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玄隐遗密〉由《九真要》《九常记》《黄帝内经》(太乙版)《阴阳大论》四部分组成。皆是以自然现象、天地形物的变化来探究、阐释人体脏腑功能,用天地之理讲医学、讲人体的古典医学。皆是在道家、道教医学人士中,主要以口口相传、师徒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至今未有刊行。其中〈黄帝内经〉与现在通行本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篇幅、内容,环是理论观点都有颇多差异。再如〈九常记〉所论之脏腑,是中医脏器学的开始,是五脏六腑说形成之前对人体器官认识的雏形。学习研究本书,可以使读者知晓在现在通行的中医理论学说之外,不同的学说和认识。
本书是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全新解读,其根于衣之镖 《辅行诀》整订稿 (是从医理出发,直抵陶氏创作此书时的精神主旨,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相对精确的一个文本),并力求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本书重要突破之处,在于将《辅行诀》的 五味化生 学说,由方药推广至脏腑。作者依照《神农本草经》气味化生学说制成五味化生图,展示了从药物的气味化生到与五脏的气化功能相结合全过程;又依陶氏五行气化图表,制成五脏各自的五味五行图,勾画出了阴阳五行及五味相互变换潜规则。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 规划教材《生理学》配套习题集,其范围和内容与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一致。习题集的编写顺序与教材的章、节顺序一致,以方便学生同步练习,也便于与教材配套复习。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生、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人员及其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应考提供便利。本书覆盖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并对必须掌握、熟悉、了解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法,予以强化。试题科学、严谨,尤其注意到了选择题的题意与备选答案不可模棱两可。题型有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B型题、C型题、X型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总题量两千三百多道,每道题后均附有参考答案。选
这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资深专家编写的《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通关系列》丛书,严格按照《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的要求进行编写,紧扣大纲、重点突出、直击考点,是考生复习用书的极佳选择。 该丛书包括《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拿分考典》《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表格速记》和《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前冲刺2500题(精解)》,主编团队拥有多年医考培训经验,精心研究历年考试命题规律及特点,对考试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值得信赖。 同时,随书赠送由阿虎医考提供的30小时精讲视频。此外,更多视频内容等可选择阿虎医考2022年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精品课、VIP题库。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无须多言,而药物在一般人看来,只是用于治病的苦涩之物,非不得已不会服用。其实,在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食同源的药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有极大作用。这些药材都是经过无数先民长期实践检验,效果明确,无毒无害,再与一些食物组合,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精美药膳,对人体健康有极大价值。本书正是从历史源流、专业角度入手,向大家展示这些经典药膳,彩色印刷,图文并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养生保健食疗用书。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 三部 ;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 六病 。
本书为长销品种《中医必背红宝书》的大字拼音本。背诵是学习中医立根底、打基础的不二法门,该书是供中医初学者背诵使用,而正确注音则为背诵提供助力。
陈修园(1753-1823年),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入。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学。本书收录他现存世的16部医学著作,包括《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 《金匮方歌括》6卷、 《伤寒论浅注》6卷、 《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 《女科要旨》4卷、 《神农本革经读》4卷、 《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新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 《十药神书》1卷。陈修园的著作大多流传甚广,主要由于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形式,其内容深入浅出,切于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作为人门参考书。因此陈修园的著作对于医学之普及有着深远影响。
在编撰体例上,《中医情绪心理学》借鉴国内外相关学术专著的编纂范例,力求做到:学术与科普相结合,专业与通识相连贯,专题与专栏相呼应,理论与实用相关联;学识上古今与中外贯通,表述上规范与生动兼顾,编排上文表与图解并茂,以使读者获得阅读与体验的愉悦。在研究内容上,《中医情绪心理学》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念和中医情志理论进行融合,对中医情志学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既深化了情志理论的研究,又丰富了当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在适用范围上,《中医情绪心理学》适用于中医基础学科的广大教师和临床医生,是他们扩充学科知识与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尤适合于中西医药学院校和综合类大学各类文史哲与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他们了解东西方文化
