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规武器/弹药终点毁伤理论与应用为主题,以战斗部作用原理与毁伤效应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终点效应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归纳总结了相关的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等。全书共八章,依次为绪论、目标易损性与毁伤机理、穿甲效应、杀伤效应、聚能效应、爆炸效应、非致命武器毁伤效应和武器/弹药终点毁伤效能评估。本书对终点效应学的经典内容有所充实和深化,对终点效应学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有所补充和完善,并引入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书定位于武器毁伤效应及其作战运用,希望打通从武器原理到作战运用的知识链路。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核和新概念武器等弹药/战斗部及其毁伤效应的相关概念与科学原理,以及毁伤效能评估相关知识等。使读者形成对武器高效毁伤的科学认识,理解毁伤评估的内涵,建立基于毁伤效能评估进行火力筹划的理念,探讨对打击方案进行量化计算的技术途径。
《协同制导理论与技术》是一本关于多拦截器 /多攻击器协同制导技术的著作,全面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十年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具有前沿性、深入性和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等特点。《协同制导理论与技术》在协同中制导一般理论及基本设计方法基础上,*先介绍理想条件下集中式和分布式协同中制导、通信时延下协同中制导和编队协同中制导理论与技术;其次介绍有限时间收敛协同末制导、通信网络约束的协同末制导和动态包围攻击的协同末制导理论和技术;*后介绍入度平衡约束下分组协同末制导、组间耦合分组协同末制导和通信时延下分组协同末制导理论与技术。
本书以战斗部投射方式、结构原理、毁伤效应和目标易损性分析等知识为主体,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武器弹药、导弹战斗部和武器毁伤效应分析方面的有关概念和科学原理,内容包括:战斗部投射方式与精度、四种典型常规战斗部(爆破、破片、破甲和穿甲战斗部)的结构原理及其毁伤效应、新概念武器的原理及其毁伤效应、武器毁伤效能及目标易损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本书既有武器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又兼顾科学原理阐述和知识普及的平衡。
核武器是利用大规模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和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主要有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三种类型。本书全面介绍了核武器物理与爆炸效应相关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核物理基础,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的物理原理、结构设计和核爆炸过程,核爆炸产生的各种效应及其防护手段,核爆炸探测及核试验的诊断和测量方法,全面核禁试条约签订后的核武器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基本理论和模拟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简要介绍了国际核军控态势及各国核武器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首先概略地介绍了动态测试的基础知识,然后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应力、应变、力测试技术,动态压力测试技术,运动参量测试技术,温度和热通量测试技术,兵器噪声测试技术,兵器振动测试技术,膛口流场测试技术,弹丸姿态及坐标测试技术,兵器材料的动态参数测试技术。并在每章都给出了相关的测试用例。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可作为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兵器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高旭东编著的《弹箭飞行原理与应用》全面、简要地介绍了弹箭飞行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包括弹箭飞行的基础知识,弹箭阻力形成机理与弹箭飞行的质点弹道理论,弹箭飞行弹道的一般特性,非标准条件下弹箭飞行的质点弹道及非标准条件对弹箭飞行的影响,弹箭有攻角飞行的气动力特性,弹箭飞行的刚体弹道理论,弹箭飞行的稳定性原理,弹箭飞行的散布特性,新型弹药飞行力学,弹箭射表的编拟和使用,弹箭飞行的试验与测试方法。本书着重对弹箭飞行原理的物理概念的揭示和理解,兼顾弹药与武器系统工程设计和分析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设计和试验人员的参考资料。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是概述,介绍模型与模拟的概念、作战模型与作战模拟的概念、作战模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章是计算机模拟基础。第3章是作战建模的基本过程。第4章是战场环境建模,主要包括天气、地形、电磁环境等环境因素的描述与建模。第5章是经典的作战建模方法,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建模方法。第6章是典型作战行动的建模,重点介绍通视性与通视率、搜索与侦察、武器射击与目标的毁伤等内容。第7章是兵棋模拟及其应用。第8章是作战模拟系统及其应用,内容涉及作战模拟系统的概念与分类、作战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作战模拟系统的组织与应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现代导弹总体设计的基本知识、总体设计方法及总体性能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导弹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导弹系统的研制阶段、导弹战术技术要求、导弹的规模估计和主要总体参数设计、导弹分系统方案选择及构形设计、导弹总体性能分析、导弹 总体设计技术。
本书是《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王划一,杨西侠编著,2017.9,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的配套教材。其中兼容了高职高专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王划一,杨西侠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部习题解答。同时编入了精选的若干重点大学数年的硕士研究生“自动控制原理”入学试题,并作了详细的解答。
......
《现代飞行动力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飞行器动力学理论,讲解了刚性飞行器和柔性飞行器的运动方程,介绍了升力面空气动力学基础和结构振动基本理论,论述了飞行器所受到的力和力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弹性变形对力和力矩的影响,进一步介绍了线性和非线性飞行仿真数学模型的构建,讲解了飞行器定常与准定常分析、飞行动力学线性分析理论,介绍了增强反馈的稳定性理论,并对自动导引与控制和手动驾驶控制特性进行了探讨。 《现代飞行动力学》可作为刚性飞行器动力学、柔性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从基础理论与作战实际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制导 弹在末制导段中存在的多项客观约束条件,对制导 弹导引控制一体化设计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其基本原理和分析处理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对其他旋转类和非旋转类飞行器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参考价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舰 制导 弹的导引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带多约束的导引控制近似一体化设计方法;考虑多约束的导引控制一体化通道独立设计方法;含多约束的导引控制一体化全状态耦合设计方法;导引控制一体化设计的半实物仿真研究等。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防空导弹研制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内容紧密结合防空导弹研制特点,强调工程实用性,可促进型号贮存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验证的规范实施和系统开展;此外,本书也可以作为防空导弹订货方行使导弹贮存可靠性监管职能的参考资料与高等院校教学的参考书。
.
本书通过汇总一些 外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对其结构组成、弹道性能、使用特点、制造工艺及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归纳与概括,给出各种类型发动机的总体要求、结构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分析等内容。 本书编著者按照假设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设计技术要求和发动机结构、虚拟的弹道性能参数,围绕发动机的功能设计和性能设计,给出不同推进形式的设计实例,以二维、三维图形和弹道曲线图的形式,说明所设计的各类发动机的技术特点、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从事固体推进剂发动机专业人员的设计、研制和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通过汇总一些 外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对其结构组成、弹道性能、使用特点、制造工艺及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归纳与概括,给出各种类型发动机的总体要求、结构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分析等内容。 本书编著者按照假设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设计技术要求和发动机结构、虚拟的弹道性能参数,围绕发动机的功能设计和性能设计,给出不同推进形式的设计实例,以二维、三维图形和弹道曲线图的形式,说明所设计的各类发动机的技术特点、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从事固体推进剂发动机专业人员的设计、研制和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