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成药的使用一方面是通过医务人员的处方,这其中包括部分西医医生在内;另一方面通过患者自行购药。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中医专业知识,大多人都是根据病名或药名而购买用药,这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完全不同,因而临床并未达到中成药的预期效果。更有甚者,由于缺乏中医药知识而乱用中成药,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以至于出现诸如龙胆泻肝丸中毒等类似的医疗事故,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名誉和发展。 鉴于此,为方便广大工作人员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我们邀请了部分临床一线的中医药工作人员编写了这本《中成药的辩证应用》。
本书从失眠症的发生与发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防治失眠症的诊疗思路、辨证论治的优势等方面出发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根据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结合中医药对失眠症的诊疗优势和遣方用药特色、临床医案分析、专科护理、相关药理学实验研究等进行了深入介绍,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使读者对失眠症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为其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带来启示。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是中医从理论到临床的经典。本书作者将二十余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经验汇集成书,从医学临床使用角度对《伤寒论》三百九十八条条文进行解析,将《伤寒论》的整体学术思想归结为 阴阳自和必自愈 七个字,将疾病病机概述为阴阳不和、阳浮而阴弱,将《伤寒论》方药解构为阳药、阴药加上充当化学反应催化剂的调和之药,思路清晰,角度新颖,既有中西医结合的理解思路,又紧密贴合临床实际。在众多注释书中,可备一说。
本书分别从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角度对高血压的认识、治疗展开论述,并列举典型案例以体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同时突出体现中医治未病在应对高血压前期的优势作用。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血压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启示,以及高血压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和亮点。本书的参编人员包括从事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一线人员和高血压防治研究人员,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高血压临床诊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高血压防治领域的**成果,以期能为相关专业的同道人士提供参考。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八章八十八节。上篇为总论,分别从中西医老年医学发展史、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及干预、老年心理、老年康复等方面介绍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发展源流及关键技术。下篇为各论,按照老年器官系统疾病,从老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老年泌尿系统、老年风湿免疫系统、老年血液系统、老年骨关节等对常见老年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书不但保留了中医老年医学的学术精华和诊疗特色,而且还吸纳近几十年来中西医老年病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的最新水平,是一部既能体现传统又极富时代特色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著。
本书系统介绍了颈椎病的基本概念、解剖结构、病因、发病机制、发病规律与特点,并从中、西医两个方面阐述了治疗方案,尤其是对各种非手术疗法和颈椎保健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可操作性强,易于参考学习。本书对临床中常见的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症、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并附有多个典型病例。
本书从中西医角度对结直肠癌展开介绍,对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预防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主要讲解中西医结合治疗部分,其中包括中医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及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本书最后综述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并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专家共识。
本书编写组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两方面阐述痛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进展等相关内容;书中收集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龙华医院”)多年来痛风诊治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结合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多年来临床诊治痛风的经验,全面展现了中医治疗痛风不同阶段的诊疗思路。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内容涵盖龙华医院两位上海市名中医陈湘君教授、苏励教授对痛风的认识及治疗经验。这些丰富的诊疗经验、思路及用药特色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书是对丁樱教学术生涯的一个精选汇总,依次分为学术思想、经验用药、临床经验、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综述、教学建设这几个板块,从不同方面展现丁樱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团队带领理念,特别是她在中医儿科学科领域特别是肾脏风湿免疫方向的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反映出丁樱教授从医52年的学术理想和医学成就以及为医学事业不断研究、进取奋斗的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名老医学工作者从一名基层医师到有名医学专家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探索的历程和贡献,对后学提高临证能力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肝纤维化作为肝硬化前的一个病理必经阶段,其延缓和逆转对于慢性肝病的转归极其重要。《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实践》从肝纤维化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开始阐述,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去探讨和论述肝纤维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详尽介绍肝纤维化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肝纤维化治疗方面,《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实践》集中医的传统煎剂、中成药、外治法等,以及西医的治疗原则、治疗策略、治疗方法于一体,形成了鲜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所涉及的心理治疗内容,也成为治疗的一个亮点。《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实践》在肝纤维化预防方面,既有古人的经验,也有现代医学的研究作为指导。*后从基础到临床,对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张军平主编的《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的编写基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常见病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总结了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规律,提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研制出一种病人自报告“生活质量量表”,为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评价工具。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以病毒性心肌炎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预后与转归为线索,将研究过程及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诊疗建议汇编成书,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也希望为相关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研究提供范例。
