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失眠症的发生与发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防治失眠症的诊疗思路、辨证论治的优势等方面出发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根据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结合中医药对失眠症的诊疗优势和遣方用药特色、临床医案分析、专科护理、相关药理学实验研究等进行了深入介绍,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使读者对失眠症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为其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带来启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八章八十八节。上篇为总论,分别从中西医老年医学发展史、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及干预、老年心理、老年康复等方面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发展源流及关键技术。下篇为各论,按照老年器官系统疾病,从老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老年泌尿系统、老年风湿免疫系统、老年血液系统、老年骨关节等对常见老年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不但保留了中医老年医学的学术精华和诊疗特色,而且还吸纳近几十年来中西医老年病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最新水平,是一部既能体现传统又极富时代特色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著。
本书分基础、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共四篇,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角度,系统地介绍湿疹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几种特殊类型湿疹的预防与护理,并详细地对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方案进行了介绍。
李艳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睡眠障碍研究新进展(精)》的编写人员汇集了目前国内较早从事睡眠医学的精神心理学、内科、妇科、儿科等各领域中西医结合专家。内容上首先对常见睡眠障碍病种分章论述,接下来分章节对睡眠与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妇科、儿科等各病种的联系进行了梳理。每一章节分别从西医、中医角度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治等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略于基础,着重突出临床应用和中西医结合近期新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本书中包含“难点分析”“临证思路分析”“病案”“经验与体会”“思考与展望”等颇具特色的内容。这几部分着重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的难点进行了探讨,论及中、西医的各自优势及不足,阐述了临床实践中的思路和经验体会,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睡眠科、儿科等常见的疾病,这一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孙书臣主任医师所建立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其专病门诊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本书系统讲述了腺样体相关生理病理、现代医学治疗重点,重点展示了现代中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医序贯疗法治疗以及腺样体肥大相关疾患诊治措施;本书既包括腺样体肥大相关基础研究,也涵盖了各种临床诊疗措施,既包括现代医学也包括传统医学,涉及儿童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以及睡眠、呼吸医学领域,对相关领域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令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血管外科专家,为第三至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重点介绍李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思维,及其五十余年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心得体会、常用方剂等;第二章详细阐述李老对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辨治方法及临床医案;第三章是精选的学术会议讲稿。本书内容翔实,资料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周围血管病、血管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
胃下垂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瘦长体形的女性、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而伴腹肌张力消失者,尤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和进行性消瘦者。 《胃下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分别从西医、中医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西医方面主要从发病机制、诊断及内外科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中医方面则包括中医相关理论、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常用中药及中成药、外治治疗、预防调护等,同时还分享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的宝贵经验,并加入当代名医诊治经验、当代名医医案赏析等,以希促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胃下垂,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西医有关骨质增生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各种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全书共11章,着重讲述了颈、腰、膝、足部骨质增生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康复疗法,常用中、西药物及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对本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也作了必要的介绍。内容新颖丰富,论理详尽简明,深入浅出,不但适用于中、西医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广大骨质增生患者阅读。
王四平编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临证助读系列(药论分册)》为《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学部分,即第四期全部内容,共五卷,包括中药和西药。 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张锡钝的儿药经验,编者在注文中对文中生僻字词、西药名称等进行注音、注释;对张锡钝的用药特点、辨证精巧等予以强调和说明,对张锡钝的错误认识字予以纠正;在按语中对张锡钝的用药特点、病案、医理等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以帮助理解。 本书适合初学中医者及在校大学生学习中药知识;也为中医理论工作者、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本书共分10章。 一是从古代医家论述、近现代医家经验、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成果、个人应用经验与感悟等方面,详尽介绍了常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方剂的独特功效,资料丰富。 二是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系统阐发了中西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并详尽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的具体方法,并附有33个病案,十分实用。 三是介绍了多位40年来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领域卓有成就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并对本病近5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进行概括和总结,可资借鉴。 四是专列一章,针对医师和患者都关注的一些临床问题介绍经验体会,心得独具。
