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2册,共6部分、64章。书中不仅全面涵盖了卫星定位、导航、授时(PNT)技术和民用应用的 发展,还讨论了基于其他机会信号和传感器的替代导航技术,并对消费者和商业应用的集成PNT系统进行了全面论述。 上册重点介绍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及其工程和科学应用。从GPS和其他相关PNT发展的视角开始描述,讨论了当前 和区域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RNSS)、星基和地基增强系统,以及其互操作、信号质量监测、卫星轨道和时间同步等内容;介绍了卫星导航接收机技术的 进展和在城市环境下解决多径挑战的方法,处理欺骗和干扰以确保PNT完好性等方面的内容。总之,上册是关于卫星导航的工程和科学应用的。
本书阐述了材料与热加工领域物理模拟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介绍了当前 外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的发展概况与特点。通过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物理模拟在焊接、压力加工、铸造及新材料研制和热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物理模拟精度的途径,模拟试验结果的修正,以及物理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本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 外 全面地介绍物理模拟试验技术及其应用的学术专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此版除修订了 版的部分内容外,还补充了大量的物理模拟 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师生阅读,也可供有关专业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简要总结了 外弹箭自由飞行试验的外弹道测试方法,并介绍了弹箭气动力射击组合试验原理与测试组合与空气动力辨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弹箭气动力辨识的数学方法、辨识采用的弹道模型、外弹道气象诸元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弹箭平射试验与弹箭气动力和力矩系数的辨识方法、飞行轨迹数据辨识弹箭升力等气动力系数的方法、弹箭飞行姿态遥测数据的气动辨识方法等,并系统介绍了弹箭自由飞行组合试验获取的数据计算流程设计。
《地面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第2版)》综合运用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红外物理学、车辆行驶原理、弹道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建立了描述地面军事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征的理论
2022年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立65周年,作为共和国神盾利剑的锻造者,二院不断书写着壮丽的空天防御事业新篇章。 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建院初期为 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是我国火箭(导弹)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现为我国空天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是我国 重要的导弹装备研制生产基地。建院60余年来,一代代二院人秉承“ 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勇扛“科技强军,航天报国”顶梁之责,以“有矛必有盾”的胆魄和自信,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 生、自主创新发展我国导弹事业的成功之路,积淀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
本书是“中国安装工程关键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9章,着重介绍了石化装置建造过程各环节关键内容,其中包括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等 16 项工艺设计技术,大型设备吊装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等 5 项起重运输技术,加热炉模块化安装等 15 项化工设备安装技术, 管道施工等 13 项管道安装技术,电气仪表及系统联合调试等 7 项调试技术,TOFD 等 5 项检测分析技术,基于 PDMS的三维工厂设计等 4 项智能建造技术及24 项典型石化工程项目。 本书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供石化装置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SAR)研制的工程实践,全面、系统论述了地球同步轨道SAR技术特点、发展必要性、系统设计、轨道设计及确定、成像处理等方面内容。 本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SAR系统概述;第2章重点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SAR系统设计;第3章对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轨道设计及确定进行了论述;第4章对地球同步轨道SAR系统误差成像影响进行了分析;第5章对地球同步轨道SAR信号模拟与成像技术进行了介绍;第6章论述了地球同步轨道SAR干涉与差分干涉技术;第7章进行了地球同步轨道SAR时变散射特性研究;第8章讨论了地球同步轨道SAR地面应用;第9章探讨了地球同步轨道SAR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本书是对我国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实践成果与经验的总结,对从事星载SAR卫星研究与设计的科研工作者
本书以弹群协同作战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ation,Orientation,Decision,Action,OODA)循环问题入手,以弹群协同作战为主线,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弹群协同作战的概念与需求、发展与特点、意义,在相关原理和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弹群协同作战的相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协同信息获取技术、协同网络通信技术、协同自主决策技术、协同自主制导技术、协同飞行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目标,搭建了弹群协同作战的仿真平台,设计了弹群协同作战协同仿真实验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本书首先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特性,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相比其他传统的能量转换系统在技术上及经济上存在的优势,同时结合相应的技术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进一步围绕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所涉及的关键设备,如透平、压缩机、换热器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研究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设备所需的高温耐腐蚀材料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讨论。
2015年欧洲9个 (包括荷兰、法国、德国等)23个机构组织建立了H2020-SESAME项目,旨在通过热工水力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评估液态金属反应堆的安全性。参与H2020-SESAME项目的专家在反应堆热工水力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本书是SESAME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由参与专家联合编写。全书详细介绍了SESAME项目各参与 在液态金属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液态金属应用在核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分章节对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进行了翔实的介绍。
本书基于战斗机的作战使命以及设计特点,结合综合保障工程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了战斗机的保障特性、维修要求与保障系统的研制流程、方法、结果及应用效果。内容涵盖战斗机保障要求确定、保障特性设计、全寿命周期维修方案制定、面向作战效能的保障方案构建、作战保障能力评估等,强调在工程研制中维修、保障应如何设计,包括流程、体系、方法等,并前伸到论证、指标分配,飞机设计、四性设计、系统设计,后延至保障特性 、评估,不涵盖战机服役后的维修、保障技术本身以及部队如何开展保障,是一本从工程研制层面研究战斗机维修保障问题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