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是中医临床大家,十分重视经典理论,反复强调:“振兴中医,必须回归中医,坚持中医理念,以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此书的编写就是一次围绕朱老从痰瘀论治复杂疑难病的探寻,由“痰瘀学说窥见”(理论结合临床)、“治法方药应用”(经验用药解析及专病临证详谈)、“验案实录探微”(风湿、肿瘤、杂病)三个篇章展开。另外,在“同道体悟心得”中选取朱老为主的国医大师的传承人学习老一辈学术思想的心得体会;在“大师经验参学”中则遵循朱老“博采众长”的治学精神,选录了16位国医大师及2位全国名中医有关痰瘀学术思想的论文,从不同广度与深度来学习大师们的临证经验。
本书是依据历代有关舌诊著书为源流,又集历代医籍论述舌诊之精华,结合教学、临床与科研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系统地介绍了舌象的发病机理、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是一部舌诊学的新著。书稿内容丰富,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共计八章,图文并茂,均配以典型病案的舌象彩色图片,有助于读者学习、理解,临床实用性较强,可供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医药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医药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更是临床医师手中所推荐。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的元典符号,你一定耳熟能详,但你知道这些符号的真正内涵吗?当你走进《黄帝内经》,读懂古人如何观测日月星辰,发现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并在遵循和使用规律以达到预防或治愈疾病的科学实践中形成中医,相信你会深深折服于古人的智慧,对中医、对国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书涵盖三部分内容:第一,介绍《黄帝内经》中相关的上古天文、历法的一些基础知识,中国上古天文是用肉眼观察出来的,上古历法是用立杆测日影获得的;第二,介绍这些上古天文、历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第三,阐发上古天文、历法在《黄帝内经》中应用的道理,让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特别强调“盖天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北京城也是依据“盖天说”理论建造的,可知“盖天说”有着永恒的常青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 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全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可供各种经方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的参考读物。
本书作者为赵绍琴先生高足,多年来深耕临床,其“日日埋首临证,勤披医籍,遍寻方治”,著成本书。本书详解六经辨证原理,包括六经生理、病理与证治方法,并载方约536首,每方附作者方论与医案,方论为作者所发挥而非仅摘抄历代方论,医案更是包罗内外妇儿各科。本书附有医案索引、方剂索引与方歌,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本书适用于医学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学习与研究。
温病的方证是《温病条辨》等书的核心理论,辨方证论治是温病辨治学的理论精髓。本书提出了温病的方证理论体系,把100首温病方以方类证,分为32类,先论方的结构特点,后论证的特征,再论临床应用。打破了既往以风温、湿温等常见温病为纲,以三焦、卫气营血为目的固有框架,突出方证体系,以方证为纲,以病为目论述温病与杂病的辨治。
本书主要针对风湿免疫科常见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推荐、分层治疗及精准治疗等进行阐述和总结,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靶向药物、成人斯蒂尔病、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系统性硬化、炎性肌病、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抗磷脂综合征、痛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复发性多软骨炎、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结缔组织病、自身炎症综合征、IgG4-相关性疾病、风湿病妊娠期用药等。编写时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旨在规范各种风湿病的诊治,以期能提高风湿免疫科医师的诊疗水平。
人人皆知李东垣是补土派创始人,以甘温除大热的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剂,却不知道李东垣秉承师学成为五运六气大家。《脾胃论》上卷以"脏气法时"的五运六气理论开卷,中卷以五运六气"气运衰旺"展开讨论,并将五运六气"甲己化土"的土运转换为标本中气理论探讨四时阴阳的升降浮沉,以甲为少阳胆升发之气,己为太阴脾沉降之气,谓"坤元一正之土,虽主生长,阴静阳躁,禀乎少阳元气乃能生育也。"且以"脏气法时辨证法"作为主轴线贯穿始终。本书详尽探讨了李东垣的运气学观念,为研究李东垣医学思想开辟了一种全新思路,很有启发作用,对临床有重大指导意义。
全书以内科病症为主,每一病症简述其病因、症形或辨治要点,然后列方;各方详其主治、药味及制剂方法,并引各家之说阐论其方药配伍机理,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可资临证参考,亦可藉以研究方剂配伍之法。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初版于1985年,是我国靠前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世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腧穴功能、治疗范围、穴若药效以针代药、整体治疗辨证取穴和对经旨、经文的探讨是该书的精髓。修订版在腧穴功能、配伍组方、辨证论治等方面予以完善,补充了门人的创新成果。本书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发枝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余年,学宗《内经》,效法仲景,旁及诸家。临床方面,善用“经方”“古方”“时方”,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方证辨证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疗效显著。本书精选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发枝教授于内、外、妇、儿各科应用的92首方剂的治疗验案,按照方证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维模式进行整理,以方证为纲,以病症为目,如实记录每个验案的整个诊疗过程,并附李教授亲自撰写的按语,将方证的辨证要点、加减变化、剂量调整等一一评述。