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演义》是英雄传奇小说 * 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书记叙的是北宋杨家将抗击辽邦入侵的传奇故事。此书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演述杨业归宋和以他为首的杨门将士在与辽作战中出生入死:杨业遭奸臣陷害、作战失利后的壮烈牺牲,杨六郞继承父志的不屈不挠,杨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敌胆,焦赞、孟良的忠勇无畏,以及后来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流传很广,向为读者所喜爱。
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读一首诗,讲一段故事。 全书从每小节的引子,到文中引申,涵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歌赋近百首。 每个诗词歌赋,引出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诗词歌赋…… 书名取李清照的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书汇集从先秦到大清,各大家、各种类经典诗词歌赋,由作者解析创作而成。 书中有闲情,有深意,有情怀,也有故事,读来轻松愉悦。
《大学·中庸》由蒲晓娟译注
墨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创建的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团体,还是有着高度纪律性和强大行动力的严密组织,以其强大的现实干预能力,推行他们的社会理念和政治主张。当时天下之学,非儒即墨,墨子也被时人尊奉为与孔子齐名的圣贤。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成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人的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格塑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进行墨子叙事,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首先要处理那些碎片化的史料,考其正误,订其疏讹,取其尽可能正确和准确的部分作为叙事材料。其次,文本结构与行文逻辑也要有所考究。小说首先是叙事文学,没有故事,叙述便难以展开。后世所知专享与墨子相关的大事件,是《墨子·公输篇》所记载的阻楚救宋,其余全部都是碎片。面对如此散碎的材
《围炉夜话》是中国古代众多劝世之书中的一种,它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的格言体之作。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群后辈围着火炉,娓娓而谈,品味人生,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颇有启发性。书中的许多话语虽以劝诫为主,但读来却无艰涩枯燥之感,反而觉得生动平实,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人容易为其所感染而产生共鸣。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执政等等。书中体现出作者身上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
《狄公案》从内容来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湖州贩丝客被杀案、周氏杀夫案、黎姑中毒案和白马寺恶僧怀义强抢民女案,以及由此引发的狄仁杰力保太子与武氏家族及其势力的宫廷角逐。前三个事件发生在狄仁杰官昌平县令时期;后一个则发生在河南巡抚任上,唯此时方和武则天有关联。所以,根据小说的内容,书名还是以《狄公案》为宜。
《太平广记》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短篇小说总集,其特点主要是‘广’,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书在内;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分类清楚,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以后的短篇白话和南北戏剧都受其影响,有不少出于其中。《太平广记:精选》节选了其中篇章。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恨海·劫余灰·情变》主要内容简介:《恨海》,晚清言情小说,作者吴趼人。小说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置于庚子事变的大背景之中,在描写他们劳燕分飞的离乱经历的同时,还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生灵涂炭的历史画面,从而使他们的个人悲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劫余灰》,晚清言情小说,作者吴趼人。小说是一部家庭伦理悲剧,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侶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作品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在口语运用和风俗人情描绘上生动逼真。《情变》,晚清言情小说。小说系吴趼人之绝笔,描写一对旧时代的小儿女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与礼教的深刻冲突。
《呐喊》是鲁迅久富盛名的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包括其代表性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初版诞生近百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更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的语文教材。在鲁迅之前,中国小说目前还没有真正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品。鲁迅的真情始终倾注在农民身上,但他更着重于挖掘旧中国农民的精神残疾和国民性格中的奴性。《呐喊》这部短篇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她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鲁迅对封建旧礼教、旧思想开战的有力宣言。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一般中国小说史、研究文化 文和选注本,已出版的,亦已多矣;作者认为趁热鏊翻饼,再来一个,有如床上安床,屋下架屋一样,甚无谓也。 本书有三个特点,都是为向来写中国小说史、论文和选注本所没有提到的:本书选入中国篇小说《本味》篇,就是《汉书·艺文志》小说家所列的《伊尹说》。第二部是说明了敦煌写本三篇俗赋是小说。第三是说明了《文苑楂橘》是中国早的文言文小说选本。这三点,填补了中国小说史的空白。至于注文,订补一般选本的错误和没有解说的,亦复不少。
清康熙年间,褚人获编写的《隋唐演义》,是隋唐历史小说集大成之作,也是有清一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很很好的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喜爱。 本书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与朱贵儿、唐明皇与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叙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隋唐演义》的刊本比较多,这本《隋唐演义》以清康熙四雪堂刊本为底本,同时参校了其它的一些版本,特此说明。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白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前五十回描写秀才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三人游历海外各国的奇特经历及所见所闻,充满了异域奇幻色彩。后五十回侧重描述百位才女及其游艺活动,读之令人叹服。这样一部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称《镜花缘》为理想小说,书中描写的海外诸国皆以《山海经》为依据,看似荒诞不经,却在讽世之中包蕴了作者对清明吏治与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有人称《镜花缘》为科学小说,其中所载医方,不仅发人之所未发,且屡试屡效。亦有人称《镜花缘》为炫才小说,其间涉及诸子百家、人物花鸟、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还有各样灯谜,诸般酒令,以及双陆、马吊、射鹄、蹴球、斗草、投壶,各种百戏之类。凡此种种,虽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嫌,但也恰到好处地道出了《镜花缘》的特色
狄青,《宋史》有传。据本传记载,他“慎密寡言”,为将“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卒同饥寒劳苦”,“深沉有智略”。与西夏作战,英勇顽强,“临敌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起行伍而名动夷夏”。其经历很有传奇色彩。然而这两部小说中有关狄青的大部分情节,都是虚构,而非历史真实,且又充斥着神魔斗法的内容,更无真实性可言。 五虎征西的故事承接《万花楼》,叙述狄青、张忠、刘庆。李义、石玉五虎将出征西夏的过程,以及狄青和单单国八宝公主的爱情故事。其间还贯串了包拯和狄青等与奸相庞洪的忠奸斗争。 五虎平南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
本书采取飞花令的经典体例,依照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选取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春、花、秋、月、风、云、雨、雪、梅、兰、竹、菊、红、芳、绿、柳、山、水、草、木、诗、酒、离、愁等29个字行令,每飞一个字都选取其中一首做详解,配以准确的注释和优美的文字赏析,带领读者领悟唐诗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