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茶产业是福建省农业优先发展的九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涉茶人口超过300万人,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茶树良种是高效生产的物质基础,在特异品质、产品多样化与市场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事实证明,国内外茶叶生产的每一次飞跃总是与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分不开的。 陈常颂、余文权编*的《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 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实际意义。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茶树品种工具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茶树育种和茶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叶生产者等提供参考。
本书对生活中常见的120种花木,按照春夏秋冬的开花季节顺序编排,采用近800幅实拍彩色照片展示其茎叶花果以及不同品种的特征,并配以文字将其形态、花语、寓意、典故、传说、诗词等一一道来。书中花木是从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中精选的部分观赏性较强的花卉植物,并对书中每一种花卉植物的产地、习性、外观形态、繁殖以及栽培管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系统性强,简单明了,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适合广大养花爱好者、花文化爱好者、花卉种植户阅读使用,并可作为青少年科普读物。愿本书成为大家识别与欣赏身边花木的良师益友。
由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浙江省昆虫学会联合主办的“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08年11月2~4日杭州召开。为迎接此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将正式出版《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会议通知发出后,全省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科技工作者投稿十分踊跃,共收到有关文章120余篇,选用了102篇。文章涉及重大病虫灾害灾变规律、成灾机理及防控对策;重大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及诊断检测技术;重大病虫草鼠害持续控制策略和关键防控措施;有害生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实践;植保新技术、新农药;外来有害生物及防控技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大新进展与新成果等方面。这些来稿充分反映了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我
本书是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丛书 的一个分册,针对当前森林碳汇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全国780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样地的调查资料,估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全组分(乔木、灌木、草本、凋落物及土壤)碳库现状,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遥感反演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手段,估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及潜力。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动物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基本知识,免疫反应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主要营养素(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多糖、益生菌、多酷等)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应激与免疫的关系;第四部分阐述了动物免疫营养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书是目前国内最早、最新的系统介绍营养素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关系的书籍,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动物免疫营养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本书以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在内容上强调难点和亮点,突出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该书主要介绍饲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饲料相关贸易企业,设立申请、许可、生产、经营应遵受的法规和文件。该书可供饲料相关企业和饲料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王伟东主编的《信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精)》共8个章节:**章信阳地区自然条件与蔬菜生产概述;第二章信阳蔬菜生产概况;第三章信阳蔬菜品种资源;第四章信阳蔬菜生产技术;第五章信阳市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第六章信阳名特优新蔬菜等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第七章全国部分蔬菜种子、农资经营企业;第八章附件以及参考文献。作者广泛收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蔬菜生产、品种以及其他常用资料,并结合信阳自然条件和情况,汇编成册,以便为蔬菜基地的技术人员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农场和种菜大户农民,借鉴和参考。
本书由世界 景观设计师皮特?奥多夫和诺埃尔?金斯伯里共同创作,基于皮特?奥多夫和其他 设计师的作品案例,旨在探索种植设计中的一些 趋势——基于混合种植的新兴自然主义种植设计。大量清晰生动的实景照片,让人感受到植物不加修饰的旺盛生命力,在枯荣间尽显寂然的力量——那就是荒野之美。本书还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从而形成了一套理论化的种植设计思想,其中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契合当今发展的大潮流,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还展示了许多手绘种植设计图,能 加一目了然的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皮特?奥多夫和诺埃尔?金斯伯里对于植物研究颇深,这种经验对于理解植物多年来的表现 宝贵。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大型景观设计,也适用于家庭庭院植物栽培,植物爱好者对本书也会有兴趣。
《桉树生态营林理论、技术与实践》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桉树生态营林理论与技术,包括3章,从桉树人工林发展历史和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入手,提出了生态营林的概念、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论述了桉树生态营林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下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包括7章,从桉树生态营林的试验设计、林分构建入手,对生态营林林分生长量和生产力、生物量和碳储量、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生态营林与传统营林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和分析。7年的实践证明桉树生态营林可以有效权衡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实现桉树人工林绿色高质量发展。
