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茶产业是福建省农业优先发展的九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涉茶人口超过300万人,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茶树良种是高效生产的物质基础,在特异品质、产品多样化与市场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事实证明,国内外茶叶生产的每一次飞跃总是与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分不开的。 陈常颂、余文权编*的《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 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实际意义。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茶树品种工具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茶树育种和茶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叶生产者等提供参考。
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是和土地制度安排与变革有很大关系的。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变革的发动机。本书作者通过抵近真实世界的一手调查,直接参与 和地方土地制度改革试验,了解到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土地制度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给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解决方案和实施机制。 在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地谋发展”模式走不通了,经济增长将 多地依靠生产力提升和创新来驱动,土地制度改革将成为我们能否利用好下一轮发展机遇期,促进国力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
《齐民要术》,公元六世纪时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今存 早 完整的包含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系统性农学全书,也是世界上 早 有系统的农学名著。该书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博,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林木等栽培技术,禽鱼、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储藏、酿造、烹调等各类技术,以及经济作物、外来物产方面的记述,反映了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所积累下来的农业科学知识,也是古人的生活知识宝库。 《齐民要术今释》是该书 较为完备的点校译注本,由 农学家石声汉教授整理,出版后蜚声海内外。本书对正文做了大量校勘工作,核校了明抄本、金钞本以及若干种明清刻本,并进行标点分段分节,加以详细的注释和翻译,使这部古奥难读的古书得以读通。 这次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改正若干编校错误,以贡献给广大读者。
2012年,以粟和黍的种植为代表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个旱作农业文化遗产。本书将有助于读者了解敖汉旗为保护与发展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所开展的实践探索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全书正文包括四篇共17章: *篇遗产价值解读 由3章构成,分别介绍了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的特征与价值、整个申遗过程以及专家对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的理解; 第二篇遗产保护与传承 由4章构成,分别介绍了在敖汉旗开展的考古工作及考古价值挖掘、敖汉旗开展的传统品种收集与整理工作、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第三篇遗产发展与利用 由5章构成,分别介绍了敖汉旗开展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工作、文化产品与可持续旅游开发工作、敖汉旗具有代表性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动物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基本知识,免疫反应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主要营养素(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多糖、益生菌、多酷等)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应激与免疫的关系;第四部分阐述了动物免疫营养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书是目前国内最早、最新的系统介绍营养素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关系的书籍,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动物免疫营养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本书以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在内容上强调难点和亮点,突出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保护好野外资源的同时,发展人工驯养管理,走繁育利用人工资源的路子,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确定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多年的实践也表明走繁育利用人工资源的路子,既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野生动物利用的需求,又有利于野外资源的保护,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做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发展人工繁育利用工作,出版了本书。本书详细介绍54种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技术和规程,普及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为从事野生动物养殖和培育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为海关、饲养场、野生动物的经营单位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重要资料,以及经营、利用、繁殖的具体方法。 本书的发行,对于保
本书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介绍了2017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分析了农产品电商特点与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可供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投资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河南玉米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涵盖了河南玉米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有关内容,简明扼要推介了河南玉米主要新品种及特征特性,描述了河南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介绍了河南玉米栽培管理及其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农业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农技推广人员指导玉米生产的工具书。我们期望该著作能对今后河南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是对一种红树林可持续开发利用创新模式的总结,反映了地埋管道原位生态养殖系统的研发工作及其取得的成果。全书共分为九章,*章详细介绍了现有红树林养殖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第二章到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地埋管道原位生态养殖系统的研发历程、原理技术、构建过程、适养动物及苗种供给、运行管理、内部环境特征、人工恢复红树林的健康评价和在人工红树林湿地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展示了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可借鉴的典型案例,探索了解决传统养殖跟红树林争夺滩涂空间难题的一个新途径。
本书以 1990~2015年,将饥饿人口的比例减半 (千年发展目标)和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宏观统计数据,首先对中国在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状况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对中国在粮食安全层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等五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的进展,*后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20年来三七栽培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展示了三七现代化栽培的优势与特色。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三七种植及产业概况,后10章则分别对三七的起源与分布、生理生态基础、连作障碍、营养与施肥、繁育、栽培技术、遮阳网栽培、仿生栽培、机械化栽培及立体栽培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方法创新;既有专题论述,又有系统分析;既有回顾性研究,又有前瞻性分析。本书能够将已有三七栽培方面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三七的规范化、现代化种植水平。
《桉树生态营林理论、技术与实践》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桉树生态营林理论与技术,包括3章,从桉树人工林发展历史和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入手,提出了生态营林的概念、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论述了桉树生态营林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下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包括7章,从桉树生态营林的试验设计、林分构建入手,对生态营林林分生长量和生产力、生物量和碳储量、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生态营林与传统营林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和分析。7年的实践证明桉树生态营林可以有效权衡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实现桉树人工林绿色高质量发展。
《沼气工程典型模式研究》以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沼气工程典型模式分类依据、类别和各种模式的典型特征,梳理筛选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能值分析的参考指标和计算方法,形成沼气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沼气工程典型模式研究》首先对涉及我国东中西部15个省53个沼气工程案例进行了背景、概况和工艺等方面的介绍,其次进行沼气工程效益分析,根据其建设和运营典型特征,将其划分为八大类模式,对支撑模式发展的软件条件(政策、资金、技术等)和硬件条件(设施、设备等)进行分析,凝练出经验做法,总结出研究结论,□后提出了推动沼气工程发展的对策建议。 《沼气工程典型模式研究》可供各级农村能源管理人员、沼气工程科研人员及沼气工程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人员借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 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科研机构发展壮大,专业队伍 初具规模,试验研究条件不断改善,国际合作与交流 日趋扩大.农业科学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 先进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和 途径转移、转化与推广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了科技对 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城乡居 民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促进了中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面向2020年发展,目标宏伟,任务艰巨,世情、 国情、农情复杂多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坚持改 革开放,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农业科技 的活力和动力,更多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迎接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本汇总报告分类型熟期组概述了试验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性状表现,并对各参试品种逐一做了综合评价。附表列出了品种产量和主要性状汇总数据、抗性鉴定和米质检测数据,以及分品种在各试验点的产量、生育特性、主要性状表现等详细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试验年份和试验地点的局限,本试验结果未必能完全准确表达品种的真实情况,各地在引种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做好试验、示范工作。同时,由于汇编时间仓促,本汇总报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恭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