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刚体动力学(第二版)
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数值方法,在土木、采矿、机械、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有力工具。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特点和商业软件的上机操作。全书共分7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专题部分和软件工程应用部分。基础部分和专题部分涉及平面弹性力学有限元问题,空间弹性力学有限元问题和有限元法的若干专门问题;软件工程应用部分简单介绍了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基本功能,并通过两个算例演示了计算的操作过程。本书内容由浅人深,主次分明,通俗易懂,便于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参考。
《趣昧振动力学》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振动力学,包括线性振动的传统内容,从单自由度振动到多自由度和连续体振动,也涉及非线性振动,如干摩擦阻尼、自激振动、参数振动和混沌振动等内容。在叙述方式上力图避免或减少数学公式,着重从物理概念上解释各种振动现象。《趣昧振动力学》除作为科普读物供读者阅读以外,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振动力学课程的课外参考书。本书由刘延柱著。
《空气与气体动力学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阐述了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全书共含9章内容,包含概论、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流体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不可压理想流体绕物体的流动、高速可压缩流基础知识、一维定常可压缩管内流动、附面层和粘性流动、绕翼型的低速流动及绕翼型的可压缩流动。 《空气与气体动力学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航空航天类院校有关专业的基础教材,特别是供飞行器设计、宇航动力、能源动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空气动力工作和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刘式达等编著的《谈风说雨--大气垂直运动的力学》以风、雨为主线,讲解了20个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大气科学中的力学问题,内容包括天上的云、气旋和反气旋、风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的锋面、龙卷风和台风等。这些大气现象均和力学中所涉及的气压梯度力、离心力、科氏力、摩擦力等有关,并用力的平衡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作了科学解释。本书特别对大气中的风和雨的运动形式以恢复力、阻尼力为参数进行了几何分类,复杂的全球大气环流形式便有了通用、简洁的拓扑特征。这样,大气中的力学问题就可用几何、拓扑的方法展示,更加直观和深入。 由于近十多年来人们更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因此书中也介绍了有关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极值天气等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观点,使读者能关注力学在大气中的近期新进展。 《谈风说雨--大气垂直运动的
本书是浙江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教材。全书以 课程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材料力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建类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为重点,并结合参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在内容安排上体现土建类专业的常用材料、常用结构、工程应用性等特点,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妥善处理传统内容、构建力学模型、解决工程问题、力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是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教材。 全书共分12章,其主要内容有:绪论与基本概念;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的实用计算;扭转;梁的内力;截面的几何性质;梁的弯曲应力与强度计算;梁的位移—转角、挠度;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杆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计算位移的
郭开元、陈天富、冯贤桂编著的《材料力学(第3版)》是根据 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2008年版)修订编写的。 全书共14章,内容包括:绪论、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平面图形几何性质、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的稳定性、交变应力和冲击应力、能量法及力法计算静不定结构等。除第1章外,各章均附有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开设多、中学时材料力学课程的机械、工程力学、航天航空、水利、交通运输、船舶、农业工程、冶金、矿山、环境、机电、材料、仪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本书还可供材料力学课程教师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弹性力学和有限元两篇,共11章,内容有绪论、应力和应变、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解法及一般定理、用直角坐标解平面问题、用极坐标解平面问题、空间问题的解答、薄板弯曲问题、能量原理与变分法、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高精度单元、空间问题的有限元法、板壳问题的有限元法等。书中有典型的案例和例题,能有效帮忙读者理解相关的理论。本次修改 新了相关的知识点和典型案例等,并对之前的部分章节结构进行了调整。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土建类其他专业的参考书。
