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东坡题跋》是宋朝苏轼的题跋作品。它充分体现了苏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宗旨,即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冲淡简远,高雅绝俗。题跋在写法上随兴而发、妙趣横生,也见出东坡自身的人格和风格。本书以更详尽的注释,增加了阅读原典的趣味性。
《中国书法史(增订本)》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本历史学著作。借用美国哲学家梯利对历史研究范畴的论述,书法史研究亦有三大任务:明变、求因和评判。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思考,本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等专题展开,以500余幅历代作品为例,不仅完整地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包括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的沿革变化,以及从帖学到碑学再到碑帖结合的经典样式的探寻过程;亦将书法艺术纳入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背景之下,关注书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并考察各种风格和学说在历 产生的影响,讨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为 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根据陈忠康五年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授课课稿的基础之上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由华师大师生及出版社编辑共同整理完成,体现了陈忠康近年来对书法源流问题的深入思考,从汉魏讲起,直到近代,凡是书法史中代表书家基本都有涉猎,观点独特。十讲包括:看清书法的本质;学书要知古、知今、知己;建立自我的判断标准;笔法;结构;书法的传承发展脉络与研究方法;汉魏至隋名家名帖;唐代诸家源流;两宋元明诸家;清代民国诸家,是目前为止陈忠康 一部书法创作理论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其书学思想。
这是一册介绍中国书法史的简明读本。作者刘涛既有史学眼光和史识积淀,又有长期的书法实践与教学经验,他以书体举纲,梳理流变,细述发展。将书法艺术的常识、汉字的演变、各种书体的书法特点、历代书法名迹、书法家等内容,串联成一册“大家小书”。文约义丰,说理清澈,图文相宜,诚谓“极简”。初版当年即获“中国好书”荣誉,深受读者好评。 本次推出修订版,在2014 年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调整,作者自言,“力求简明、浅显、通畅”。
本书为徐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为了考生学习要求而编绘的线描人物写生画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人物线描是其传统优势项目,因其摈拚了光影的表面效果,关注人物的内在结构要素, 因此各大美院将其列为入学考试的推荐项目。全书收入其写生示范作品50余件,分别编选了男女青年和老人的各种站姿、坐姿,并附有步骤讲解和考试要点。该书面向美术入学考试考生和低年级需要进行基础课训练的美术专业学生,内容富有层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一本很好的美术教学范本。
书法知识千题共分为书学、书论、书史、书体、碑帖、技法、器用、篆刻八个部分。相较于同类书,更为全面、系统。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确保不遗漏近期新研究成果。书中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比较适合书法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理论水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书中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中国书法史(增订本)》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本历史学著作。借用美国哲学家梯利对历史研究范畴的论述,书法史研究亦有三大任务:明变、求因和评判。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思考,本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等专题展开,以500余幅历代作品为例,不仅完整地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包括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的沿革变化,以及从帖学到碑学再到碑帖结合的经典样式的探寻过程;亦将书法艺术纳入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背景之下,关注书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并考察各种风格和学说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讨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天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沈尹黙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沈老对书法的理论阐述结合了自身大量的书法实践,他十五岁已可为人书写扇面,在书法艺术上可谓年少成名,然对于书论的总结与阐发,却为时较晚,实为出自肺腑及经历了自身的实践、消化与吸收,为普及传统文化艺术,陆续整理、发表了很多书法学习的经验,《沈尹默论书法》在语言上力求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绝不作玄妙之言,以期能对后学起到帮助。
本书是用纪事本末体撰写的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方面的著作,它突破了传统书法艺术史按年代或朝代为序而致割裂的撰著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将书法艺术碎片化的表述手法。全书分六个专题,详细解读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及篆刻艺术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通过对代表性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书法艺术美的认知;对各种字体的临帖实践,从笔墨纸张的选择,到字帖的选择以及临帖注意事项等,都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意见。
邱振中著作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研究的重要收获,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书为其重要学术研究著作,主要包括“书法中的书写性与图形生成”“林散之与20世纪书法史”“当代书法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从技法到思想史”及“批评的四个层次”等。 《书写性与图形生成》视野开阔,思想犀利,能从他人不经意处深入艺术的底奥。论述深入到作品的细节,可触可感,既为理论的创获,亦对各种艺术创作多有启示。本书为邱振中书学思想的重要拓展,亦为书法的当代研究开辟了新的向度。
书法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内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刻影响力的一种表现汉字之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龙飞凤舞般的挥毫泼墨,还是精工细巧似的雕琢,一次次的运笔之间,书写的不单单是纸面上的汉字, 是书法家们当时内心的写照。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将中日书法发展的脉络娓娓道来,对不同时期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也有着精彩的介绍。翻开此书,让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开启中日书法的溯源之旅。同时,本书也包含了作者对书法作品背后故事的分析与解读。当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优美汉字的简单排列之后,书法家背后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时的心境,都会让我们仿佛也握住了那支天人合一的毛笔,对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生出新的认识。
本书收录邱振中与创作活动有关的文稿、重点作品和对书法创作的论述,它们是欣赏、理解邱振中作品,也是理解书法艺术当代进展的重要文献。邱振中把书法考察与创作的范围改为“书写”,不仅扩大了书法的历史疆域,也扩大了 书法创作的生存空间。 邱振中在四十余年的创作活动中面向传统,不懈求索,以寻求 传统的支持,同时又竭尽全力深入当代艺术,以获取表达当代生存感受的借鉴。一般认为两条道路无法融合,但邱振中在创作中不断取得进展,受到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 技”,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讲坛”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 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历代经典书风十讲》内容分为“世变与钟繇书风”“爱也羲之,恨也羲之”“俗化的风度,传承的法规——智永书法管窥”“草圣何需因酒发——由怀素《自叙帖》说开去”“从士林楷模到法书 —
书法知识千题共分为书学、书论、书史、书体、碑帖、技法、器用、篆刻八个部分。相较于同类书,更为全面、系统。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确保不遗漏近期新研究成果。书中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比较适合书法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理论水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书中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当代实力书家讲坛”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 技”,丛书策划组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 技”,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讲坛”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 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篆书艺术十讲》分为“篆书之源流”“先秦篆书经典解析”“秦汉篆书经典解析”“唐至明代篆书经典解析”“清代篆书经典解析”“近现代篆书经典解析”“篆书之技法”“篆书之临摹”“篆书之
《中国书法史(增订本)》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本历史学著作。借用美国哲学家梯利对历史研究范畴的论述,书法史研究亦有三大任务:明变、求因和评判。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思考,本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等专题展开,以500余幅历代作品为例,不仅完整地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包括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的沿革变化,以及从帖学到碑学再到碑帖结合的经典样式的探寻过程;亦将书法艺术纳入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背景之下,关注书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并考察各种风格和学说在历 产生的影响,讨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为 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书法空间论》为白砥经典著作。该著以汉字造型观念与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汇西方形式理念,对书法的空间构成(结字、布白、行气等)及其与作品呈现之关系进行了系统解析,是当代书法空间研究奠基之作,对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启示。该著于2005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后学界争相购买,少量后一书难求。现由作者结合近十年创作与研究成果修订,增补了大量资料,提出了更新更完善的观点。
我国的书法艺术,起源极早,自秦、汉以后,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嗣后研究书法的文章也渐有问世,或总结书写经验,或著录书家名作,或探讨用笔技巧,或考证碑帖迁流,后世称为“书学”。整理、研究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