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98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地理专业课程重大调整之后,为新设置的 自然地理学 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根据课程调整的要求,全书既注意保持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涵盖被取消的课程在地理专业中所需的内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全书共11章,包括: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行星地球;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本书全面介绍了健康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验设计;详细说明了健康地理学研究常用的数据、方法与技术,包括数字健康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理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方法、复杂模型系统等;展示了上述理论与方法在疾病风险因素、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医疗服务配置等主要健康研究领域的前沿应用案例;阐述了从环境暴露到疾病发生的关键过程和机理,并提出了跨越地理信息、公共卫生和社会科学应用领域的前沿问题。 本书可供、地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学科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以及疾病预防、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安全始终犹如明灯一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提供安全的保障。它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更是我们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时不可或缺的坚实后盾。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应急科普与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其创新发展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急科普与安全文化:应急科普创新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这部著作应运而生。《应急科普与安全文化:应急科普创新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精心汇编了一系列关于应急科普与安全文化的文章,旨在通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深入探讨应急科普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这些文章不仅涵盖了应急科普的兴起与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基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安全也面临着复杂形势与巨大风险的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首次将网络安全提升到法律高度,2019年12月1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正式实施,实现了新技术、新应用防护对象和安全保护领域的全覆盖,突出技术措施与整体策略,强化 一个中心,三重防护 的安全防护体系,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工业控制系统、大数据等相关新技术新应用全部纳入保护范畴,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广泛的技术适用性、完备的测试评价体系、可行的行业推广应用。 早在 十五 期间,地震系统已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建设进入了 网络到台站,IP到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意欲确立人类学的基本研究原则,研究“在于忠实那些被忽视较低的文明等级,以及从较低等级走向较高文明的过程,人类学不仅是让人类知道自己是什么,而且要让人类知道他是如何成为当下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人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本书凭靠殖民传教士积累的文献,主要论述了美洲—澳洲—大洋洲—非洲—亚洲诸种族生活。本书从“人类种族的情形、领域以及数量”,“自然种族在人类中的位置”,“自然,文明兴起与传播”,“语言”,“ ”,“科学与艺术”,“发明与发现”,“农业与畜牧业”,“服饰”,“习俗”,“家庭与社会习俗”,“ ”等方面论述“人类学的原则”。
空间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正成为理解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与社会现象的关键。作为由中国学者编写的系统研究行为地理学的专著,本书聚焦于地理学行为论方法的内涵与外延,解说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与
华北地震区是中国东部强震活动的主要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震级和频率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京津冀区域地处华北地震区北部,区内受多组北北东向、北西西向断裂带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且该区域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地震安全不容忽视。有记载以来我国发生M 8.0地震18次,其中包含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除此之外,京津冀地区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7年河间一大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宁河地震,1998年张北地震等,震级均在6.0(含6.0)级以上,伤亡人数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来,更多人开始关注地震并期待获取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调研发现,京津冀地区多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已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学习,一些学校定期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特别是每年以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疏散演练和科普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民族志》第一卷的长篇导言,探讨的主题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二是拉采尔晚年(1901年)发表的长文《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这篇长文通常被视为其
一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将会形成专享的文化、风俗;而这些文化形成后,将会重塑地理风貌。利用文化地理学理论,去重新认识内蒙古和我国的蒙古族人民,让更多的人领略内蒙古之美。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基础实验”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来。主要介绍地球物理专业常用的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使用这些软件解决一些常见的地球物理问题。这些软件包括GMT、Python、SAC、FK、GCAP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地球物理专业常用的基础软件的使用,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年级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学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投影设计、地图符号设计、地图色彩和注记设计、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设计、地图制图综合、地图自动综合技术方法、地图数据源分析与处理、地图总体设计、地图图形设计、地图图面视觉效果的设计、地图的艺术设计、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地图集编制、电子地图、网络地图、导航地图、室内地图、变形地图、地图数字出版的技术方法等,是为测绘工程专业编写的核心教材。也可供与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和教师参考。
你也许对原子和分子非常熟悉,但是你知道为什么某些粒子的特性与其他的粒子不同吗?或者当这些粒子结合时又会发生什么呢?聚合物是什么东西?它们为什么如此有用?单原子裂解时为什么会释放出能量?而这些能量又是从哪里来?人类头发的直径能够让多少辆纳米车通过? 本书将化学这一科目分解为50个重要的主题,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每一个主题仅用三四百字和一幅图片进行解释。本书研究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性,还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本书探究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结构,及其令人迷惑不解的使用范围,该范围涵盖从燃料和食物到制造业以及药品行业。本书还探讨化学方程式、酸和碱、核裂变以及热动力学定律,并探究人们周围以及人体内的粒子是如何让这一切发生的。
书号:9787111744658 书名:环球科学新知丛书 认识记忆力:关于学习、思考与遗忘的脑科学 定价:5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意欲确立人类学的基本研究原则,研究“在于忠实那些被忽视较低的文明等级,以及从较低等级走向较高文明的过程,人类学不仅是让人类知道自己是什么,而且要让人类知道他是如何成为当下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人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本书凭靠殖民传教士积累的文献,主要论述了美洲—澳洲—大洋洲—非洲—亚洲诸种族生活。本书从“人类种族的情形、领域以及数量”,“自然种族在人类中的位置”,“自然,文明兴起与传播”,“语言”,“ ”,“科学与艺术”,“发明与发现”,“农业与畜牧业”,“服饰”,“习俗”,“家庭与社会习俗”,“ ”等方面论述“人类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