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水热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富集,仅野生高等植物就已记载到10466种,并且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新类群和新记录物种还不断被发现报道,其中也包含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为加强广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满足资源管理及宣传等工作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写《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 《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收录物种109种(隶属23科32属),其中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秋海棠属(3种)、柑橘属(3种)、猕猴桃属(4种)、金线兰属(5种)、水车前属(6种)、山茶属茶组(10种)、重楼属(10种)、石斛属(39种)。 每个物种均介绍其中文名、学名、保护等级及所隶属的科、属,物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
本书主要介绍我国华南地区主要观赏树木,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植物类群分类,以叶的特征(如叶的着生方式、叶的类型和叶缘特征等)为中心,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小类群,从树形和习性、树皮、枝条、花、果、种子、花果期、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并附以多张植物部位图辅助辨认,让读者能迅速认识、熟悉植物并掌握识别要点。本书为方便专业人员使用,还配有目录、中文名和拉丁名索引供查询。目录中裸子植物科按《中国植物志》第七卷排列,被子植物科基本是按 Cronquist系统排列,科内树种以出现顺序排列。本书对科学研究、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植物学家和植物学爱好者常用的工具书。
《第Ⅰ-Ⅵ分册植物属种名索引(1865-2005)/中国植物大化石记录》的植物属名索引和种名索引。全文分汉文和英文两个部分,共收录属名约644个(其中依据中国标本建立的属名179个),种名约4264个
本书涵盖了昆虫不育技术的各个方面,从历史到未来应用的前景,在主要章节阐述了昆虫不育技术的原理、技术组成和应用;昆虫不育技术的四个主要的策略—拟制、根除、遏制、预防一以及这些策略的实例;其他章节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管理的角度加以论述,并分析了整合昆虫不育技术的大面积害虫综合治理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书提供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和参考资料,这将成为该学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资料参考标准。来自十九个不同国家的作者在这一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研究反映出昆虫不育技术的国际性特征。 至今仍无一所大学开设有关昆虫不育技术的课程,因此,本书主要面向选修普通动植物保护的学生,然而该书对昆虫不育技术全面深入的探讨以及该技术在大面积害虫综合治理项目中的应用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师、动
本书是“十三五”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课题一“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气候保障技术”的**研究成果的总结,是关于主要经济作物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领域较全面和系统的一部专著。本书首先介绍了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综合防范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案、技术流程和创新点。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影响及分布规律,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动态评价与区划,主要经济作物引扩种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主要经济作物天气指数保险和考虑精细化气候区划、气候资源高效利用、作物高产稳产趋利避害种植优化布局的主要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气象保障体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和成果。
本书是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宜兴团全体成员在宜兴工作生活学习中对宜兴常见植物的记录和描写,分行道园林、粮油果蔬、资源土特、药用植物、滨滩水生、山野田间六篇,介绍了180种宜兴常见植物的科、属、种、形态、绿化
本书运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和恢复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危害红树林的团水虱(Sphaerom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对红树林危害情况、 暴发成灾的原因、防治方法及危害迹地的红树林恢复技术等。全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相关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我国红树林区团水虱危害防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Ⅱ》一书,共收入本团队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甘蔗叶等9种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的论文54篇,分为“概论”“化学成分与工艺研究”“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 三大部分进行介绍。书后附有已经公开发表的甘蔗叶等9种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的相关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等。
有元一代,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之高,波及范围之广, 。针对罕见天灾所形成的防灾救灾对策体系颇具特点。本书据翔实的史料,以数据分析的方法全面呈现了元代自然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等,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预防灾害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常平仓、社仓建设,灾后的赈恤制度、禳灾、开放山泽、禁猎、禁酒、捕蝗、入粟补官等防灾救灾对策的产生历程和效能,剖析了应灾体制、灾害申报制度,民间救济行为,赈济钱物的来源问题以及流民问题,完整地建构出元代多层次的防灾救灾对策体系和应灾体制。
本书突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新转折,新问题,构建了生态植保的理论技术与实践体系。本书综合植物保护工作的有关内容和相关二级学科的新进展,将提炼的内容有机的组合,分别形成理论、技术与实践体系,各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便于学习和应用。系统介绍了生态植保与发展战略需求,生态植保与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需求,生态植保的科学基础、植物保护知识与技术,基础生态植保的实践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大农业、农学、园林、植保专业的科技推广和大学生学习之用,也可供管理人员参考之用。
本书介绍了烟草病虫害的诊断、预测预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涵盖 76种烟草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原因、特点及主要的识别特征,解释了导致众多病虫危害症状出现的因果关系,描述了如何确定病虫侵染危害水平及制定可行的绿色控制技术。本书是编者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同时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反映了历史及当前烟草生产中烟草病虫害的真实状况和研究、防控水平。
《宁夏草原昆虫原色图鉴》首次系统地记录和描述了宁夏草原上主要发生的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及鳞翅目等17个目、109个科、339种昆虫的生态原色照片以及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等内容。本书的出版将对宁夏乃至全国的昆虫学研究、植物保护和生物防治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