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怀素自叙帖》为草书名品,历来为草书学习这所重视,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书法知识千题共分为书学、书论、书史、书体、碑帖、技法、器用、篆刻八个部分。相较于同类书,更为全面、系统。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确保不遗漏近期新研究成果。书中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比较适合书法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理论水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书中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本书是关于介绍“书法形制综汇”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一条幅、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恪、少字格、多字格、界隔恪、组合格、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通景格、单条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格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很好范本。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民国时期,上海艺苑珍赏社曾出版《明董文敏临圣教序真迹》一书,这件墨迹是其卒年仲春之作。有方家评说他,“直至暮年,仍与古贤周游,但他只是取其外在形式,重点在继承其内在精神。”此作可谓妙在能合,神在有飘逸灵动之气。 编者谨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沈尹黙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沈老对书法的理论阐述结合了自身大量的书法实践,他十五岁已可为人书写扇面,在书法艺术上可谓年少成名,然对于书论的总结与阐发,却为时较晚,实为出自肺腑及经历了自身的实践、消化与吸收,为普及传统文化艺术,陆续整理、发表了很多书法学习的经验,《沈尹默论书法》在语言上力求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绝不作玄妙之言,以期能对后学起到帮助。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园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或称《颜惟贞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唐建中元年(七八〇)立于长安颜氏家庙中。篆额三行六字“颜氏家庙之碑”。碑文四面环刻,碑高三百三十八厘米,宽一百七十六厘米。前后皆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宽四十厘米,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阴额有斋室小记,十行,共九字。原碑今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 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清初精拓本,碑阴斋室小记系其它旧本补配,宋人题记二则亦旧拓本补人。整幅为朵云轩所藏,百年前旧拓。均为 原色全本影印。
《乌程汉简萃编》为 2022 年出版的《乌程汉简》一书基础上,遴选书法较有代表性者 110 余件汇编而成(增补同地出土的木简两枚),通过实物原大、红外线放大的呈现方式,展现其珍贵的文献与史学价值的同时,也为广大书法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简牍临习范本。 乌程汉简于 2009 年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旧时子城所在地,后经整理赖以保存的计有 350 余枚,现收藏于湖州博物馆。这是目前整理完毕的纪年简中时间跨度 长的一批汉简,内容以往来公文、行政事务及公私信牍为主,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领域,包含篆书、古隶、汉隶、章草、今草等多种书体、风格,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两汉时期珍贵的社会、历史信息:从史学的角度,反映出两汉时期湖州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证史补史;从古文献及古文字学的角度,可佐证释诂训字,填补古文献空白
本书为当代 书法家崔寒柏撰写的书法随笔文集。崔寒柏幼年习书,经历丰富,兼修文理,畅游中西,历经数十年所学、所览、所思、所悟,形成了深厚独特的书风和鲜明生动的文风。这些书法随笔,立意新颖出奇,表达精准鲜活,题目看似司空见惯,但细读下来,让人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恍然有悟,形容妙处,常让人拍案叫 。这些文章是专业的,它们是一位书法实践者数十年思想的灵光乍现;这些文章也是普及的,它们可以让一个不懂书法的人由此踏入书法的门径。
。。。
《草书字典》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与文字工具书有别,故不合正体之异体字亦加以收录。《草书字典》收录历代法书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多以影印件直接剪辑。历代法书、碑帖中的单字原迹大小相差悬殊,为使有限的篇幅能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收辑多有收缩。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之一,收录清代孙星衍藏明拓本《衡方碑》,并参校整拓,供读者鉴赏、临习。《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刻立,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年间因水患陷落,后邑人重建,现存于泰安岱庙。碑高二百七十五厘米,碑宽一百零八厘米,碑阳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碑额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十个大字。
《秦汉简帛名品(上)》为《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书中精选历代著名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优选法帖,供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系列。该系列择优质善本,高精度扫描,无限趋近底本调色,以严苛标准、 为亲民的定价,设计了这一套可以让书者随手取用、常置案头、时时临习的字帖。 本书是“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之一。 《臧怀恪碑》由颜真卿撰文并书写。该作品大气磅礴,遒劲壮阔,颇具特色。
本书在全面研读沈曾植碑帖题跋、札记文本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其中为当代学者乐于引用却频遭误读的部分厘清混淆,正本清源;一方面将尚未受到重视的观点予以揭示、彰显,既帮助读者得识沈氏书论之正解,亦有助于沈氏书法思想高度之确立。全书内容包括五部分:“碑刻题跋”、“帖本题跋”、“真迹题跋”、“综论札丛”以及沈氏就刘熙载《书概》所作论述即“海日碎金”。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有些论文,如卫夫人、王羲之等人的作品,早被人指出系附名之伪作,但考虑到这些作品的影响很大,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故仍选入,但在每人的题解中予以指明。 本书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后次序编成,从汉赵壹开始到清康有为止。通过这个顺序,读者易于了解我国书学的发展过程。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以供查阅。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集字圣教序》一直被习书者奉为临习行书的很好范本。称其书法为百代楷模,备尽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有正书局曾出版过一本刘鹗收藏的宋拓《集字圣教序》,也就是刘铁云题跋本。这一藏本出版不久,拓本便流入日本国,为三井文库收藏。此本后来虽在日本出版,但未见印出题跋。本书将放大彩色印出此本。
穴雁塔圣教序移建于永徽四年(653),由太宗、皇太子李洽(后来的高宗)撰文,褚遂良书。唐初是楷书初步成熟的时期,在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的背景下,《雁塔圣教序》有着浓厚的行书味道,即在这块楷书碑中,可以看见许多的行书笔画。 这次使用的拓片是宋拓本,在历代传下来的拓片里是数一数二的。我们通过对原碑的研究,发现很多细腻的部分在拓片上漫有显示出来。这次公开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全面了解《雁塔圣教序》的原貌。碑中大量修正的綫条告诉我们,这块碑的书法曾经被修正过。从修正的事实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建碑时的一些不太正常的情况。褚遂良是当时的宰相,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留下这磨多的修改的笔画。 杨守敬到日本介绍漠唐碑刻以后,日本书法界对碑刻的研究成果日益丰硕。与杨守敬有过直接交流的日下部鸣鹤的弟子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