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3)》由冷成金著
1971年,巴尔加斯·略萨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非常欣赏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这位秘鲁作家深入研究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和创作,于是诞生了这本精深而厚重的博士论文。然而,两人在1976年突然决裂,本书随即遭到雪藏,直到近五十年后,《百年孤独》的作者已不在人世,这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领域的重要专著才终于以单行本的形式重新出版。在小说家之外,巴尔加斯·略萨也是一位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这本书不仅包含了他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所作的详尽传记,更展现了他扎实非凡的精读功力,细致入微地拆解了哥伦比亚作家当时的每一部作品。他向世人雄辩地证明,即便在专业、最挑剔的批评者眼中,从《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的每一个细节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陶渊明以及他的诗文、事迹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中国文人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及其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从美术史的角度,则可以看出同一个陶渊明,在不同朝代、不同画家的笔下表现的重点和手法有何变化,进而可以探寻这类绘画题材和画法之继承与创新的一些线索。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新解读丛书”旨在重新回到产生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历史现场,进入文学与历史之间,通过对历史结构性动力的追索,阐释历史,“发明文学”;从思想和人文的角度切入20世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而以这一历史洪流为基本背景,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经典的特质、内生逻辑和艺术魅力。这也构成了“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现代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
《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是一本批评史论性的学术著作,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六位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批评家为研究对象,按人分章,各自成篇,但又不是互无关联的批评家论的简单结集。它在对象选择、材料运用、结构谋篇、论点展开,以及研究方法、观察角度等方面,都颇见新意,很有特色。《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虽然只写了六位批评家,却涉及了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涉及不少长期争论不休,夹缠不清的历史是非和人物评价,因而难度很大。作者从最初发表有关的研究论文算起,到书稿完成,中间经过了大约整整十年光景。真可谓“十年磨一剑”。作者说,他是“怀抱着同情,怀抱着理解”,“走向每一位已经逝去的批评家”的。总观全书,你就会发现,此言不虚。因为这并不是一纸:空洞的声明,而是作为一条实实在在的重要学术原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是一部感悟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智慧,令人在现实中受益终生的力作。它根据叶嘉莹记录的国学大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整理而成,di一次全部公之于世。这部著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兼容,通俗雅正、情感妙理合揉,严肃庄重、幽默风趣并在,诗内诗外,谈天说地,文采飞扬,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再现了一代大师的风神情采、覃思卓识。它把作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领会中国传统人生的妙义,感悟现实生活的哲理。
本书共收入学术论文十八篇,是莫砺锋先生历年来关于文学史和文学史研究的思考心得,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征述论和相关作家的诗文创作分析。作者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不同层面出发,针对文学史中不同的研究客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立论精警,发人深省。书中另有对程千帆、周勋初等学者学术研究的综合述评,为治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吟芷居诗话》是东莞现存专享一种以诗话命名,并以莞人莞诗为主要评论对象的著作。《吟芷居诗话》体现了张其淦对诗歌的主张。作为进士出身的张其淦,和正统的诗论家一样,沿着“诗言志,歌咏言”的传统,沿着《诗经》以来现实主义的道路去创作,去评论,这是共性。所以《吟芷居诗话》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史资料价值。《吟芷居诗话》中还保留了诸如彭谊、钟渤等本地历史名人的一些佚事,可与邑中故老相传的掌故相印证,也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小人物能够为后世人所知道。特别是作者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清末以来邑内一些重大事件的细节,可作为邑志有关记载之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