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 作者为罗贯中。小说讲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的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书中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天宫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元明时代的风俗人情。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冰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才施展一下法术。小说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人的叙事技巧,行文跳脱活泼,挥洒自如,具有浓郁的市井气息,极富表现力。
《杨家将演义》是英雄传奇小说 * 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记叙的是北宋杨家将抗击辽邦入侵的传奇故事。此书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演述杨业归宋和以他为首的杨门将士在与辽作战中出生入死:杨业遭奸臣陷害、作战失利后的壮烈牺牲,杨六郞继承父志的不屈不挠,杨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敌胆,焦赞、孟良的忠勇无畏,以及后来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流传很广,向为读者所喜爱。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四十二章经/佛教十三经》包含四十二篇短短的经文。一般认为是早期的汉译佛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大意说出家、在家应精进离欲,由修布施、持戒、禅定而生智慧,即得证四沙门果。文中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纲领。《四十二章经/佛教十三经》为其译注本。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取材于唐朝太宗时期, 僧人唐玄奘受皇命上当时的天竺,即现在的印度,去取佛经。本书故事就是以此心怀慈善,身体又柔弱的唐僧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武艺的孙悟空,偷懒、 成性但力气满身的猪八戒以及诚厚老实、忠心耿耿的沙悟净的保护下,降妖伏魔,历经七七四十九难,成功完成皇命,取回真经,修成了正果。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 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千古名联》精选各类题材、艺术造诣上乘的名联的一百余副,书中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加以分析、评点,对较难理解的字词、用典等作了注释,使广大喜爱楹联的读者朋友便于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从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丰富学识。
《千字文》是南朝周兴嗣编撰的一篇蒙学经典。梁武帝萧衍为了教子侄读书,命周兴嗣编订一篇《千字文》。周兴嗣殚精竭虑,一夜之间编好,须发皆白。《千字文》四字一句,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浓缩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涉及天文、地理、物产、自然、历史、政治、农业、人伦、修养、饮食等诸多门类。《千字文》因为文采斐然,独领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
......
佚名编著的《海公大红袍全传》(六十回),原书编纂者为清代的无名氏,其生平当然也无从考证。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海南琼山(今海口)人,明代 回族政治家。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出仕后历任福建南平教谕、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户部云南司主事、南京吏部右侍郎与南京右佥都御史。他居官清廉,刚直不阿,因平抑民间赋税、昭雪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惩治豪强劣绅、推行退田还民、修筑水利工程而被称为“海青天”、“海公”。在其生前,百姓们就在龙山岛上为他建立了祠堂,塑像身着其理政时的红袍官服,此足可见其深得民心。
《警世通言》由冯梦龙所著,为宋元明白话本小说,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话本小说为多。《警世通言》共40篇,经过冯梦龙纂辑,风格较接近。作为话本小说集,虽然各篇不相联属,而且产生时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历经数百年,但它们沿着一个系统发展下来,仍具有相近的特色。书中的 作品,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