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技法详解 孙过庭 书谱 释》 是一本草书技法书,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将书谱中的笔法、结构进行分析介绍,适用于书法入门读者和书法爱好者。书稿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对书法的工具和材料作介绍,对笔墨纸砚的选择、特点展开对比讲解,因针对初学者,他们接触书法往往会迷茫,熟悉工具的使用场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二部分提出了草书临习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结构、笔法、空间、线条,并分章节对其进行了一一讲解。第三部分则对草书创作当中一些要点展开介绍,对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条屏等多种形式的草书创作种类有详细地分析介绍。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 迟速 以及 兼通 精熟 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孙过庭编著的《书谱/博雅经典》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两个方面都为后世立下标杆。《书谱/博雅经典》对这一经典著作进行注解、翻译,并配以相关图片,孙过庭《书谱》墨本亦附每节后。《书谱/博雅经典》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徐方震编的《智永千字文集字古诗(智永正书千字文)》是一本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架起从书法临摹到创作之桥梁的实用集字帖。 《智永千字文集字古诗(智永正书千字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碑刻原版中精选的范字进行黑白翻转,适度放大和局部修正,使其既保持原来碑刻风貌,又具有墨迹感觉,便于读者进一步临摹练习。 2.对原碑帖中无法集选的范字,选取本帖其它字中相关的部首,以原碑帖的法度和韵味为准绳进行合理组合,使其与现成集字和整幅作品统一协调。 3.例选了一些书法常用形制和集字、创作基础知识,以使书写者能*全面地了解创作的基本方法。
沈培方编著的《启功讲授书法》系“大师私淑坊”丛书之一。“私淑”作为师承前贤、绍述学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书法一门,“私淑”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的沿革、兴衰,亲授和私淑这两种传习方式,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形成了独具内蕴的传统,甚至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尊崇。这种尊崇一直延续到现代,以沈尹默等人的深入实践和理论发扬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以白蕉的自我标榜宣示了“私淑”书学精神的现代延续。这期间,还有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等一批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名家,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他们在汲取前代营养时更不忘传统的脉络,或取碑刻金石之韵,或举回归帖学之旗,结合个人的性情和睿智,不仅在技艺上刻苦探索,更在学术理论上勤奋耕耘。其中尤以沈尹默成就为杰出,他早开始
本书为孙过庭《书谱》译注。作为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书谱》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书。本书的内容特色有两点:一时译注简洁,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二是结合书谱的理论观点,配以图片,以图片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理论。
《临池心解》为朱氏遗著,由其子朱运鸿等整理刊行。全书主要讨论研习书法之门径,多为作者学书心得,所谓“其言约,其义显,于八法体会极深,阐发极透。 《临池管见》亦为周氏遗著,乃其弟达权整理刊行,其书亦为多年临池经验之谈,且文字叙述极为细腻生动,读之使人颇受启发。
《行书技法详解 赵孟頫《吴兴赋》释》 是一本行书技法书,以赵孟頫的《吴兴赋》为例,将吴兴赋中的笔法、结构进行分析介绍,适用于书法入门读者和书法爱好者。书稿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书概述,首先对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行书名篇作粗略介绍,同时对赵孟頫其人其艺也有详细介绍,进而对《吴兴赋》的临摹之法展开详解,对书法的工具和材料作介绍,对笔墨纸砚的选择、特点作对比介绍。第二部分提出了《吴兴赋》临习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结构、笔法、空间、线条,并分章节对其进行了一一讲解。第三部分则对行书创作当中一些要点展开介绍,对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条屏等多种形式的行书创作种类有详细地分析介绍。
《菜根谭》是一部清言小品集,以明代常见的格言体写就。一般认为作者是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文人。此书是一部教诲世人 去妄存真 行止在我 的人生智慧书。作者在书中糅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儒家的中庸、释家的出世、道家的无为融入个人感悟。同时又极具思辨色彩,将福与祸、苦与乐、善与恶、贵与贱、理与欲,这些看似枯燥的涉及人生知行方面的辩证关系,阐述得生动鲜活,理趣盎然,读之让人颇为受益。全书格言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本字帖以修身、处世、明志为主题选取相应内容,并辅以大意说明,便于读者在练习硬笔楷书的同时,领悟其中的人生智慧。
