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全容罐的建造技术在我国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目前已完全能够自主进行设计,自主完成全流程的施工组织,在土建施工技术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工艺体系和装备体系。本书在概述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发展及建造历史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大量的LNG设计技术和施工资料,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结合编制单位丰富的施工实际总结,系统介绍了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全容罐的土建工程建造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大型LNG储罐的形式及全容罐的结构特点、全容罐的土建工程施工组织、主要施工技术工艺、工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书中还收集非常实用的以往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供读者参考。
《油气水分析化验及环境节能监测》以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气质分析、气田水分析、环境监测和节能监测为对象,涵盖了油气田企业环境节能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重点介绍各类测试方法及操作步骤。 《油气水分析化验及环境节能监测》可作为环境监测操作员工的培训用书和操作指南。
《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2024年版》由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编写
《核安全综合知识:2024年版》由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八卷)》是中国核学会2023学术双年会优秀论文集结。2023年中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四代核电和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实现双堆初始满功率,快堆示范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国环流三号”和“东方超环”刷新世界纪录。新一代工业和医用加速器研制成功。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持续发布重要科研成果。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安全运行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截至2023年7月,中国大陆商运核电机组55台,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22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6台机组,我国核电发展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核工业全产业链从铀矿勘探开采到乏燃料后处理和废物处理处置体系能力全面提升。核技术应用
《氢经济》从理论、政策到实践对氢经济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氢经济学、氢技术经济学、氢产业、氢能示范城市建设、环境与气候效应、产业风险管控与过程安全管理、氢能发展政策、氢金融等。本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氢能源与氢经济前景和挑战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氢能专业人士、从事能源和环保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能源和环境问题感兴趣的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等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气藏动态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渗流方程,以及不同类型气田动态法储量计算的理论基础、公式和应用实例,并结合目前气田开发形式,分析了造成动态、静态储量之间存在差异的地质和人为因素,同时就如何提高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可靠性提出了建议。书中理论与气田实例分析相结合,注重从地质特征出发,开展气藏全生命周期的压降特征分析和驱动能量识别,并且评价了开发技术政策对储量动用的影响。 本书可供从事油气田开发、油气藏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以及油气田开发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用于石油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总结了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在清洁能源工程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案例,针对清洁能源在电力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清洁能源工程技术基本理论、清洁能源规划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发电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市场化运营工程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电网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储能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北方供热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清洁能源消纳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力物联网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以及绿色能源低碳工程技术原理与应用。读者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学习清洁能源工程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也可以掌握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低碳工程组织、管理和技术实现的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电力行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
本书共11章,主要介绍了储能学科基础、锂离子电池技术及金属锂电池、压縮空气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高温衲电池、新概念储能电池、铅蓄电池储能技术、电容及超级电容、飞轮储能、抽水蓄能技术、储热(冷)技术等的国内外近期新进展、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及2025年、2050年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本书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细化和明确了储能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预测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及其优先程度,力图发挥高屋建瓴,引领储能学科发展的作用,可为广大开设储能学科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提供学科规划的重要参考和清晰指弓I,也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确定科技支持重点领域和创新项目及为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我国储能产业进行有效集聚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为《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关键技术丛书》分册之一,总结了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思路、青海清洁能源禀赋和青海电网现状、青海省“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的组织和实施,并对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对能源转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内容系统翔实,图文并茂,适合从事清洁能源发电、电力系统设计、调度、生产、运行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作为提高专业能力、扩充知识面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本书在分析页岩储集物性、页岩油赋存机理及可流动性领域研究现状和核磁共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从页岩实验分析及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表征、可流动性评价等方面,建立了页岩储集物性核磁共振评价技术体系,创建了页岩氢核组分核磁共振识别图版、页岩吸附-游离量评价技术和T2谱定量评价模型,明确了页岩吸附油微观赋存特征和变化规律、可流动量及影响因素,建立了页岩油渗流定量评价模型。 本书可供从事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关键技术丛书》之一,以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的具体实践为例,在光资源、风资源集中的西北地区,采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方式建设新能源电站,并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的方式,保障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消纳,实现了多能互补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全书共7章,包括概述、光伏电站规模确定及接入水电站研究、水光互补运行分析、水光互补运行对电网的影响、大型光伏电站电气设计、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方案、水光互补协调运行试验等内容。 本书既可供新型电力系统从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安德鲁c.帕尔默等编著的《海底管道工程(第2版)》阐述了海底管道的选线和规划、设计、铺设、安装、材料及其腐蚀、检测、焊接、维修、风险评估、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等内容,并且对管道水力计算、强度、稳定性、断裂、向上和侧向弯曲以及管道退役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海底管道工程(第2版)》可供从事海底管道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以流体状态方程及流体热物性参数计算为主线,分为流体状态方程,量纲及伪量纲分析,偏导数和微积分及热力学关系式,状态方程中 p、V、T、Z 之间的导数,剩余性质与偏离函数,流体的热物性参数计算,MATLAB 编程基础知识,实时编辑器与MATLAB编程求解流体热物性参数实例 9 章内容。本书在讲解流体状态方程和流体热物性参数计算过程中,将公式分步推导,并辅以大量计算实例,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公式。 本书适合油气储运工程、石油炼制工程、燃气输配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也可供从事天然气、二氧化碳气体、氢气、掺氢天然气等气态、液态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输送、存储、管理、设计工作的人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中国能源供需报告(2023年)》对比分析了2022年全球、我国能源发展形势,从能源需求、供应、关键指标等多个维度重点分析总结了我国以及南方五省区的能源发展状况,对2023年和2024年我国能源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研判了能源发展形势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
本书围绕近年来储能产业政策与典型项目案例展开,主要介绍了储能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储能支持政策和市场规则、储能技术应用及案例解析等内容,凝聚了作者近年来在储能产业市场与政策方面的洞察和观点。 全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储能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章分析了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成本现状,第3、4章分别分析了国内外储能支持政策和市场规则,第5章对储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概述,第6、7、8章分别对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领域的案例进行了解析。 本书旨在从储能市场的现状出发,在对储能产业政策分析与项目解析的同时,也为政策与项目之间搭起桥梁。本书可供储能产业相关人员阅读和参考,也适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电化学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以地震数据为核心的多种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不同物性之间的重磁电约束与联合反演,人工源与天然源相结合的同类物性之间的联合反演,重磁资料的逐层优化下延成像,大幅降低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其中,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近期新进展属国家深地专项“超深层重磁电震勘探技术研究”(2016YFC0601100)项目第四课题“重磁电震约束与联合反演技术”(2016YFC0601104)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为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有效的物性资料和技术支持,可供从事重磁电联合等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