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它以正史文献为中心,辑录了汉唐史部、子部和集部等文献中关于海洋的记载。书中收录的海洋资料来自正史、杂史、类书、总集、文集、笔记小说等不同的文献部类,内容既有求实度很高的历史性记载,也包含部分文学性描写作品。本书资料的搜集以东海、南海、渤海为中心,以活动在海洋之上的人、发生在海域之内的事及海外交往、海洋物产为重点,为每一条摘录的史料都拟了一个小标题,力求为读者迅速了解资料的核心内容所在,提供方便。每一条史料的摘抄都有相对清晰的时间节点、人物面貌和事件脉络,使读者在阅读条目时就能基本了解史事概貌。
在 气候变暖背景下,可持续性研究和关注边缘海物理海洋要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新的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物理海洋学数据绘制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物理海洋要素图集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南海及其邻近海域上层海洋基本状态,为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生活及科研活动等提供必要依据。本图集利用新的南海及其邻近海域物理海洋学数据,主要绘制了南海及其邻近海域上层海洋基本状态参数(温度、盐度和密度)与等深度面、等密度面的分布特征图,并给出了混合层、温跃层结构和位势涡度等诊断要素图。所用数据质量控制和插值方法较前人研究有所改进,能 好地分辨南海及其邻近海域中尺度海洋特征。 本图集可供从事海洋事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阅读和参考。
本书简要回顾了 大洋钻探计划的历史和运作模式,以及过去50多年的主要科学成就。在2020年 大洋钻探计划发布的面向2050年大洋钻探科学框架背景下,重点跟踪调研了截至2022年5月 大洋钻探计划尚未实施钻探的近百份大洋钻探建议书的科学目标,并按照中下地壳和莫霍面钻探、海底构造与地球动力学、气候与海洋变化、地下水、天然气水合物。深部生物圈和井下长期观测等不同主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展望了不同主题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广大读者了解 大洋钻探计划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参考。
本书是关于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的研究专著。本书系统揭示了近60年长江与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关系变化规律、阶段特征及其机制,阐明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明确了江湖关系变化对通江湖泊水文情势与 干旱事件、湖泊水环境演变与富营养化风险、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生态演替及候鸟栖息地生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了近30年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健康状态与三峡运行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 驱动因素,提出了三峡与通江湖泊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方案建议,建立了长江中游江湖水系统水安全预警预测与江湖关系优化调控系统平台。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学各分支的基本内容。全书共18章,分别从海洋学历史、海洋地质构造、海洋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海洋资源环境,以及海洋生态和生物等各个方面,采用基本原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海洋学持续而快速的发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海洋学方方面面的知识。 本书语言严谨,内容生动,图片丰富,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作为大学海洋学通识教材,为海洋类专业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亦可为大众阅读者打开一扇一窥世界海洋奥秘的大门。
曲金良主编的《中华大典(地学典海洋分典)(精)》系统搜罗了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海洋的材料,对其分类、标点,共包括海疆、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盐业、航海海运、海洋灾异、海洋信仰、海塘工程、海洋防卫等10个总部,近250万字;涉及了海洋的自然属性、海洋的物产、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灾异的防范以及海洋防卫、海洋信仰等各方面的内容,选材十分丰富。
作者以其掌握的 实践知识的能力和简明易懂的方式,使本书成为现代海上结构施工工程师的 。本书以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融合了多方面的有效信息。 海上施工的对象是海上结构物、港口结构物、河流和河口结构物、海岸结构物、海底管线等。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海洋的物理环境、岩土因素、生态和社会影响。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与设备有着 为特殊的要求,尤其是对海底的整治和改善、结构沉桩等工艺。此外,海上施工还涉及其他一些关键技术,如单点系泊、铰接柱、海底基盘、水下储油船、中转码头、海上风电、波浪发电、潮汐发电等。在建造各类结构物的同时,意味着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加固、拆除等作业本书可作为海洋工程从业工程师和建造商的指南和参考,也可作为工程学研究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