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灵飞经》小楷。又名《六甲灵飞经》。署 开元廿六年 七三八(二月)。无书者名姓。书迹清丽韵秀,乃唐人写经小楷中之上品。或以为钟绍京书。真迹曾归明永乐进士王直,万历年间归海宁陈氏,始以之入石,即陈氏《渤海藏真帖》本。乾隆三十三年嘉祥曾恒德再以真迹刻石称《滋蕙堂帖》本。 该帖为小楷书法学习的范本之一,现将《滋蕙堂帖》本及传世墨迹合并出版,以便于对比学习。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巧入书法门》作者集多年的教学经验,强调始线的练习,“砻糠搓绳开头难”,所有的字都是由线条组成的,横线、竖线、曲线练好了、写顺了,写字的基础就有了。然后是母结构的练习,各种字体剥皮剔肉,形成各自的母结构,母结构一旦练熟,一笔一划加上回、顶、走、提、收,一个有血有肉的子体呼之欲出,写字的过程由枯燥的临帖描摹,变成了愉悦的创造实践。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编了类似顺口溜的口诀,诸如“二线一开,运腕位移”、“间架营造、单线构图”等等,容易记忆,容易理解,边写边诵,轻松惬意。
欲望自己的书法写得好,写得有生命,有砰砰跳荡的脉动,临习他人的书墨是应该的,不临习难得真功夫。但不可只是手临,还应该心摹。手临是方法,心摹是本质,把传统优质的书家技能临习到手的时候,是还要把人家的文思和情感认真心摹在胸,壮大自己的知识积累、思想积累和性情积累,吐出自己的真言,写出自己的真字,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基于此,作者吴克敬便专著了《书法的故事》,借以古人的故事来告诉各位读者,书法的真谛!。
我大致制作了这样一根项链: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八分书』『楷则』,什么是书法中的『势』,『五字执笔法』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屋漏痕』『折钗股』『意在笔先』等)究竟何指
书法是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历代书法杰作为根据,详解书法大师的书写技法,细说中国书法的风格演变,展示书法的艺术魅力。本书既能使读者了解书法常识,掌握书法练习方法和技巧,又能教会读者如何鉴赏书法作品,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
简帛作为近些年出土文献的重中之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帛不仅改写了中国的文献史、思想史,也对书法史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书体的历代流变上弥补了很多缺失的链条。同时,正如碑学对于清代书法的冲击一样,简帛书法也正成为新一代书法的取法对象。本书从书法史研究的角度,对已出土或已出版的简帛文字材料予以条分缕析,并借助其进行书体分析和个案研究,展示和描述了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简帛书体的演变轨迹与具体特征,以期给学术界和书法界提供生动翔实的简帛书体分类资料,推动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