本书为高等学校教学用书,适合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内容涵盖了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书共14章,包括刚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平面力系的等效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空间力系、摩擦及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与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虚位移原理、质点的振动等内容。每章后面有思考题和习题,习题有参考答案。一些疑难问题配有相应的视频讲解文件,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进行演示观看。 本书除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教材外,也可作为机电类和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根据 高等学校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建类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考虑中少学时课程计划对流体力学的需求编写的。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有压管道恒定流动、明渠恒定流动、堰流、渗流、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各章均编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其中习题按单项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两部分配设,为便于使用,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或近土建类的土木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消防工程、地质工程、工程管理等本科、专科(包括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李冬华、姜黎黎、隗喜斌主编的《材料力学》是按照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制订的“材料力学课程基本要求(B类)”编写的。本书内容除保持基本要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外,对书中例题和作业习题作出了部分调整,以适应学习和考试的需要。全书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强度、弯曲变形、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强度计算、压杆稳定性、动载荷、交变应力、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等内容。 《材料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电、热能、金材、材型、安全等专业中、少学时的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及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基于作者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重点讨论Stokes层从层流向湍流的转捩问题。主要分为五方面内容, 章对Stokes层研究的来龙去脉进行论述,并引出本书即将探讨的问题;第2章介绍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第3章对全波数下全局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包括展向周期变化的槽道流的全局稳定性问题;第4章基于对转捩过程中的修正基本流的稳定性分析,揭示其转捩过程中“breakdown”的机理,并探讨各阶扰动的演化规律及对转捩的影响;第5章针对壁面的表面粗糙度引起的Stokes层转捩问题,在不同形式的粗糙度下进行大量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粗糙度的几何参数对转捩“breakdown”的影响规律,得到引起转捩的临界参数,并进一步得到不同参数下的“转捩线”;第6章给出Stokes层在间歇湍流阶段的特性。
张连英、戴丽编著的《结构力学》在编写过程中,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和应用型院校对结构力学的教学要求,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结构力学的内容进行了精简,使教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合应用型教育的特色。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视宏观分析,降低计算难度,突出工程应用。本书插图力求清晰、规范、美观。所有插图均使用AutoCAD精心绘制,然后转成1200线的TIF图插入正文中。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有相应的习题及答案,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
本书与主讲64学时的“材料力学”配套的教学与练习用书,共包含三部分:章节练习题、综合测试题和试题答案。 部分:章节练习题。本部分练习题是按照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主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题型有填空、判断、单项选择、画图题和计算题。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多角度、 地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部分:综合测试题。本部分主要是以试卷形式将前面各章节练习题进行综合。学生学习完“材料力学”课程,进入复习阶段后可以通过本部分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查漏补缺。第三部分:综合测试题答案。本部分是第二部分试题的答案。通过核对答案,对做题情况进行检测。
本书与主讲64学时的“材料力学”配套的教学与练习用书,共包含三部分:章节练习题、综合测试题和试题答案。 部分:章节练习题。本部分练习题是按照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主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题型有填空、判断、单项选择、画图题和计算题。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多角度、 地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部分:综合测试题。本部分主要是以试卷形式将前面各章节练习题进行综合。学生学习完“材料力学”课程,进入复习阶段后可以通过本部分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查漏补缺。第三部分:综合测试题答案。本部分是第二部分试题的答案。通过核对答案,对做题情况进行检测。
《流体力学》以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典型方法和典型工程应用为主线,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强调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同时结合了编者多年来在此领域的教
范洪义编著的《本科生用量子力学教材补遗》旨在向学习量子力学的本科生补充目前 外教材匮乏的知识:关于狄拉克符号法的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纠缠态表象论、量子衰减机制和算符排序论等。补遗这些知识的基本重要性在于,能帮助读者深刻理解量子力学数理结构和量子纠缠的本质,以用于学研量子论的其他分支;除了学到新知识、扩大眼界、欣赏科学美外,读者还可以体会古人所云“智者见于未萌,离路而得道”,培养从平凡中探索崎岖、发现并解决科研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科生用量子力学教材补遗》适合广大物理系本科生学习,对于学有潜力、思慧若渴的学生尤然,也值得理论物理学工作者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