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机床夹具概述,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对刀和分度,各类机床夹具的结构特点,可调夹具及组合夹具设计,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步骤等七章内容。在主要章节中还编有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书后还附有习题,常用夹具的定位、夹紧和主要技术要求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根据“机床夹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既符合少而精,又尽量作到由浅入深、理论与实例配合,以适合于各类高等学校的需要。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用书,又可供从事夹具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广泛吸纳了高职院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其特点是突出加强理论、仿真、实操三者之间的联系,将理论教学、数控仿真验证与实践应用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 本书以零件的结构特征为载体,整个教材采用项目化结构框架。全书具体分十个项目,主要包括数控车床概述及基本编程指令、fanuc-0i数控仿真系统操作、fanuc-0i数控车床面板操作、使用fanuc-0i系统数控车床对轴类、盘套类、切槽(切断)、螺纹类、非圆二次曲线类、配合套件等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及中、高级数控车工技能培训题样等,并对轴类内孔和螺纹的加工质量和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一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能力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项目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具备数控车床的编程和操作能力。 本书可
本书共分七篇,简要介绍了锡工业概况,锡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锡矿资源及采选,锡冶炼,炼锡厂的“三废”治理,国内行业政策和国内外主要炼锡企业等内容。 本书简明扼要,浅显易懂,适合于从事锡冶金及相关专业的人员阅读。
《无损检测员:超声波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检测原理和物理基础、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超声波探伤仪和探头、超声波检测技术、钢板超声波检测、钢管超声波检测、锻件和铸件超声波检测、铁素体钢焊缝超声波检测、奥氏体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焊缝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新技术。书末附有试题库和答案,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和读者自查自测。 《无损检测员:超声波检测》主要用作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还可供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自学使用。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铣工工艺编制和铣削加工工艺特点,铣床夹具设计、改进方法应用,铣削原理应用与铣刀设计、改制,测量技术在铣削加工中的应用,复杂畸形工件铣削加工,铣工技术培训与操作指导。章首有培训学习目标,章末配有复习思考题,书末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和答案,以及便于读者自检自测的模拟试卷样例和答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通过各个融合了知识和技能的典型实例,为技师和高级技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基本方法和可参考的范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铣工(技师、高级技师)(第2版)》既可作为各
本书综合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主要内容。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充分考虑了非模具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明确列出各章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阐述时尽量做到图文配合,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能够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有:模具基础知识、冲压成形工艺基础、冲裁工艺与冲裁模、弯曲工艺与弯曲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其他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塑料成型工艺基础、注射成型工艺与注射模、其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塑料模具制造与装配,并附有必要的技术标准摘录。
本书从数控加工的实用角度出发,在介绍数控加工工艺理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电火花机床常见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指令功能与加工操作功能,并精选大量的典型实例,阐述零件从图纸到合格产品的整个数控加工过程。 《数控编程与操作》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数控、机电一体化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机械类系列教材“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全书共8章,包括数控技术概述,数控加工与编程基础,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和数值计算,数控车床加工的程序编制、数控铣床加工的程序编制、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程序编制,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的程序编制,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编程。每章均附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贯彻了高职高专教育“以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重在实践”的原则;取材适当、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书中配有大量编程实例及习题,图文并茂、直观易懂,便于学生学习;同时注意吸取本专业应用的*成果,兼顾了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数控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相关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现代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及数控机床的应用。全书共分6章,系统地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原理、结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伺服系统,数控机床的PLC及应用,数控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全书内容新颖,章节连贯,通俗易懂,简单实用。 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学生技术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和方法,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加工工艺。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模具制造工艺过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电加工工艺,模具工作零件的其他成型方法,模具零件的光整加工,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实例,模具装配工艺以及试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模具制造的相关知识,模具管理与检测等。在保证所介绍的各种加工方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突出工艺方法的实用性和适度性。通过典型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突出模具制造工艺的综合性,以体现专门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 本书可作为两年制(或三年制、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等自学考试教材,还可作为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在《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第l版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教学需要,作了较大修改后撰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插补原理、CNC硬件和软件结构与功能、PLC基本原理、常用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用伺服系统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工件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指令、数控机床坐标系、刀具补偿、固定循环和子程序、用户宏程序、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典型程序编制和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等。 本书共8章,内容全面深入,各章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别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设计单位和工厂数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杨双、刘智海主编的《焊接工艺》以焊接工艺为 主,把安全生产、焊接设备、焊接工艺以及其他专业 基础金属材料学等以点带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作 为一体化课程教材,避免了传统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理 论和实训脱节的缺点,*加突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 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 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 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 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 接合一。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系列教材: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及编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及编程的主要理论和相关技能,共分为八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机床加工概述、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数控车床刀具与选用、数控车床的工装夹具、数控车床操作面板介绍、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方法、数控车床循环指令编程方法、数控车床仿真加工等。各模块还附有练习题,供读者选用。
