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的传统色为蓝本,通过国风的画风方式,重新创作了100余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并将其集结成册。作品的画风优美、颜色绚丽,让观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每一幅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背景,能够勾起读者无限的遐想。而对设计师而言,书中又提供了不同与传统色的色值,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本书内容活泼,适合绝大多数插画师跟读者阅读、模仿。本书采用了8开的巨幅开本,完美的呈现了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全书特种纸印刷,优选还原作品的色彩,同时也提升了全书的质感。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欣赏世界艺术的全新视角。《艺术三万年》选取了约600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艺术杰作,并按简明的年代顺序呈现给读者。从三万年前人类完成的首幅洞穴壁画到20世纪、21世纪的抽象绘画,本书收录了公认的杰作、一些佳作遗珠和许多让人惊喜的作品。书中的约600件艺术作品都附有详尽的解说,以说明该作品为何重要、在孕育该作品的文化环境中是何种因素造就了它及其在艺术史演进过程中的地位。《艺术三万年》是对艺术多样性的礼赞,展示了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创作是如何相互交融的。
本书从色彩和光影的基本概念讲起,介绍了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艺术创作中。本书通过深入探讨色彩的构成、色彩搭配原则、光影类型和材质塑造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运用色彩和光影来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技巧。 书中包括大量实例和教程,有助于读者 好地了解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于实际的艺术创作中。通过经验分享和实例解析,读者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色彩和光影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何通过对光影的精细运用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主题,以及如何将色彩和光影结合起来,创造出 加细腻和复杂的视觉效果。 本书适合美术专业的在校生、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绘画培训机构的教学参考书。
推荐语 作为同类研究中的作品,《图写真形》是对分散在整部《道藏》里的诸多道教图像的一次综合性考察,包括绘画、图形、绘图和版画等不同媒介。不独是书中的海量资料令人瞩目,作者梳理视觉材料时所展现的敏锐分辨力使得本书更为可贵。本书为道教图像研究新领域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一部有关道教图像的性质及其运用的作品。 ——汪悦进( Eugene Wang ) 哈佛大学 《图写真形》是对中国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道教艺术的性质及其文化融摄的一项具有开创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黄士珊的解读水平及其对细节所倾注的一丝不苟的关注,可谓史无前例;她从文化史的角度分析道教艺术作品,并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资料,展现出道教艺术异于佛教艺术之处。这本著作不仅仅是对道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 者 [美]H. W. 詹森、J.... 出版时间 2017-10-01 I S B N 9787535681027 定价 88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0
古代艺术家曾创造过难以计数的经卷佛画,或绘制于绢帛、纸张,或契刻于枣梨,付梓于世,即便大量实物早已湮佚于历史长河,爰及当世,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或 寺院中,仍保存着数量可观的插图本佛经珍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本书将经卷佛画作为 艺术的一个独立品类加以处理,讨论其定义、分类、功能、图文关系、佛画内容、图像格套、风格流变等问题,旨在将经卷佛画的特殊性,特别是与 壁画、卷轴画等品类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揭示出来。
这本书作为徐冰在国内第一本相对全面的、图文并茂的中文作品资料集,以时间线索为主轴,梳理徐冰四十年来的创作实践,即创作思想与方法。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出国之前,1977年到1990年;第二部分出国后,1990年到2008年;第三部分回国后,2008年到2018年。这三个阶段都包含了徐冰重要的并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同时在这些重要的作品之间又包含了两个重要作品之间存在上下文关系的,以及对发展脉络的梳理起到说明性与实验性的小型作品。简洁的图像和作品文字描述,使得本书具有成为研究徐冰的工具书的性质。这种编辑方式是为了让读者可以理解到徐冰所说的“艺术家的工作其实是在创作一个属于艺术家自己的闭合的圆”这一想法。与此同时,可以让读者了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特别是其艺术创作是“对时代的敏感而导致对旧有方法论的改造
《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历史学家、美国芝加哥讲座教授巫鸿先生第二部以中文出版的当代艺术论文集,这部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批评著作,展现了他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角度和全景视野。《走自己的路》是艺术史家巫鸿先生第二部以中文出版的当代艺术论文集,它与《作品与展场》一起构成了他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角度和全景视野,与后者比较,这部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批评著作,由于他的史学眼光、态度和方法,似乎具备了更多的“史传”色彩,譬如,在“展望的艺术实验”中他有趣地提出了他的研究和研究对象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
本书从色彩和光影的基本概念讲起,介绍了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艺术创作中。本书通过深入探讨色彩的构成、色彩搭配原则、光影类型和材质塑造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运用色彩和光影来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技巧。书中包括大量实例和教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于实际的艺术创作中。通过经验分享和实例解析,读者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色彩和光影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何通过对光影的精细运用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主题,以及如何将色彩和光影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加细腻和复杂的视觉效果。本书适合美术专业的在校生、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绘画培训机构的教学参考书。
《民俗艺术学》(作者陶思炎)系2009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研究了民俗艺术学的体系论、方法论、类型论、特征论等基本理论范畴,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史、民俗艺术批评、民俗艺术研究、民俗艺术专题保护等方面,是民俗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学科建设性专著。
《西方美术理论教程》一书中将西方美术理论的历史发展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并有着内在逻辑的知识体系。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美术理论的入门书,也是美术院校用于西方美术理论教学的正式教材,既能满足一般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掌握西方美术理论的需要,又能满足高校西方美术理论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