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是台湾大学农艺学教授郭华仁对于植物种子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分12章,包括种子科学与种子产业技术两大部分,分别介绍了种子的结构、归类、化学成分、物理特性、休眠、寿命、储藏、检查以及种子产业、种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详尽周全,解说明白易懂,特别是作者切合地区实际,举了很多实例, 使得内容更显丰富生动,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试验的基础。
本书是美国著名玉米数量遗传学家A.R.Hallauer等编撰的经典著作,全书对玉米育种所涉及的数量遗传学问题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论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数据分析,还有实际应用。本书是迄今为止在玉米育种中最为经典和实用的育种手册,全书共12章,第1章为概论,对全书做整体介绍;第2章至第4章是数量遗传学基础;第5章为试验方差的估计,重点介绍BSSS群体;第6章介绍的是选择理论;第7章至第12章为数量遗传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本书由70余位全球知名的樱桃专家和教授共同编写,介绍了自21世纪初以来世界众多甜樱桃和酸樱桃生产国家和地区开展的研究成果和商业实践。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品种和砧木改良、苗木培育、形态学、开花和结实生理、裂果、生产限制因子及微气候、果园建造、农艺与农机结合、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收获方法与技术、贮藏加工以及营养与健康。 本书以樱桃的生物学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地对涵盖整个樱桃生产的全产业链重要环节、科学研究进展与生产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综述,对指导樱桃产业的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樱桃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农场主和果农、贮藏加工和流通从业者以及学生使用的专业性参考书籍。
本书是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著作,由小麦栽培史及生长概述、小麦高效播种管理技术、小麦高效田间管理技术、小麦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小麦高效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六章组成,以小麦生长特性为基础,分别从播种期间的准备和方法、整个栽培期间的水肥管理、易出现的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小麦高效栽培的数种创新技术。对从事小麦种植、小麦病虫害研究等领域的人员有一定借鉴价值。
本书系由作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顾及物候的玉米作物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41501459)和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 基于分形的玉米作物物候动态检测算法研究 (2013M542086)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随着全球气候显著变暖,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强,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日趋严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干旱、缺水已严重妨碍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传统旱情监测方法是对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用于评估旱情的干旱指标。但气象站点分布离散,其在空间上的监测精度受制于气象站点的分布密度。遥感作为一种新型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具有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客观准确及成本低等特点。在干旱监测中引入遥感技术,可使得旱情监测结果更为精细和准确。然而,大多遥感干旱指数被设计用于反映地
本书以国内常见蔬菜和浙江省宁波市特色优势蔬菜为主题,概述了目前国内外蔬菜育种工作现状、我国蔬菜育种的主要成就及发展趋势;从理论上叙述了蔬菜育种原理、方法;对白菜、萝卜、青菜、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黄瓜、丝瓜、豇豆、甜玉米、雪菜、结球甘蓝等14个主要特色优势蔬菜育种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主要种质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方法、病虫防治等。本书可作为育种单位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蔬菜育种培训班的培训教材。
作者针对黄瓜生产特点,选取规模化黄瓜生产基地,对土壤管理、种苗处理、栽培管理、灌溉与施肥、病虫害控制、采收、生产记录、销售、环境卫生、废弃物管理、工人健康等关键控制点进行了符合性规范田间示范和信息收集。
为了更好地指导吉林省水稻生产,《吉林省水稻生产实用指导手册》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以一年12个月36个旬为主线,结合我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吉林省水稻种植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性整合,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简明实用,从而为广大稻农解决水稻生产实际问题。
本书对油茶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油茶基础知识、良种繁育、早实丰产林营造、增强抗逆性(冻害)栽培、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控等。本书首次提出或强调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如扩根容器苗繁育技术(第二章),“中耕防草”和“降密增肥”技术(第三章),增强抗冻性栽培技术(第四章),新低产林改造及预防措施(第五章),油茶灾害类别及预防(第六章)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本书可供从事油茶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
古树茶是指从树龄百年以上的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茶树上采摘加工而成的茶叶。普洱古树茶是指以地理标准保护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过渡型、栽培型古树新叶制作的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古树茶韵味的茶叶。普洱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的中心地带,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普洱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普洱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本书聚焦普洱市境内的古树茶、古树茶中的普洱茶,对普洱古树茶的概念、分布、特点,普洱境内古茶山、古茶园,普洱古树茶的加工、贮藏、质量标准、识别、品鉴等进行了简介明了的介绍,并邀请部分普洱茶专家、茶人谈普洱古树茶;以普及型、大众化为特点,融权威性、知识性、体验性为一体,是了解普洱古茶山现状,提高普洱古树茶品鉴能力,丰富普洱茶文化知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播前准备及播种、脱毒马铃薯的田间管理、脱毒马铃薯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脱毒马铃薯的收获与贮藏、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脱毒马铃薯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从栽培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适合广大马铃薯种植户、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继1997年《河南大豆审定品种及技术参数》一书出版之后,河南省大豆育种家和从事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栽培、推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又撰写并出版了《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一书。