本书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标准——钳工》及新版钳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试卷》,以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为基础,并参照大中小型企业技术工人实际操作来编写。本书内容包括岗前培训、钳工相关知识、钳工初级训练与考核、钳工初级考试精选试题四部分。 本书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钳工操作及考证人员的用书,并可作为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教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前培训用书和企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辅导用书。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科专业学生金工实训指导教材,是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并结合编者的实践教学经验而编写的。本书按照项目教学模式编写,技能训练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共分为12个项目,基本涵盖了机械制造专业所需的金工实训项目:金属材料性能及热处理、技术测量、钳工、车削、铣削、磨削、焊接、铸造、锻压、装配、特种加工。每个项目设立相应的课题,课题中包含了完成该课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分为实训要求、相关知识、技能训练及综合创新版块,供金工实训时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金工实训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独立学院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课程教材,还可供有关技术工人参考。
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急需由原来的课堂教学法向项目教学法转变。教学中要突出技术能力的培养,此教学改革代表了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数控加工技术。作为“数控技术应用”的一门主干课程,改变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高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机电类专业而编写的,是“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机械类规划教材”之一。 本教材的编写从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出发,介绍了数控设备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及各类常用数控设备的编程方法、宏程序的基本编程方法。本教材着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学生根据任务引导及每项目参考资料自我学习并解决项目拓展的学习任务。本教材共分为两个模块,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数控车程序编制模块;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配合本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刘波、易小勇专门编写了《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一书,本教材体例完整,内容实用,操作性强,集知识、技能、实践于一体,适合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模具设计和制造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套教材在教材体系、内容组织、图文表现等各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编写风格: 1.目标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任务的完成所获得的成果上面。通过成果的获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步。 2.任务引领。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为本。教材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材组织的各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4.图文并茂。考虑到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本套教材尽量采用图形化、表格化和步骤化的呈现方式,便于学生学习。 5.立体化开发。在组织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配套研发与教材相应的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材料等助教、助学资源库,以便教师授课和
本教材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精神,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将教学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而编写。 本教材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编写了七个项目,分别是:内、外径及长度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几何误差的检测;螺纹的检测;锥度与角度的检测;齿轮的测量;综合检测。全书共37个实验,图文并茂,每个实验后均有思考题与实验报告单,方便学生实验后巩固学习效果。
贺应和、傅子霞编著的《数控机床维修技能实训 (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高职高专机电设备 类等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当前数控机床加工行业高 素质、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着重介绍数控机床故障诊 断与维修的基本内容。 全书包括FANUC Oi数控系统维修实训和华中世纪 星数控系统维修实训两个项目,每 个项目都以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应用为主线,分成多个 大的实训任务进行编写,内容力求少而 精,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条理清晰,便 于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数控类、机电类、模具类、 工业自动化类专业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 与维修实训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作为相关课程的参 考资料或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各类数控维修技术人员 的参考书。
各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介绍数控机床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数控机床的定义和组成、分类及特点;第2章介绍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等;第3章介绍了数控编程命令,并辅以大量实例;第4章主要阐述数控代码后置处理的工作流程,译码和程序转换的原理,数控系统刀具补偿的作用、原理和过程;第5章介绍了数控系统程序编制中的数值计算,包括轮廓基点的计算、非圆线节点计算、刀位轨迹计算等内容;第6章主要介绍数控系统的插补原理,结合实例介绍了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直线函数法和扩展DDA法的插补原理、插补流程;第7章介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主要包括CNC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以及CNC系统中的可编程控制器;第8章介绍了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阐述各种驱动电机的结构分类、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并
本教材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装配钳工(中级)的知识要求为依据(为照顾行业习惯,本教材仍沿用传统名称“钳工”),紧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的要求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复杂零件的划线,锯削、锉削、錾削、刮削和研磨加工,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基本知识,孔加工和螺纹的攻制,固定联接装配和传动机构的装配,轴承和轴组的装配,液压传动机构的装配,部件和整机的装配,装配精度检验。每章前有培训目标,章末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企业培训和读者自测。 本教材既可作为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用书,还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的专业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