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 作者为罗贯中。小说讲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的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书中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天宫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元明时代的风俗人情。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冰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才施展一下法术。小说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人的叙事技巧,行文跳脱活泼,挥洒自如,具有浓郁的市井气息,极富表现力。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墨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建的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团体,还是有着高度纪律性和强大行动力的严密组织,以其强大的现实干预能力,推行他们的社会理念和政治主张。当时天下之学,非儒即墨,墨子也被时人尊奉为与孔子齐名的圣贤。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成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人的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格塑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进行墨子叙事,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首先要处理那些碎片化的史料,考其正误,订其疏讹,取其尽可能正确和准确的部分作为叙事材料。其次,文本结构与行文逻辑也要有所考究。小说首先是叙事文学,没有故事,叙述便难以展开。后世所知专享与墨子相关的大事件,是《墨子·公输篇》所记载的阻楚救宋,其余全部都是碎片。面对如此散碎的材
《孽海花》以苏州状元金沟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孽海花》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
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人,早年穷困。经过商,出过仕,当过兵,然而都不成功。后与朋友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小白。齐襄公被弑后,小白与纠争位。管仲半道阻击小白,射中带钩。小白假装中箭,抢先一步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欲以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推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用鲍叔牙之计,将管仲囚于槛车,从鲁国引渡齐国,任命为相。管仲为相后,以卓越智慧与过人胆识,进行了划分都鄙、寓兵于民、发展农工商等一系列的内政、军政、财政改革,齐国迅速富强。那时王室衰微,戎狄交侵,在管仲策划下,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联合中原诸侯,北伐山戎,西逐狄人,南扼荆楚,平戎于王,对保存华夏种族与华夏文化,做出了不朽的历史性业绩。难怪后来孔子感叹,若是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成为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葵丘之会,齐桓公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本书包含了《关雎》《卷耳》《螽斯》《桃夭》《芣莒》《汉广》《采蘩》等作品。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亲口表彰的“前汉三杰”:韩信是战必克,攻必取的超卓名将,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谋士,相形之下,负责后勤补给的萧何,显得平淡得多。但事实上,少了没有故事的萧何,别人的故事大概就根本没有办法上演。萧何早年是基层官吏,从他的经历,可以了解古代地方政府运作的方式;后来萧何是大汉丞相,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从他和刘邦之间,也可以窥见许多端倪。萧何在秦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九章律》,深刻影响了中国法律史。本书用一组故事,为少年读者展示这一西汉初年的开国名臣形象。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间的历史风云,着重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背景,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反映出入民在动乱时代的痛苦和灾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战争,追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意识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全球风行。在世界文坛上,它可以与《战争与和平》媲美。
《薛丁山征西》讲述了薛仁贵征西途中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其子薛丁山请缨,与母亲妹妹西征的故事。严格讲起来,这本书实在不能叫《薛丁山征西》,而应该叫《樊梨花征西》,因为最初担任征西元帅的是薛仁贵,薛仁贵死后,就由樊梨花担任。作者描写樊梨花的地方,比描写薛丁山的还多。作者本来是想让薛丁山担任主角,但是到后来,却把他变成了一个二三等的配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樊梨花在民间的名气比薛丁山还要大。尤其是“樊梨花三难薛丁山”的一段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读者不妨把本书当作神话看,如果当作历史小说来读,就不免要失望了。本书由朱传誉改写,陈士侯插图。
......
本书重要内容,则是大胆地暴露、揭发了封建统治头子们的穷奢极欲,荒淫的生活。 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名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 说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 各种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醒世恒言》因为刊行较晚,文人创作的成分较多,修订润饰之处较精,
《初刻拍案惊奇》作者凌?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他出生于官僚家庭,年轻时热衷功名,可是命运不济,55岁才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升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料理河事。他生当明末,既慨叹朝政的黑暗腐败,又敌视农民起义,最后为抗击李自成部队的进攻,呕血而死。天启年间,正当他功名无望,满怀怨气,滞留南京之际,受当时文坛风气影响,他开始从事拟话本的创作。后来应商贾要求,将自己创作的作品编辑出版,这就是《拍案惊奇》。 《拍案惊奇》共分两集――《初刻拍案惊奇》(明末天启七年即1627年完稿,翌年刊行),《二刻拍案惊奇》(崇祯五年即1632年刊行)。《二拍》与《三言》不同,因完全是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因而较好地保持了全书的思想艺术风格的统一。
《隋唐演义》是一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传奇小说。《隋唐演义》以隋唐史事为主线,广博采集当时流传于世的大量野史传奇,更直接的则是依据罗贯中的《隋唐志传》、齐东野人的《隋炀帝艳史》,以及袁于令的《隋史遗文》等演义小说,重新综合加工,改写修饰,编成一部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涵容隋唐两朝兴亡变迁的历史传奇小说。 《隋唐演义》讲述的历史故事,起始于隋文帝灭陈,终结于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自蜀返回长安,西内驾崩。从全书结构看,主要叙述了三个方面的故事:一是隋末群雄聚义,秦琼、徐懋功、程咬金、李靖、尉迟恭、罗成等人反隋兴唐的英雄传奇故事;二是隋场帝弑父篡权,荒淫灭国的宫闱故事;三是唐太宗李世民收纳反隋英雄,玄武门杀兄夺权,开创大唐盛世的武功文治(穿插武则大改元称帝),以及唐玄宗宠爱
《小五义》、《续小五义》与《三仪五义》总称《忠烈侠义传》,是中国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续小五义》故事情节上接《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和《小五义》,接叙众英雄大破铜网阵,襄阳王潜逃,诸侠仍在江湖间诛锄盗贼,打太岁坊,破桃花寨,盗鱼肠剑,擒白菊花……最后拿获襄阳王,皇帝论功,众侠义皆受封赏,于是全书结束。在艺术成就上,《续小五义》和《小五义》一样,比《三侠五义》要略为逊色一些,但其风格则基本一致。首先是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于变化,很能引起读者的悬念。其次,语言口语化、大众化,运动不少方言土语,叙事写人恰到好处,鲁迅曾评价说:“《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问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中,“聊斋”是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白话聊斋》特选取《聊斋志异》中最为通俗易懂的经典篇章,删去一些使现代读者感到隔阂、难懂的内容,用白话的形式精心汇编而成。 《白话聊斋》中的故事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揭露黑暗社会,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 二、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对人才的摧残。 三、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白话聊斋》看来篇篇讲的都是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一个个狐仙鬼魅不再狰狞可怕,而是于嘻笑嗔怒问
《公案侠义系列: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公案侠义系列: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本书是明代最的白话短篇小说精选集,形式上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长篇巨作,不用耗费长时间阅览;在内容方面也摆脱历史演义或者《西游记》之类的神话夸衍、牛鬼蛇神。总体来说,更着重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全书四十篇故事,大都在述说各种世态人情及悲欢离合的奇特境遇。藉由惊奇而不失真的实际人生事件,让读者在惊叹感慨之余,从中体会生活的经验教训,获取生存的智慧,领悟人生哲理,陶冶美善品格。简言之,《今古奇观(青少版)》的价值:一是具有伦常教化的意义,二是常中出奇的艺术境界。读来不但令人感到贴近生活,趣味洋溢,而且还具有劝俗导愚的功能。 《今古奇观》由抱瓮老人著,作家林海音改写,文字明白流畅,故事简洁生动,不失原著风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配有20多幅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