本书介绍了河南省大豆生产概况、区划、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河南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及生产试验的发展。对31个审定品种(豫豆24及以后至2007年的审定品种)的来源、系谱、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适应范围进行描述,对各品种历年在各试验点的主要性状进行汇总。反映了河南省大豆产区的生态特点,进一步展示并总结了长期以来河南省大豆新品种选育、法定试验及推广历程与成就,对于河南省大豆生产和科研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杨雷、杨莉主编的这本《草莓高效栽培(双色 印刷)》中包含了16页彩插,120幅高清彩图,清晰地 展示了草莓品种及常见病虫害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 地介绍了草莓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优良草 莓新品种、草莓的特征特性、草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草莓繁殖方式及育苗技术、草莓栽培方式及栽培技 术、草莓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及草莓的采收、包装运输 、销售与加工等内容。文中设置了 提示 栽培禁 忌 等小栏目,以引起读者注意。另外,还附有草莓 栽培全年作业历,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草莓周年栽 培技术要点。 本书内容科学实用,技术先进,通俗易懂,适于 广大草莓种植者和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 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的特性和品种选择、马铃薯的常规生产技术、马铃薯的侵染性病害防治、马铃薯的非侵染性病害防治、马铃薯虫害防治、马铃薯草害防治等内容。首先,对马铃薯生产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精选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30多种病虫害,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说明的方式从病害(为害)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讲解;*后对马铃薯田中的常见杂草及防除方法进行了叙述。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推动,中国小麦生产实现了突破性发展,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我国小麦产量高位爬坡,实现连续11年增产。河南省是中国产麦大省,其种植面积、年总产量和提供商品小麦数量长期位居全国,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国家列为粮食核心区。本书依据河南多年小麦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主要介绍了小麦生产现状;小麦栽培常规技术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旱地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稻茬小麦栽培技术;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小麦灾害及其应变管理等。可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小麦生产的工具书,以及用作培育小麦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教材。
哈文考特、麦克凯文编*的《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种植影响的研究(精)》是1994年参加第二次国际马铃薯大会的80余位国际**马铃薯研究专家研究成果的集合,论文集*鲜明的特点是从微观试验和宏观模拟两个角度较好地诠释了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及产量的影响。这一成果对于后来马铃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何英彬、罗其友、高明杰将其部分译成中文,供国内学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开展相关研究参考.以图为马铃薯研究添砖加瓦。
回顾十年,弹指一挥。给我们很多启示: ,领导重视是关键,尊重四个规律是前提。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各级领导倍加关心、大力支持,同时要尊重生物规律,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苦干、实干、持之以恒的干,是成功的途径。成绩是干出来的,广大干部群众、科技人员、企业各界苦干、实干、持之以恒的干,是马铃薯产业成功的途径。 第三,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要领。 第四,发挥政府、农民和社会(包括产业协会、企业、学界等等)的作用,形成合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 第五,政府主动、专家行动、企业活动、农民互动,四位一体联动是壮大马铃薯产业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六,建设现代农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落后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
《花、果、种子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的基本技术、中药材立体种植技术与种植模式、中药材的繁殖与良种繁育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下篇各论按花类、肉果类、干果类和种子类中药材分类,系统介绍了55种药用植物的植物形态、生物学特性、田间管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方法。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中药材种植者、中草药业余爱好者、药场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系依据作者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统计遥感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全书针对农业抽样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重点探讨了大区域尺度条件下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及其关键要素(样本容量、样本空间布局、抽样单元尺寸)的优化设计方法。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①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②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设计;③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单元尺寸设计;④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样本布局设计;⑤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优化设计。 全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可供农业统计、地学、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在抽样调查、统计推断和监测网优化设计中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