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量子宇宙学的入门书籍,是在刘辽教授多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量子宇宙学"两门课程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的。其内容叙述深入浅出,介绍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量子宇宙学的基本思想、主要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时空结构与彭罗斯(Penrose)图、时空对称性与基灵(Killing)矢量场、真空和粒子、量子物质场的有效作用量、正规化与重整化、共形反常与重整化能动张量的计算、相互作用场、黑洞物理学中的若干问题以及量子宇宙学等。
《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三版分两篇出版, 本书是李代数篇, 但仍包含有限群的基本知识. 本书从物理问题中提炼出群的概念和群的线性表示理论, 通过有限群群代数的不可约基介绍杨算符和置换群的表示理论, 引入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和旋量场的概念及其函数变换算符, 以转动群为基础解释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半单李代数的分类, 在介绍单纯李代数不可约表示理论的基础上, 推广盖尔范德方法, 讲解单纯李代数最高权表示生成元、表示矩阵元的计算和状态基波函数的计算. 书中附有习题, 与本书配套的《群论习题精解》涵盖了习题解答.
恽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物理教学方面从事研究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数年前,他们在多年教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创设了“双语物理导论”这一多学科集成的课程,以使大学低年级学生尽早具备阅读英文教材、物理文献的能力,培养这些同学能够早日参加课题研究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从宇观、微观和宏观三方面分别介绍一些关于现代物理学前沿发展的概况。大到宇宙的结构,其过去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小到组成物质的原子和亚原子结构:中间涉及条件(低温、高压、强电磁场)下物质所表现出的各种新现象和新规律。既试图扼要地讲述相关的物理内容,也尽可能介绍一些现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故事。希望引起读者了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物理对于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意义,体会研究物理学的方法。《BR》 现在的这本小书是以授课讲义为基础,经过修改、补充、整理出来的。书中所介绍内容涉及51个诺贝尔奖(包括近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关内容。
《物理学中的群论》第三版分两篇出版, 本书是有限群篇, 但也包含李代数的基本知识. 本书从物理问题中提炼出群的概念和群的线性表示理论、通过有限群群代数的不可约基介绍杨算符和置换群的表示理论、引入标量场, 矢量场, 张量场和旋量场的概念及其函数变换算符、以转动群为基础解释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半单李代数的分类、由晶体的平移不变性出发讲解晶体对称性和晶体的分类. 书中附有习题, 与本书配套的《群论习题精解》涵盖了习题解答.
本书主要讨论混沌动力系统的遍历性质。首先引入一类相对简单但特殊的系统,讨论其不变测度的存在及稳定性,突出动力系统对斜率条件的要求。接着讨论了这一类系统的稳定性与斜率之间的关系,从算子谱的角度分析了斜率参数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入调和平均条件并讨论了相关的收敛问题,且给出了具体的常数计算。
本书根据厦门大学严子泼、陈丽璇、陈金灿、苏国珍等老师在长期从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所撰写的40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和部分科研论文,同时吸收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部分**研究成果,由陈金灿和苏国珍执笔编写而成。主要内容是对教科书中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理论的拓展与应用,既有理论上的意义,又有方法上的创新,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应用价值。本书既不同于现有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科书,又有别于相关的专著。
本书是浙江省 十一五 重点建设教材之一。本书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在一个比较宽阔的视野中通过 十论 ,即中学物理 课程内涵论、课程资源论、教学背景论、教学理念论、学习策略论、教学设计论、概念规律教学论、实验设计论、教学研究论和专业成长论 ,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理论阐述中渗透了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要求,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地 走进新课程并与物理新课程一起成长 奠定初步且重要的基础。
黄涛编著的这本《量子场论导论》内容包括量子场论基础及后续发展,是考虑 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撰写的量子场论入门书籍。 本书首先简要地叙述了量子场论的建立和发展历史,有助于初学者掌握量子场论的发展线索。之后,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场论的基础及发展,如对称性和守恒量,自由标量场、旋量场和电磁场的量子化,相互作用场论和S矩阵理论,解析性质和色散关系,微扰论,重正化理论等等。 ,本书讲述了以非Abel规范场理论为基础的标准模型的建立。全书内容着重叙述物理图像,同时也给出了必要的数学推导。 本书适合作为理论物理及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刚进入研究领域的博士生、青年教师和青年科研人员参考。
《波谱解析法(第3版)》全面阐述了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本书还编入了波谱领域中比较成熟和通用的新技术,如电喷雾质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并精选了有代表性的波谱图、例题和习题以及大量波谱数据,以提高读者用波谱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的编写力求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而着重于波谱方法在结构鉴定中的用处及各种波谱信息(波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因此,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主要用作化学类以及与化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波谱分析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各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用徘徊于通俗描述和专业逻辑之间的折中语言包括适当的拟人化语言,给读者展示和解释一些诸如雨滴与蚊子、钟爱数字7、飞机与昆虫、时间、蒲公英恋南风、高尔夫球、棒棒糖的融化、雪花与树叶飞舞等数百个常见现象的简单、简约和简美的一面,将某些看似复杂不可理解的现象用简单现象叠加或类比,深奥的原理用省时、省力和省料那样的直觉性语言表述,并适当关联出一些与文字、体育、生物、气象、音乐、心理学、数学和科技等方面的有用常识。分 动的世界 、 柔情似水 和 空中旋律 三大篇,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综合科普读物。适合大中学生和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读者群,尤其适合那些喜欢用非专业思维、语言和大视野去理解科学、自然和其他现象的读者。也可用于有一定阅读和讲解能力的读者给有好奇心的少儿讲解知识。
