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小麦赤霉病研究的系统论著,以编著者长期研究积累为基础,广泛收集整理 外研究资料,着重介绍了21世纪以来小麦赤霉病及其综合防控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 成果,内容涉及植物病理学、遗传学、种质资源学、育种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农药学等领域。 全书共分5章, 章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分布、化学型、群体遗传多样性、致病性及致病分子机制,揭示了赤霉病的病害循环、发生及流行规律;第二章概述了小麦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毒性和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析了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产生的环境条件及镰孢菌毒素的治理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及抗病种质发掘,论述了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方式与效应、抗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和分子定位,探讨了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总
本书是中国高油酸花生的专著,系统总结了中国高油酸花生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我国在新型高油酸突变体创制、近红外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鉴定、机收和加工适宜性评价等领域,成绩斐然,居国际先进地位。这些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对于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加速花生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分10章,首先介绍了高油酸花生的社会经济价值、高油酸花生外质量标准;接着详细叙述了花生高油酸判定与自动分选技术及设备、高油酸花生育种方法与策略,综合分析了中国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谱;然后逐一介绍中国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系),并详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油酸花生种子生产技术;展示了中国高油酸花生鉴定评价及配套农艺措施研究的Z新进展;最后展望了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前景,提出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南省乐东县耕地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基于3150余个点位的调查和养分分析结果,对乐东县耕地地力、耕地质量、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中低产田的地力和改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乐东县耕地资源的本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利用措施。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科学施肥,退耕还林还草,为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对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及市、县、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广西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前列,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特异性突出等特点,为我国17个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和16个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因此,广西也是野生大豆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域。为了全面、系统地保护优异的野生大豆资源,广西前后开展了四次野生大豆资源普查收集工作。如1981-1982年对广西野生大豆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收集,基本查清了其分布情况,确定了广西象州县是我国野生大豆地理分布的南限,广西野生大豆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东、桂中、桂西北等四个生态区,由于各个区域的生态条件不同,形成了适应各种自然条件的生态型。同时收集到一批宝贵的野生大豆资源;1991-1995年桂西山区农作物考察收集中在隆林和乐业等县发现有野生大豆资源分布;2008
我国有半数以上人口以米为主食。育种和栽培两个轮子,推动新中国70多年来水稻产量不断增长。现有稻谷总产占世界的1/3,单产居世界十大生产国前列。由于人增地减趋向,争取高产 高产,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夙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室科技人员与省内外合作单位科技人员,同心通力开展水稻形态建成、气候生态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发表论文328篇。本书汇集1961—2020年研究论文,进行综合锤炼,形成5章50节。
《作物湿渍害遥感》围绕“宏观定性,微观定量;宏观概查,微观精准”的总体思路,充分分析了湿渍害遥感监测的技术需求,研究和设计了湿渍害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完成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湿渍害遥感监测、损
王建华主编的《玉米种子质量评价手册》以 种子检验协会的种子检验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为依据,在积累了大批玉米种子活力实际检测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在玉米种子质量评价中常用的种子生活力、种子活力、种子纯度和真实性等检测技术进行整理和详细的阐述,以便为我国玉米种子质量提升,满足机械化播种对高活力种子的需求,保障玉米播种全苗、壮苗,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全书分9章,包括种子净度分析,种子水分测定,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生活力四唑染色测定,人工加速老化、冷冻、冷浸、饱和冷冻、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种子活力测定,玉米种子加工损伤鉴定,玉米品种纯度的分子检测技术,玉米种子真实性的SSR检测技术,玉米种子质量检测常用仪器的操作。内容系统、实用
《近十年黑龙江大豆品种及骨干亲本》对近十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布局做了总结和归类,系统地介绍了不同熟期大豆主栽品种的特性,对大豆种质基础、遗传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对黑龙江省大豆骨干亲本进行介绍并绘制了遗传系谱图,探讨了骨干亲本的遗传贡献与应用潜力,旨在研究育成品种遗传背景差异、遗传多样性信息,为大豆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近十年黑龙江大豆品种及骨干亲本》可为从事大豆育种研究与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选配高产、优质大豆的亲本及利用相关优良性状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