本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修订继续保持3版风格和基调,以现行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为蓝本,将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现代论述部分内容,使其知识点的应用更具实践性;二是对图表部分,作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直观明了;三是对原文解读部分做了删减,选择紧扣知识点的原文,并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增加解释。此外,在每章之后增加【学习要点提示】,便于复习提高。全书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知识面更广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学中医者的引路入门之书,是教学、临床及研究人员难以觅得的参考之书。
《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是 图说中医药文化 系列丛书中的一部。本书甄选著名历史典故115篇,选配原创插图115幅,组成体现中医药人文精神的115条典故,并对这些典故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和解读。其中既有 明堂论道 上医医国 杏林春暖 悬壶济世 魏晋风骨 大医精诚 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也有 病入膏肓 肝胆相照 等成语故事。一个典故就是一段动人的医学历史、一个成语就有一句中医警世名言。本书图文并茂、趣意盎然,是一部集知识性、故事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著作。 图说中医药文化 系列丛书包括《图说中医药文化史》《诗说中医药文化》《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三本书,从不同视角来阐述中医药文化,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脉络清晰。同时引经据典、纵论古今、图文并茂,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史长卷展现在世
董氏正经奇穴为山东平度董景昌先生家传 学,至董公在 行医,始课徒授学,发扬光大。邱雅昌医师系董针第三代传承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系其所著《董氏(正经)奇穴实用手册》之姊妹篇。本书收录邱雅昌先生近年来与徒弟、学生的对话以及他们诊疗疾病的记录,上半部分收录医案121例,每案先述病情,后列针方、点评,重点穴位配有操作演示视频;下半部分收录验案及经验分享近百则,并附病症名索引、穴名(组)索引。文字质朴,实用性强,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世补斋医书》医学丛书。清·陆懋修撰。分正集、续集。正集为作者自撰,计6种,三十三卷。刊于1884年。包括文(指有关医学的文集)十六卷。《不谢方》一卷,《伤寒论阳明病释》四卷,《内经运气病释》九卷(附《内经遗篇病释》一卷),《内经运气表》一卷,《内经难字音义》一卷。续集为陆氏校刊的医书,共4种,二十五卷。由其子陆润庠刊于1910年。包括《重订傅青主女科》三卷,《重订戴北山广温热论》五卷,《重订绮石理虚元鉴》五卷。《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十二卷(原书六卷,另六卷包括王氏所撰《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各一卷。)
本书对仲景经方进行了深入剖析,全书分概论、分论及附录三部分。概论对经方与医案之相关要点进行深入讨论。分论将仲景全书252首经方,根据其方与方之间有密切关系者,以类方进行归类,分为26章。这26章以经方为纲,每首经方一般有五项内容:首先是“原文温习”,因仲景书中每首经方涉及的原文多少不一,原文多者只选录主要的若干条文,其余的以“编者按”综述研究。二是“经方歌诀”,对重点经方编有歌诀。三是“医案精选”,精选古今医家及本套丛书编著者的临证医案,几乎每则医案皆有“编者按”,以利读者提高读案效果。四是“临证指要”,此乃从许多经方医案中求索共性,寻找规律,概括总结出古今医家运用经方的要点,以为读者临证之指要。五是“实验研究”,此乃简要总结半个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们对经方的研究成果,以展示经方祖药治
本书系作者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杂志》连续发表郁证系列论文及《中国中医药报?岐黄论坛》关于郁证治验专栏文章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本书拟在系统地构建郁证诊疗体系,重新审视郁证的概念,厘定郁证的形态,考量从郁论治的内涵外延,总结归纳郁证的诊治规律,并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有关郁证因机症治作出深刻阐述。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学术观点,以期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诊疗学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当代中医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本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与芳香疗法,第二部分是中医芳香疗法应用实践。中医基础理论与芳香疗法内容部分,讲述中医芳香疗法的发展历史、理论渊源,中医芳香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中医芳香疗法常用的植物及其作用;中医芳香疗法应用实践内容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与芳香疗法、中医芳香疗法的适宜技术、中医芳香疗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三部分。在芳香疗法应用案例中,我们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结合时下大众关注的情绪、睡眠、体重、皮肤、环境等主题,进行了芳香疗法应用的重点介绍。本书可作为芳香疗法治疗师的工具书,也适合各类中医芳香疗法爱好者阅读。希望本书能为读者供实际有效的中医芳香疗法的技术和方法借鉴。
笔者钻研此著,历经半个多世纪时光的打磨,根据张仲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语,悟出仲景辨病脉证并治之“病”“脉”“证”“治”精义,写出《仲景辨病精华》《仲景辨脉精华》《仲景辨证精华》《仲景方药精华》四部书稿。 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全书为语录体,共959条。笔者在《仲景辨脉精华》中,将前五卷内容(第1~301条)分【原文】【直释】【方释】【讲析】等项论述;十六卷中涉及脉象者,以【原文】【脉释】两项论述。需要说明的是,目录标题下以原文号码为起止号码,正文论述仅取涉及脉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