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地方工会以及各单位和报送案例的基础上,选取了35家示范单位优秀案例。案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既有围绕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提升、地位提高和队伍壮大全面推进改革的,也有围绕改革的专项任务重点突破的,同时配有大量能够体现产改建设过程以及成果的图片。 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对各地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单位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示范意义,有助于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万物皆变,无物消逝。身处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如何理解无处不在的时间?又如何理解人类出现之前的悠久过往与没有人类参与的未来?就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地质学也是一种镜头,让我们能够以一种超越人类经验的方式见证时间。《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在讲述地球演化史与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发展史的同时,带我们用地质学的思考方式来认识地球、海洋和大气的时间韵律,理解我们身处的人类世环境,面向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内容包括:概论,铝电解炭阳极应用技术,预焙阳极生产原料——石油焦、黏结剂煤沥青,阳极生产原料——石油焦的煅烧,破碎、筛分与配料,混捏,成型,炭阳极生坯焙烧 ,炭阳极厂三废污染及环保治理,阳极质量及影响因素,炭阳极测试技术等。 本书可供炭素专业、铝电解专业、石油焦化、煤焦化以及相关行业的工厂、设计、研究院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及工厂职工培训教材。
《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从文献材料、考古材料、科技分析、中西对比四方面观察中国古代铁器生产情况。对中国出土的汉代以前铁器做了系统的梳理,总括了中国国古代铁器的生产情况和生产状况,并与西方的一些冶铁生产体系进行了对比,同时介绍了一些金相学基础知识和相关铁器的金相研究。作者重点研究了各种铁器的实用性及其对早期社会变革的意义,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肯定和赞赏。和中文同类著作相比,本书更加重视钢铁技术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注重传统钢铁技术的发展和意义,并且相当强调运用中西比较的视角。可以说,本书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样,起到了沟通东西方的作用。
本书分为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三大部分。钢铁材料部分主要介绍了钢的合金化原理、工程构件用钢、机器零件用钢、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铸铁;有色金属材料着重介绍了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和钛合
本书根据当前所采用的设备、工艺、技术等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要求,主要介绍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辅助单元,即燃气制备和热电动力,对其各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原理,作业标准,危险源控制,关键设备,质量技术标准以及现场应急处置等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本书从工作任务、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多角度进行岗位描述,涵盖操作准备、实施及结束等各个环节,提供质量技术指标及主体设备型号参考值,并以危险源辨识、安全须知、环境因素识别、消防管理等实务模板,为企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提供参考指南。
本书重点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模块的形式编写。按照知识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理解理论、学会应用。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锅炉、燃料及制备系统、组织良好燃烧、燃烧设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