哈文考特、麦克凯文编*的《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种植影响的研究(精)》是1994年参加第二次国际马铃薯大会的80余位国际**马铃薯研究专家研究成果的集合,论文集*鲜明的特点是从微观试验和宏观模拟两个角度较好地诠释了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及产量的影响。这一成果对于后来马铃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何英彬、罗其友、高明杰将其部分译成中文,供国内学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开展相关研究参考.以图为马铃薯研究添砖加瓦。
本书讲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控。内容包括生猪屠宰生产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生猪品种、屠宰工厂的选址、生猪采购管理、生猪屠宰管理、屠宰加工工艺、品质管理、产品检验管理、产品储藏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着重于标准性、规范性及可操作性,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管理中总结编写。本书可供行业内的管理实践人员参考使用,也为想从事生猪屠宰行业的人员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手册,也可作为从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员工培训学习,以提高生猪屠宰加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现场标准操作能力。
本书以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成果为基础,结合专业部门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数据,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工程实施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实现*终成果向应用的深度转化。本书共分9章,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成果,并与社会、经济等相关部门数据深度融合,从资源禀赋、资源空间分布、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个方面进行测度,构建河南省黄淮平原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从地理空间的角度,通过纵向分析、横向分析、类比分析等方法,揭示各区域内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从而综合评价出区域农业资源分布特征与利用程度。 本书可以为从事国土资源、区域开发、农业生产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地理学、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地理国情监测等科
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传统村落调研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发起,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传统村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已经完成的有安徽、浙江、江苏和湖南四省。分别形成了《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安徽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浙江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江苏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湖南卷》四册书稿。《中国传统村落记忆》丛书以传统村落为对象,以记忆为主线,深入发掘了传统村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农业、军事、信仰等方面内容,以及民族习惯、婚嫁风俗、儿童游戏等内容,通过数据统计、文字记录、图片展示等方式保藏了传统村落的基本档案资料和历史、文化记忆。选取保护开发较好的村落作为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村落的发展之路,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重要作用及其传
《沼气工程典型模式研究》以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沼气工程典型模式分类依据、类别和各种模式的典型特征,梳理筛选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能值分析的参考指标和计算方法,形成沼气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沼气工程典型模式研究》首先对涉及我国东中西部15个省53个沼气工程案例进行了背景、概况和工艺等方面的介绍,其次进行沼气工程效益分析,根据其建设和运营典型特征,将其划分为八大类模式,对支撑模式发展的软件条件(政策、资金、技术等)和硬件条件(设施、设备等)进行分析,凝练出经验做法,总结出研究结论,□后提出了推动沼气工程发展的对策建议。 《沼气工程典型模式研究》可供各级农村能源管理人员、沼气工程科研人员及沼气工程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人员借鉴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20年来三七栽培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展示了三七现代化栽培的优势与特色。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三七种植及产业概况,后10章则分别对三七的起源与分布、生理生态基础、连作障碍、营养与施肥、繁育、栽培技术、遮阳网栽培、仿生栽培、机械化栽培及立体栽培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方法创新;既有专题论述,又有系统分析;既有回顾性研究,又有前瞻性分析。本书能够将已有三七栽培方面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三七的规范化、现代化种植水平。
本书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介绍了2017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分析了农产品电商特点与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可供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投资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本套图书共7辑,介绍了1792余种农业部登记的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收集了相关产品、产地环境与生产方式等的图片资料。每一卷册包括各地区的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每个产品分别介绍如下内容:(1)产品名称;(2)登记证书编号:(3)地域范围;(4)品质特色;(5)人文历史;(6)生产特点。
《国际食品法典》汇集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已经批准的标准、规范、准则和其他建议。规范对象包括农产品及食品原料、加工及半加工品农产品及食品,具体内容涉及卫生和质量,包括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农药与兽药残留、污染物、标准及产品说明、抽样和分析方法等。本卷是兽药残留卷, 该书的出版发行能对从事兽药及兽药残留研究、检测和标准制定的人士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