《医学衷中参西录》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实用性强。为便于读者学习,此次将原书分为5个分册。分别是药论分册、方论分册、《伤寒论》分册、医论医话分册、医案分册。每个分册在原文的基础上,对生僻文字随文注解,对中医传统理论及张氏有独特认识和创见的理论进行重点解读。医案部分重点解读诊治疾病的特点,特别是病机分析和治法方药特点。方论部分重点解读传统方药理论,方剂配伍特点,临床应用要点。中药部分重点解读中药传统理论和张氏独特用药特点。医论部分重点解读传统理论和张氏的理论创建、独特认识。伤寒论部分重点解读张氏的独特认识。全书力求阐释准确,通俗易懂,要言不烦,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眼部病变是艾滋病、梅毒、结核、肝病等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如艾滋病可并发血管性病变、感染、肿瘤、免疫重建、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类疾病,而每类疾病有包括一系列疾病。本书给出常见典型感染眼病病例,如艾滋病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梅毒引起的急性梅毒性后极部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炎、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引起的眼部视网膜病变等;疑难病例及常见感染性疾病合并眼病的手术治疗,如:艾滋病、肝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等。
《妇人大全良方》,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良方集要》《妇人良方》,古代中医学名著。作者为陈自明,成书1237年。本书24卷,原分8门,共260多篇论述。薛己《校注妇人良方》增删了部分内容,分为10门,每论之下,都加按语,并大多附以治验和新方。
王松龄、张社峰、李彦杰主编的《中风相关病证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介绍了中风相关病证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等内容,系统阐述了中风病类证、变证、坏病、并病等概念,并从病证概述、病机与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等方面出发,论述了14个中风病类证、14个中风病变证、8个中风病坏病、14个中风病并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经验体会。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适合研究生、临床医生及从事本专业临床、教学、科研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以中医经典思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对28种老年常见病、疑难病进行中西医思辨。全书分老年病的特点与诊治思路、常见老年病中西医治验、医论医话三部分,其中常见老年病中西医治验部分附有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说明。书中还附有附篇介绍作者的从医历程和老年保健知识。全书内容简明实用,贴切临床,对提高老年病的诊疗防治水平及健康长寿有一定帮助。本书可供中西医老年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日渐攀升,而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帕金森病中有独特的优势。主编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在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功能康复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本书包括帕金森病的中西医认识、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临床诊断、筛查、中西医药物联用等。《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康复》详细介绍了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中西医的诊断与治疗,更具特色地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策略、预防、养生,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囊括了众多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及临床诊治的经验,并且通过这些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帕金森病的疾病全周期,知识点全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本书围绕充分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加强眩晕的诊疗与康复、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眩晕的诊断、治疗与康复预防为主旨,综合了近几年国内外近期新研究进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和国内外有关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结合作者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中西医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与西医互补,是一部系统而又重点突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学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本书可为广大临床医师、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各健康管理中心及中医治未病中心人员、医学院校师生提供眩晕基础理论、中西医诊断与治疗防护知识,对提高眩晕的诊疗水平意义重大。
本书涵盖中医生殖学和西医生殖医学的核心内容,在保持两种医学各自体系和特点的同时,着力实现两者在临床上的“结合”,努力做到“和而不同”。全书共30章,介绍了男女不育不孕常见疾病的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方法、辅助生殖技术及生殖影像学与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本书还就孕期前后的生活调摄做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病率也日益增加长,已成为我国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生病变,甚至会危及生命。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胃炎发病率高达50%,Hp感染率约50%。此外,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发现不及时,其中80%以上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如能早期发现,患者五年生存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消化道疾病防控的必由之路。然而,日常生活中,医生与公众往往对消化系统疾病过于轻视,总觉得没那么严重,但经常会拖成重病。因此,提高医生以及公众对消化道疾病的认知和重视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在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消化系统疾病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取
全书共分3篇,包括基础理论篇、临床治疗篇、学术进展篇。其中基础理论篇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生理功能认识、病因病机特点、常用治法、常用方剂、常用中药进行了总结。临床治疗篇是本书的重点,拟分为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部分,中医治疗重点阐述了口疮、口糜、口味异常、舌疳、噎膈、呕吐、反胃、嗳气、泛酸、嘈杂、胃痛、痞满、胃缓、呃逆、纳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肠痈、吐血、便血、胁痛、胆胀、黄疸、积聚、鼓胀共26个中医病症的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汇集了口腔咽喉、食管、胃部、肠道、肝脏、胆、胰腺、腹膜8个大类疾病的西医 治法及中医药治疗经验。为了对重点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行补充,在本书还附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南共识意见。学术进展篇主要从消化动力与消化系疾病、神经内分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