《理论物理导论(第3版)》内容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能带论、晶格振动、固体比热等)则以理论应用的形式融入各部分之中,为工科院校的本科生提供一本较为适用的理论物理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易于接受,便于自学。 《理论物理导论(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微电子技术专业教材,亦可供电子元件与材料专业、激光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教材第1、第2版由刘义荣老师编写量子力学部分;李卫老师编写第1章及热力学、统计物理部分。
《大学物理学(下册)(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学》修订版,是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大学物理学立体化系列教材”之一. 《大学物理学(下册)(第二版)》遵循教育*对精品教材的质量要求,按照“科技底蕴厚实,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针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对大学物理教学的需要,在原《大学物理学》基础上修订而成. 《大学物理学(下册)(第二版)》内容体现现代化的要求,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相对论、量子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超导体、激光技术、核物理和核技术、量子纠缠和量子信息技术、纳米科技基础等,还包括物理学中的对称性、非平衡热力学简介、非线性物理简介、广义相对论简介等内容. 此外还包括了一些物理学著名实验介绍以及物理学家传
几千年来,科学家一直困惑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宇宙中是否有速度极限?直到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等人揭示光速是 快的速度,光速限定了空间中因果关联作用的速度极限。然而量子力学引入了怪异的联系。受到新物理学的启发,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和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探索了一种称为“共时性”的概念,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可以将事件联系起来而没有原因。本书是对人类寻求理解因果本性历程的全面描述。这是一段跨越两千多年哲学史和物理学史的充满惊险的思想之旅,它告诉我们如果想把因果跟稀奇古怪的现实协调起来,我们必须放弃什么。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为上下册. 上册包括大学物理实验规范、基础性物理实验和著名物理实验简介,下册为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 第一篇大学物理实验规范,包括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测量与误差、测量的不确定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物理实验与物理实验报告,不确定度的处理符合国家规范. 第二篇基础性物理实验,包含与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物理等相关的经典物理实验. 第三篇介绍了若干著名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四篇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以及材料、传感、通信等与物理相关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本书内容翔实,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每个实验都有详细背景资料及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并且对每个实验的理论、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数据处理等
本书在《大学物理教与学》基础上改编。首先,依照徐行可、张庆福主编的《大学物理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篇章结构,在内容、体系上与之形成完全配套的参考教材。本书在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使之突出表现对基本问题的阐释。 本书结构按照篇章次序,在每一章中,首先列出“基本要求”,其主要依据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新拟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然后是“内容提要”,包含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三部分。接着给出“学习指导”,简要说明该章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和重、难点所在。以上条目中的内容经过精心归纳、总结、提炼,有的用罗列的方式写出,有的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或类比……希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有所帮助,还希望在学习方法士对学生有所引导。与其他学习指导书不同之处在于:各
......
《泡利物理学讲义》是理论物理学的一套十分严谨、精练的经典教材。现根据MIT出版社1973年出版英译本(Charles P. Enz主编,S. Margulies和H. R.Lewis合译的Pauli Lectures on Physics)并参考德文原版翻译出版,以供我国大学理工科师生参考。 本套讲义原版分六卷出版,内容分别为:1. 电动力学;2. 光学和电子论;3. 热力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4. 统计力学;5. 波动力学;6. 场量子化选题;现将1—3卷合成一辑,4—6卷合成一辑出版。
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曹则贤著的《物理学咬文嚼字(卷1增补版)》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前30篇(增补修订版),涉及夸克、量子、温度、熵等重要概念的起源,是一本值得物理学研习者珍藏的参考书。
《电磁学基础(法文版)》(《电磁学基础》)属于电磁学系列教材。 《电磁学基础(法文版)》不局限于静电磁的特殊情况,而是讨论一般的电磁理论,即含时情况。第1章从真空中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讨论了该方程组的一些基本性质。如源的对称性所导致的场的对称性,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矢势和标势。在第1章的*后引入了书中重要的近似条件 缓变近似(或近场近似),在这一近似下,推迟势效应可以忽略,从而简化问题。第2章讨论了电磁场的能量性质,引入了电磁场的能流密度 坡印廷矢量。第3章和第4章在缓变近似的前提下讨论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变化的磁场导致的感应电场所引发的感应电流。第3章侧重于研究导体静止、磁场变化的情况。讨论了趋肤效应、楞次定律、自感和互感等现象。第4章则侧重于研究导体运动、磁场
梁励芬,蒋平编著的这本《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3版)》以一卷本的形式简明介绍普通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兼顾物理学在当代其他自然科学和生命医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应用。内容覆盖经典物理的力学、热学、电磁学与光学以及近代量子物理的基本规律,同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有选择地介绍近年物理学的重要进展以及杰出物理学家的生平。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3版)》可作为理工医农以及师范等各类高等院校基础物理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中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涵盖力、热、电、光,及近代物理、现代科技内容。注重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特别是针对课改后高中采用的模块选修模式,有的学生没有选修热学部分内容,有的学生没有选修光学部分内容的特点,为了方便老师教学,也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加强了热学部分及光学部分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