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系清代名医汪昂所作。该书共选方205首,分门别类,将组成、功用、主治等编成诗歌赋体,便于诵读记忆,是初学方剂者的启蒙读物。由于所著用韵语编写,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汤头歌诀白话解》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汤头歌诀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6版。本次修订在5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以更准确反映原文主旨;适当增加方剂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煎服方法;删减少数以毒剧药为主的方剂及临床罕用方剂,以便更贴近临床。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使用。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性、五气、五味、物质构成等方面揭示了中药的功效。下篇揭示中药临床应用之律,包括单味药应用之律,药物配伍应用之律,处方用药之律,处方的谋略等内容。语言生动、平实,重点鲜明。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方剂学》第3版,是在2012年8月出版的第2版基础上,经过修订编写而成。前一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各中医药院校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故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前一版教材进行修订,期冀在保持前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精编教材应有的精炼、准确、实用的特点,体现继承与完善的统一。本教材主要分上、下两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着重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概述;下篇各论主要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20类,选入基础方、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381首,其中正方207首,复方174首;附录包
《长沙药解》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二首,为黄元御总结《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运用的心得之作。其写法每先论该药药性药理,然后细述其经方中运用及方解。论述详细,疏证精当,是学习伤寒方药的之作。供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本书简要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加深查检者对文献检索原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查检者的检索能力和效率;重点介绍常用的中医药检索工具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结合大量图片、图表、检索示例及思考题,便于查检者掌握检索要领;最后介绍运用检索结果的相关知识,包括文献信息管理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撰写综述等内容,有利于帮助查检者实现查与用的衔接。《BR》本书的特点是不乏检索理论的铺垫,简明扼要,易于理解;重在检索工具和检索技巧的介绍,突出实用性和资料性;注重查与用的结合,体现检索效率。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查检者的信息素养,增强查检者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王清任(1768-1831年),清朝河北玉田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医术精深。《王清任传世名方》(作者张冬梅)全面收录了王清任自创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王清任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撷英取华,汇编而成。《王清任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11
《中药的配伍运用(第7辑)》内容简介:中药的配伍运用是中医临证组方用药的主要形式。是增进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保障。《中药的配伍运用(第7辑)》作者为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的配伍运用(第7辑)》系作者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历代临床配伍用药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和临床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配伍用药经验编写而成。 全书共6章.分别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虚实补泻、脏腑标本、归经引经、方荆组成等理论及其配伍运用规律等方面,阐发中药配伍运用的精义。汲取了历代医家临床配伍用药成果,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指导临床组方用药。提高疗效很有参考价值。《中药的配伍运用(第7辑)》可作为中医临床医生案头推荐的参考书。
傅青主(1607~1684年),著名中医学家,精于妇科,在当时有“医圣”之名。《傅青主传世名方》(作者钟相根)全面收录了傅青主首创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傅青主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傅青主传世名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本书为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共分上、下2篇,上篇为13章理论部分,下篇为实验部分。本书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特点,着重介绍重要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等知识。既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充分考虑了知识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黄小方、陈露希主编的《中药功效趣味速记(漫画版)》是一本让你在捧腹喜乐间茅塞顿开的中药漫画书。本书是对传统中药学习记忆法的突破,以中药学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打造每味中药功效记忆情景漫画。创意漫画,趣味文解,构建情景,讲述故事;书中有中药功效思维导图,按“图”索“药”,以“药”问“效”;编药名人歌诀,朗朗上口,易懂好记。漫画、故事、导图、歌诀结合,让药物功效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映入脑中。 听一段故事,赏一幅漫画,读一幅导图,识一味中药。尽情地享受头脑风暴,轻轻松松速记功效!
杨淑荣主编的《耳鼻喉疾病效验秘方》精选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验方数百首,既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 工具书。
张光荣、吴少祯编著的《糖尿病效验秘方/疑难杂症效验秘方系列》精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验方数百首,既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 工具书。
胡小荣、吴少祯编著的《产前产后病效验秘方/疑难杂症效验秘方系列》精选治疗产前产后疾病的验方数百首,既有中药内服方,又有针灸、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 工具书。
宫温虹编著的这本《温州中医药文化志》系温州中医药文化志,上限溯自商周时代,下限截至2013年底,个别延伸至本书付印前。以志为主体,记、志、传、简介、文献选载、图照并用,结构以章节为主、条目式为辅。全志设温州历代医药大事记,历代医林人物及医家传略,历代医籍录暨序跋,温州地方收藏医书简目,历代医药文化碑记,温州近代医学教育、社团及期刊,温州各县市中医院及各大医院中医科简介等九章,卷末附有温州中医药文化相关的人物及传说、轶闻旧事,以及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药性赋》,原书不著撰人,据考证为金元时代作品。高学敏等编著的《药性赋白话解(第4版)》载药248味,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丁诵读记忆,是初学中药者的启蒙读物。由于所著用韵语编写,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药性赋白话解》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最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药性赋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4版。本次修订在3版基础上,密切结合现代临床应用的近期新进展,与时俱进,加强了对药性赋的注释,进一步完善一话解内容,以更准确反映原文主旨,并补充了药物临床应用以及安全用药的相关内容,使_小书更加贴近临床。本书可供巾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
1.浙派中医源远流长,流派纷呈,不仅对内、外、妇、儿、伤寒、温病等科建树颇多,对于浙地药膳、养生保健亦有很多的创见。2.虽然浙派中医关于食疗药膳的论述从食疗药膳的立论基础、施膳原则到具体的药物、处方、宜忌等,但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作者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旨在历代医家研究的基础上,以体质为纲,分类整理浙派中医药膳,一方面使浙派药膳系统化、规范化,更好的服务临床,服务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对浙派中医药膳的整理,进一步丰富浙派中医的内涵。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名医、名派、名方浙派中医古
本教材是中药学、药学类专业及中医药科技人员研究开发新药的教材和参考书,是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7月颁布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近年颁发的相关法规、办法和指导原则,汇集各中医药院校自编教材,参考己有文献和著作,结合当今中药新药研制的实际情况及从事中药新药研制的经验体会编制而成的。本教材共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中药新药研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有中药新药的申报、选题与立项、中药新药研究中的统计分析、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的稳定性研究、中药新药药理研究、中药新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等内容。
本书对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论治血证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内容涉及血证病机、血证治则治法、血证治法宜忌以及血证用方,对深入学习、研究唐容川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大有裨益。本书可供中医药类院校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