本书涵盖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分为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部分,使读者科学认识中风的症状和原因、常用治疗方法、可行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等,书中内容紧密结合*进展,突出先进性。 本书对中风进行总结,内容涉及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大部分,涵盖了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理解,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编写,可读性强,便于理解和记忆。本书是一本中西医结合中风防治方面的简明实用型参考书,特别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阅读,亦适合临床实习医生和一线医师,也可作为医学生、见习医师、规培医师和进修医师的参考用书。
纵观古今,数千年来中医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普救含灵、惠泽群生,古代、近代、当代医家读书临证、溯本求源、上下求索、融会新知、学以致用,留下了宝贵的 理、法、方、药 的诊疗经验。古人云: 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医者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可依古训而不落窠臼,传经验之方以融会贯通,临证中方能见微知著、取之不竭。一名真正的中医医师必须熟谙经典、勤于临证,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临证思辨,熟四诊合参、明病性病位、辨病因病机、定治则治法、知组方用药。 《国医名师脾胃病诊治绝技》,遴选诸多中医名家关于脾胃病及其兼变病证的临床诊治验案,中西互参。论病证,明辨治;选医案,示实例;列验方,知组方用药。然后,引经据典加按语以明晰诊疗思路。通观全书,贵在从临床实践
《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共八章:**、二章阐述了高血压的临床流行病学现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第三至五章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式构建及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建立,第六至八章介绍了高血压相关细胞学研究、高血压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及相关理化指标选择。《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既有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介绍、临床诊疗模式,又有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基础研究思路,而且以中西医结合思路贯穿始终,不仅为高血压临床研究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技术、新手段,还为基础研究拓宽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视野、思路,是目前较全面体现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一部专著。
男性不育症发病率近些年呈递增趋势,我国男性精液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男性不育症一直备受临床医师、生殖医学相关工作者关注,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男性不育症都得到了深入探索研究。《男性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主要阐述男性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和西医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不育症与精液质量异常、生殖系统常见病、辅助生殖技术等,以及男性不育症的外科治疗概述等。
本书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针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临床诊断,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患者自我管理,糖尿病的多级预防,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详尽的介绍,给出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为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实用性的建议和指导。
本书分为17章,总论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概论、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检查与诊断、西医治疗及中医溻渍、刺灸、中医药现代疗法等内容。在各论中介绍常见皮肤性病的定义、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治疗等内容,在诊治部分引用国内相关诊疗指南及共识。其中中成药治疗及中医特色治疗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以脱肛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为重点,立足中医临床,侧重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的系统总结,编写注重先进性、实用性,结合笔者的临床心得体会,体现脱肛病治疗的经验与特色。本书内容包括脱肛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脱肛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论治、脱肛病的西医诊断及治疗、脱肛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脱肛、脱肛病常用中药与方剂、名医名家治疗脱肛病经验、脱肛病的护理与防治等。
本专著内容以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全书按疾病部位分类,主要包括: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腹膜及肠系膜疾病等。病名以西医病名为主,便于读者查阅。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定义、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后等。内容简洁、实用性强、接受度较高。本专著系统地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具体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在对西医诊疗方法进行总结的同时,对中医中具有独特经验和临床辨证治疗进行总结和归纳。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学科优势性。
本书以中西医结合思想为指导,既注重中医学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学术特点,也吸收近年来总结的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相结合、传统药学和现代药理相结合的新学术观点。本书分定义、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等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具有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的疾病约60种。病种选择上结合了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要求,选入病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诊疗方案上结合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眼科重点病种及眼病诊疗指南;结构体系上让证型更贴切临床实际,做到让低年资医师看得懂、用得上;治疗上结合海派中医特色,提供一些编者传承及多年实践的经验。
本书共分4章,详细阐述了前列腺炎的中西医基础知识、西医治疗方法、中医诊治特点、辅助检查手段、饮食、护理、生活及家庭保养方法等。并于附录中汇集了前列腺炎的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和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