《隶书技法详解 史晨碑 释》 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书概述,对 孔庙三碑 的《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作粗略介绍,进而对《史晨碑》的临摹之法展开详解,同时还对书法的工具和材料作介绍,对笔墨纸砚的选择、特点作对比介绍。第二部分提出了《史晨碑》临习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结构、笔法、空间、线条,并分章节对其进行了一一讲解。第三部分则对行书创作当中一些要点展开介绍,对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条屏等多种形式的行书创作种类有详细地分析介绍。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 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 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竹堂文丛:曾经》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供读者阅读学习。原先,准备叫 书里书外 。 书里 ,意思是与书法有关; 书外 ,意思是书法之外。我爱好书法,也靠与书法相关的工作吃饭,所以写的随笔,居然与书法有关者占了泰半。后来,觉得 书里书外 中,有个 书 字,太雅,于是又想干脆叫 竹堂随笔 ,后还是叫了 曾经 。
《唐楷技法详解 褚遂良 阴符经 释》 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全书概述,从 唐楷四大家 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展开介绍,四大家所创字体流派在国内已是中流砥柱,是国人习练书法的必经之路。《九成宫》《化度寺碑》《多宝塔》《颜勤礼碑》《玄秘塔碑》《妙严寺碑》广为人知。不过,四大家的作品虽然经典,却不太适合初学者习练,遂本书特选取褚遂良的《阴符经》为引。《阴符经》笔法变化多样,可以避免初学者笔法刻板、僵硬。第二部分提出了《阴符经》临习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结构、笔法、空间、线条,并分章节对其进行了一一讲解。第三部分则对唐楷创作当中一些要点展开介绍,对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条屏等多种形式的行书创作种类有详细地分析介绍。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那时苏轼因宋朝*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王鉴同王时敏、王晕、王原祁相比,他在青绿设色山水画方面尤有独到的造诣,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文徵明和赵孟糖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于1658年所作青绿山水长卷,他题到“余向在董思翁斋头见赵文敏《鹊华秋色图》,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岚远岫图》,皆设青绿色,无画苑习气。今二画不知流落何处,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追师两家笔法而成此卷,虽不敢望古人万一,庶免近时蹊径耳”,由此可见赵孟煽的青绿和黄公望的浅绛设色对他的影响。《溪山深秀》作于1669年,王鉴时年72岁,该画用墨浓润,树木丛郁,涧壑深邃。他在画中题日是取法了赵孟顺的设色法,的确是由衷之言;而图中圆浑的山形、细润的线条以及山石的长披麻皴、树叶的点簇法,则昭示了与黄公望的一家眷属。
小楷精选系列图书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江西美术出版社编的《明祝允明小楷精选(2)》是该系列之一。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干变万化,而法度仍备,其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等。 《论书帖》,暗花笺纸本,纵二八·五厘米,横四〇·五厘米,九行,共八十五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青云轩书画馆主编的《怀素论书帖》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书家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此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其每作一字,起落分明,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擅长驾驭中锋,故能做到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
本书是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便携式10元口袋书。根据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和普及书法美育的需求,我社曾经出版过中国 代表书法作品系列48种,后又推出中国 代表书法作品放大本系列,均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据此,我们策划了此套古代书法碑帖经典系列口袋书。所选碑帖兼顾代表性和艺术性,同时注意对版本的甄选。 《杨淮表纪》为汉代隶书摩崖石刻,此碑结体宽博疏朗,线条长短随意,不拘一格,有野逸古拙之趣,当为汉隶代表。本册精选《杨淮表纪》中的精美范字,采用64开,一字一页,一帖一册,并附30字的临摹示范视频,实用便携,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
这本青少年标准书法教材由中国美术学院学术研究部推荐。向读者介绍了标准铅笔楷书基本笔画、偏旁与结构。全书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授课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标准铅笔楷书(基本笔画偏旁与结构)》解说详尽,易懂易学,所用范字端庄秀丽,笔笔生辉。该教材科学实用,相信广大青少年能从中获益。
本书是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便携式10元口袋书。根据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和普及书法美育的需求,我社曾经出版过中国 代表书法作品系列48种,后又推出中国 代表书法作品放大本系列,均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据此,我们策划了此套古代书法碑帖经典系列口袋书。所选碑帖兼顾代表性和艺术性,同时注意对版本的甄选。 张旭《古诗四帖》为狂草代表,通篇跌宕连绵,气象万千,有得心应手,落笔成趣之境。本册精选张旭《古诗四帖》中的精美范字,采用64开,一字一页或两字一页,一帖一册,并附30字的临摹示范视频,实用便携,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