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地球”系列告诉你世界上 值得去的地方在哪里?每个地方好在哪里,有哪些看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看点?简言之,哪里美,美在哪儿,为什么美。本系列精选出 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用具有冲击力的照片和地图,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读,让你足不出户就能赏遍世界。 大洋洲,这里有数不尽的岛屿海湾和金色沙滩,在地球的一角映出彩色的光芒;这里有世界上 少的居住人口,在繁茂幽深的原始森林、独自枕眠的山谷、隐秘寂静的喀斯特溶洞中,甚至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都跳跃着古老物种的生命音符。 本书以大洋洲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点,精选了位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汤加、所罗门、萨摩亚、瓦努阿图、巴布新几内亚的约60个代表地点,涉及上百个景观,阿尔卑斯山脉、维多利亚大沙漠、昆士兰温热带雨林、怀托摩溶洞、马马努卡火山群
走进21世纪,面对新形势和挑战,我们 制定了向海图强的战略。经略海洋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海洋工程装备,有鉴于此,本书中的内容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讲起,再到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湍流模型和方程离散的方法,再结合具体的海上常见作业情形中所涉及常规的海洋工程装备、水下潜艇、水面舰艇编队与航空母舰及极地海洋工程破冰船等的在位运行情形进行了水动力学特性仿真与分析,并对其表现的一些特性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得到了一些普适性的结论,对于指导开发海洋资源和维护海上主权 有使用价值与科研价值。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山海相依的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衍进中从未远离大海,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这些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文明成果,在与政治、经济的互动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探索中华民族与海洋的互动关系,梳理海洋文明发展脉络,实现征服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梦想,是历代人民的不懈追求。 本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探寻和挖掘与海洋文明相关的一切讯息,选择了“舟船的诞生与发展”“海战 的产生与发展”“《山海经》与海洋文明”“瓷器·酒茶与海上丝绸之路”等二十个有重要影响而又鲜为人知的海洋事件,以“论”的方法,阐发海洋文明理论,还原历史发展过程,展示海洋文明独 值,这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 变暖使极地航道有望成为重要的 运输干线,极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研发工作需要 深入的基础研究。本书以势流理论为基础,基于流域分解法,利用边界元法,以单冰间航道、多冰间航道、非冻结港口、冰层覆盖冻结港口四种典型极地冰区限制水域为例,进行了极地冰区限制水域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波动模拟匹配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与介绍,旨在为极地冰区水动力学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使读者对典型极地冰况下浮体极地航道港口的水动力载荷求解方案有所掌握,为极地作业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蓝色伙伴关系 是中国为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重要概念,本书即围绕中国与东盟构建 蓝色伙伴关系 问题,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语境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全书共9章,来自南京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一批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对中国 东盟构建 蓝色伙伴关系 的历史发展、丰富内涵、既有研究成果与不足、边界探索、相关国家立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前景与未来展开论述,以丰富、翔实、客观的史料为主,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也为后来者展开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在 范围内积极搜寻自然资源。与中国的持续发展 直接相关的自然资源就是能源。中国对资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城市的用电量急剧上升,导致断电情况时有发生,中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焦虑也日渐加深。由于中国80%的进口化石燃料需走水路经马六甲海峡入境,因此,中国所担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谓的“马六甲困境”。《中国能源战略对海洋政策的影响》汇集了美国在经济、能源、中国问题研究以及海军战略等领域里 的专家们撰写的多篇论文,旨在探究中国的“马六甲困境”及其对 海上安全的潜在影响。 尽管本书所汇集的这些论文包含多种观点,但其首要论点是:中国正在大肆利用世界现存的石油储量,美国需对此感到忧虑。石油储量的不断缩减引起各国对这一自然资源的争夺,导致能源危机,并有可能加剧其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