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怀素自叙帖》为草书名品,历来为草书学习这所重视,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本书是西泠印社“状元”王义骅,纯正的书塾式传统篆刻学习与中国美术学院系统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三十余年篆刻经验首次系统分享。10篇讲稿,结合600余幅历代篆刻作品图版,解读两千年篆刻艺术发展的理论常识;从实用出发,揭示篆刻用字、章法、刀法、和印石的选择的知识要点、实操技法。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本书针对于青少年篆刻爱好者而编,既有篆刻源流知识的介绍,又有篆刻技术的指导,且附有大量可供临摹、欣赏的范印。本书共分五十讲,重视知识性、技巧性、资料性、趣味性。
本书为张迁碑原碑及何绍基临本。《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书体结构严整、端正朴茂。此碑用笔以方笔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后范则。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爰叟。其隶书用笔洒脱空灵,结构似潦草而实不苟且。由于年代久远《张迁碑》文字剥蚀,今选编何氏所临张迁碑,侧重交代提按转折处,以再现原碑结体风貌。初学者以此为门径实为学习探索汉碑之捷径。
本书所选秦汉简牍皆有典型意义,希望能使读者从中看到秦汉隶书、草书及楷书书体与笔画发展演进的情形。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很好范本。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民国时期,上海艺苑珍赏社曾出版《明董文敏临圣教序真迹》一书,这件墨迹是其卒年仲春之作。有方家评说他,“直至暮年,仍与古贤周游,但他只是取其外在形式,重点在继承其内在精神。”此作可谓妙在能合,神在有飘逸灵动之气。 编者谨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园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或称《颜惟贞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唐建中元年(七八〇)立于长安颜氏家庙中。篆额三行六字“颜氏家庙之碑”。碑文四面环刻,碑高三百三十八厘米,宽一百七十六厘米。前后皆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宽四十厘米,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阴额有斋室小记,十行,共九字。原碑今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 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清初精拓本,碑阴斋室小记系其它旧本补配,宋人题记二则亦旧拓本补人。整幅为朵云轩所藏,百年前旧拓。均为 原色全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