本书讲述了广东省中医院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惨淡经营发展到如今成为中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 本书分八章,分别为 公与私 内与外 质与量 承与启 中与西 软与硬 上与下 大与小 ,与中医的辩证思想相契合。书中列举了广东省中医院近四十年发展中一些典型故事,从传承中医与中西融合、坚持公益与激发活力、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等角度,生动叙述解读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经验,对广东省中医院的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 本书适合医院管理人员和对中医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依据历代有关舌诊著书为源流,又集历代医籍论述舌诊之精华,结合教学、临床与科研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系统地介绍了舌象的发病机理、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是一部舌诊学的新著。书稿内容丰富,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共计八章,图文并茂,均配以典型病案的舌象彩色图片,有助于读者学习、理解,临床实用性较强,可供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医药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医药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更是临床医师手中所推荐。
中医应用方药治病能够取效,取决于终方药的正确,而精准应用方药的前提,是对中药作用和功效的准确把握。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医家和各种本草著作对中药性味的记录莫衷一是,对中药功效的总结大相径庭,这使得当今中医对中药的学习非常困难。陈建国所著《神农升降药法》,回归中医的原点,以阴阳理论为指导,总结中药的功效由 气、味、质、部、特 五个元素所决定,提出一味中药其实仅有一个功效,中药纷繁复杂的治症仅仅是这一个功效通过升降治法发挥的治疗作用,因此,领会了中药的这一个功效,就可以把握中药治病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而准确应用的目标。书中对经方中常用的 50 味中药进行了详细解读,阐释了《神农本草经》中的相关记载,并且从药物组成的角度,结合升降治法,对相关的经方进行了解析。本书内容是脉证经方学说的
本书系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伤寒教研室主任、经方临床大家陈慎吾先生的手稿整理而成,与《陈慎吾伤寒论讲义》体例相同,内容呼应,全面反应了陈慎吾先生对仲景著作的独到理解。先生一贯主张: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为一部书,《伤寒论》是在各个阶段中有多种疾病,《金匮要略》是在各种疾病中分各个阶段。一纵一横,合而熟读,自有左右逢源之妙。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的元典符号,你一定耳熟能详,但你知道这些符号的真正内涵吗?当你走进《黄帝内经》,读懂古人如何观测日月星辰,发现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并在遵循和使用规律以达到预防或治愈疾病的科学实践中形成中医,相信你会深深折服于古人的智慧,对中医、对国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书涵盖三部分内容:第一,介绍《黄帝内经》中相关的上古天文、历法的一些基础知识,中国上古天文是用肉眼观察出来的,上古历法是用立杆测日影获得的;第二,介绍这些上古天文、历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第三,阐发上古天文、历法在《黄帝内经》中应用的道理,让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特别强调“盖天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北京城也是依据“盖天说”理论建造的,可知“盖天说”有着永恒的常青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 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全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可供各种经方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的参考读物。
[日]冈西为人(1898 1973),医学博士,本草学权威,蜚声国际。17岁来华,在中国生活长达34年,从编辑、教授成长为著名中医药研究专家,为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生撰写多部著作及论文,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东亚及欧洲传统医药研究界所瞩目。
齐向华教授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及秘书长,组织制定了首个 国际脉学教学标准 ,并出版国内外脉学教程《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使脉诊教学模式向规范和客观化发展,建立起了 系统?k证脉学 情境认知 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对学习者手指感觉功能的开发和分化,有意识地强化其开放 单一因素 感觉通道,提高诊脉的反应灵敏性,在学习者大脑中建立对各种脉象特征感觉的 情景记忆 系统。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脉学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系统、科学、规范和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等特点,对习者掌握和熟悉运用脉诊技术的水平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从临床教学角度看,当前尚未有一部以实践和运用为核心的脉学教程对脉诊技术作出全面的论述。英汉版《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的编写填补了这项空白,通过 情境认知
说到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有人认为目前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中国的中医学;但是也有与此截然不同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今天的日本已经不存在中医学,不应该将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在概念上相互混淆、等同视之;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是 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的关系,尽管各自的体系已经分立,但是彼此还存在相当多的相互包涵并且不断交融的部分。其实,所谓汉方医学,也常被表述为 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体系而经过日本化的医学 ,主要是指运用生药(中药原料)的诊疗体系。 鉴于汉方医学与中医学 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的关系,本书主要借鉴发生学与比较医学手法,以汉方医学 证 的学术研究轨迹作为一条主线,着重就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以来各个主要流派的诊疗特点及其演变加以考察。本书首先对汉方医学体系形成前日本有关 证 的研究进行回顾。继而将理论上
类器官技术在近年来迅猛发展,是目前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中前沿的研究热点。本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为基本要求,涵盖了类器官的起源、构建原则和方案、工程化制备、评价表征、机制和效应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前沿进展。本书的出版对了解类器官技术从基础到应用发展的全貌,推动我国类器官行业发展,促进其在生命健康领域的转化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本书可为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高校学生、企业家及政府部门提供权威、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