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茶产业是福建省农业优先发展的九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涉茶人口超过300万人,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茶树良种是高效生产的物质基础,在特异品质、产品多样化与市场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事实证明,国内外茶叶生产的每一次飞跃总是与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分不开的。 陈常颂、余文权编*的《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 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实际意义。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茶树品种工具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茶树育种和茶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叶生产者等提供参考。
本书是对从2008年到2016年九年当中,经历了我国 十一五 、 十二五 二个五年计划,作者团队在体系内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相关工作的系统记录。其中, 十一五 期间主要以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病虫草害研究为主,兼顾本省油菜新品种选育。 十二五 期间主要是全国油菜害虫和油菜新病害黑胫病研究为主,兼顾本省油菜根肿病和休闲农业。九年来,工作范围涉及到全国油菜产区的19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00余个县(市、区、旗)。在油菜害虫研究、油菜蚜虫危害与菌核病发病的关系、油菜黑胫病研究和利用油菜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对于我国相似地区的油菜病虫害防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参考意义,推荐出版。
为了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养牛户遇到的实际问题,就需要有理论与实践兼顾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书籍。作者把自己自2000 年以来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所做的近500 场技术讲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来自邮件和电话提出的问题以及部分业界专家就他们在生产、教学与推广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加以整理,以问答的形式,希望能解答养殖与饲料生产者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
本书介绍了猪病诊断与防治原则及思路,并用了410多幅高清图片图文并茂地阐述了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中毒病、寄生虫病、中毒病、普通病的病原(病因)、流行特点、症状、剖检变化、防制措施,不少关键技术环节还有视频加以展示(扫码观看)。本书适合兽医人员、养猪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养猪大户、高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王伟东主编的《信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精)》共8个章节:**章信阳地区自然条件与蔬菜生产概述;第二章信阳蔬菜生产概况;第三章信阳蔬菜品种资源;第四章信阳蔬菜生产技术;第五章信阳市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第六章信阳名特优新蔬菜等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第七章全国部分蔬菜种子、农资经营企业;第八章附件以及参考文献。作者广泛收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蔬菜生产、品种以及其他常用资料,并结合信阳自然条件和情况,汇编成册,以便为蔬菜基地的技术人员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农场和种菜大户农民,借鉴和参考。
本书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介绍了2017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分析了农产品电商特点与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可供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投资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动物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基本知识,免疫反应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主要营养素(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多糖、益生菌、多酷等)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应激与免疫的关系;第四部分阐述了动物免疫营养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书是目前国内最早、最新的系统介绍营养素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关系的书籍,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动物免疫营养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本书以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在内容上强调难点和亮点,突出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地下害虫属于世界性的重要农林害虫,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于测报和防治的重大害虫。地下害虫种类繁多,在我国发生的重要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蛆、根象甲、拟步甲、根蚜、根蝽、根蚧、根天牛和蟋蟀等10多类群。本书包括常见地下害虫181种,隶属于7目、28科,收录成虫和幼虫形态特征原色照片或线条图;文字内容包括以科为代表性特征的概述,科下分类检索表,虫种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及寄主植物等简述。《中国常见地下害虫图鉴》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能够帮助读者直接、快速、准确认识和鉴别常见地下害虫的种类。本书主要面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基层植物保护工作者,也可供大专院校、植保科研单位人员参考。
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是和土地制度安排与变革有很大关系的。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变革的发动机。本书作者通过抵近真实世界的一手调查,直接参与 和地方土地制度改革试验,了解到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土地制度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给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解决方案和实施机制。 在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地谋发展”模式走不通了,经济增长将 多地依靠生产力提升和创新来驱动,土地制度改革将成为我们能否利用好下一轮发展机遇期,促进国力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
由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浙江省昆虫学会联合主办的“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08年11月2~4日杭州召开。为迎接此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将正式出版《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会议通知发出后,全省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科技工作者投稿十分踊跃,共收到有关文章120余篇,选用了102篇。文章涉及重大病虫灾害灾变规律、成灾机理及防控对策;重大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及诊断检测技术;重大病虫草鼠害持续控制策略和关键防控措施;有害生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实践;植保新技术、新农药;外来有害生物及防控技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大新进展与新成果等方面。这些来稿充分反映了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我
林业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基础和林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能力、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服务能力、林业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林区的建设和发展能力,是一个以不断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竞争力体系。本报告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界定了林业竞争力的含义,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省域林业竞争力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科学性、系统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省域林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然后据以对2004~2006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林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揭示了不同省域林业竞争力的异同点、优势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为提升中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自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自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读本。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公益事业,事关国土生态安全、国家气候安全、城市园林景观安全、人民健康安全和城市文明形象。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新物种的不断引入,物流运输和贸易的加快,导致中原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增加。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中原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达到了减少灾害,降低损失,保一方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中原,我们以2012年8月在郑廾0市举办的全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为契机,结合各地工作实践,特组织豫、鲁、苏、皖、晋等省的同仁编写了《中原经济区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指导丛书》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书。该丛书共分为7卷,分别为《园林
书中主要阐述了关于我国茶园未来机械化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分析,现代茶园机械新的研究设计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作业装备的研究与设计过程,以及相关设备的试验、性能、效益,等等本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模式问题,并从设计理念与方法入手,详细地介绍了现代茶园机械的研究设计过程,是一本关于现代茶园机械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力作,也是可供茶园机械设计参考的著作。
本书从作物遗传改良的原理出发,以近20年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作物品种的选育为案例,从品种特性、亲本选配、选育过程、选育理念、推广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涉及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轮回选择、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是作物育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很好典范。
本书介绍了我国城市生活环境中常见的观赏植物种类约500种。每种植物介绍了中文名、学名、科名和属名,主要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分布、观赏价值及其应用等。全书分为7章,包括花坛、花径与地被植物,花灌木,绿篱、造型与盆景植物,行道树和园景树,垂直绿化植物,水生与湖畔植物,室内常见装饰植物。 本书精选了千余幅高清彩图,方便读者一目了然识别植物。本书既可作为植物爱好者和中小学生认识和鉴定观赏植物的工具书,又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园艺、旅游等相关专业学生及园林工作者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