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手册》是由美国一大批知名电池专家撰写的电池专著,先后已经出版了第一版至第三版和目前近期新的第四版。第四版《电池手册》为适应电池技术发展和电动车及大规模储能等新的应用需求,在对传统电池体系部分全面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新增和补充了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选择、生物医学用电池、军用贮备电池、数学模型、故障分析等内容,列举了各种电池新产品、相关性能及应用情况。 第四版《电池手册》共分5个部分,共39章。全书不仅覆盖了前三版内容,而且介绍了近期新电池技术。本手册具有内容丰富、新颖性和实用强的特点。本书可以作为我国从事电池研究、生产和使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各类中、高等院校及电化学及新能源材料
本书依托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的子课题“陆相致密油甜点成因机制及精细表征”(2015CB250901),以新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为重点解剖对象,介绍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的沉积特征与模式、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储层裂缝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储层甜点表征方法与技术,以及致密油储层甜点分布模式与表征技术的应用,进而系统形成了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甜点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的理论认识,以及致密油储层精细表征的特色技术,为我国致密油开发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是一部将陆相致密油储层理论认识、技术方法及典型实例紧密结合,对致密油勘探开发有借鉴意义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注CO2是致密油藏补充地层能量、实现油藏高效开发的一种有效手段,与此同时,油藏地质体CO2封存一直被认为是缓解大气CO2排放的有效措施,在致密砂岩油藏储层改造及补充地层能量过程中,可将CO2大规模封存于油藏地质体内,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致密储层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与地质封存微观机理》系统总结了CO2在致密砂岩油藏单一孔隙介质、裂缝-孔隙双重介质中的微观驱油与封存特征,明确了不同相态、不同注入方式下CO2-原油体系流动通道与地质封存规律,从本质上揭示了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与地质封存的微观机理。
本文集收录了2021年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论文119篇,内容涉及清洁燃料生产技术、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新型催化剂技术、重油深加工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信息与智能化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等方面,涵盖近年来我国炼油产业主要发展趋势和炼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集中体现了“低碳转型新形势下中国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本文集不仅可为炼油领域的广大生产、科研、设计、管理和规划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还将为促进我国炼油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在总结“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储气井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储气井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储气井及油气井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储气井近20年的使用经验积累,对地下压力容器特点、油气井历史、储气井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从储气井材料、结构设计、制造、检测、腐蚀防护、使用维护与检验、在线监测、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储气井的技术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储气井等地下压力容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适宜从事储气井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压力容器检测人员参考。
本书按照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有利的沉积相带为页岩气富集的基础,有效的保存条件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以华电华中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原湖北省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科研项目或课题成果为基础,全面清理、收集、查阅了大量区调资料、科研报告及科学研究文献成果,重点关注有关鄂西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地层、沉积相及页岩气的相关认识与进展。以活动论构造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油气地质学及层序古地理编图技术、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的综合运用、相互验证与约束,对鄂西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并划分页岩气有利区。
《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依托万华化学一期、二期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通过提炼与总结,全面阐述了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建设全过程所涉及的重要工作与关键技术。全书共9章,第1章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原理、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万华一期、二期洞库建设成效,第2~4章分别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勘察、基于勘察与监测成果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题研究、洞库工程设计,第5~7章分别从地下工程施工、操作竖井安装与地面设施安装等方面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现场施工与安装,第8章介绍了洞库勘察设计、采购、施工与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体系,第9章介绍了洞库试车、运行管理与维护措施。 《液化石油气地下水封洞库》可供从事水封洞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及监理的技术人员与建设项目
本书是基于 油气数字化技术的深度研究,形成了构建油气数字化的系统化理论。与常规油气数字化专著不同,本书从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过程出发,从早期的盆地、区带与圈闭勘探,到油藏开发、采油生产、石油工程等业务领域探讨数字化的服务对象;其次从模型化思维角度针对当前地球物理技术、地质构造演变、岩石与古生物、有气质成烃、流体模拟、钻井与压裂工程等业务逻辑进行展开表述; ,本书从油气数字化的IT技术角度,描述构建油气勘探开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并描述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数字化转型设计中,如何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与流程,形成 加高效而灵活的油气工业价值链。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年鉴》(简称《年鉴》)是由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编纂、出版的一部大型专业年刊,是一部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年度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性工具书。 《年鉴》2020卷按“竖写一年,横向到边”的编写要求,上限为2019年1月1日,下限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板块式”结构,分类编纂。全书文字部分设篇目、栏目、条目三级标题记述,辅以图表说明。内容包括总述、大事记、井筒工程、油气合作开发与综合地质研究、生产服务、 合作与外事工作、科技与信息、改革与管理、党建工作、群团工作、机构与人物、二级单位概览、附录及索引等篇目。图片部分以彩页和随文配图形式,专题化、形象化地反映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大事、要事和各专业发展成就。
《2018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2018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讨会相关论文100篇,涉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气田生产、工程技术等领域,内容涵盖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煤层气地质评价、地球物理、钻完井工程、气藏工程、排采工艺等技术专业。 《2018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可供从事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科研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从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视角出发,以深部流体为联系各圈层的纽带,着重探讨深部地质作用以及深部流体活动所携带的物质和能量对沉积盆地中油气成藏的影响。以深大断裂和岩浆火山活动影响盆地中的典型油气和深部热液活跃区域为解剖对象,依据自主研发实验模拟和大量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数据,阐述深部地质作用和深部流体对烃源发育、生烃潜力、储盖层和运移富集等油气成藏全过程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三段、志留系龙马溪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黑色泥页岩为例,揭示出岩浆火山活动和深部流体活动携带生命营养元素促使了成烃生物繁育和富有机质烃源岩的形成;通过自主研发干酪根催化加氢生烃定量实验,明确富氢深部流体通过加氢作用提高烃源再活化生烃潜力,建立不同成因类
本书系统研究了塔里木叠合盆地形成演化历史,深入剖析了塔中隆起成藏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规律;自主研发了大漠腹地WEFOX双向聚集偏移精准成像技术,实现了缝洞体量化雕刻与评价,创建了海相碳酸盐岩叠合复合岩溶缝洞体模型;基于凝析气藏油层物理、有机地化等大数据开展多学科、动静态一体化研究,建立了早期成油、晚期气侵的凝析气藏模式,揭示了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潜力,完善发展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理论认识;配套创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水平井部署与设计、精准导向、分段改造及提高采收率等效益开发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