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最美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 本书分为 春行 夏草 秋楷 冬篆隶 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缜密,架构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一书,自东汉末至南北朝末历时三百余年,作者刘涛先生,并未一味地罗列书体资料而纠缠于当时书体、书风的变化演进上,而是溯本穷源,从历史文化大背景来阐释当时书风之盛、书体之变的,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全面考辨论述的。因而揭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一道,不仅是魏晋风流的余绪,更是儒林士风的又一端。正如包世臣所言:“南北朝尤重此艺。工文者史入文苑,工书托体小学,乃入儒林”。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更是那个时代的标榜。从该书各章节的论述中,都可对当时这种世风时尚有所领略,进而明了书体之变尽在不言之中。仅从该书《南朝帝王重视书法》、《南朝寒门书家与士族书家》两节所述“‘侍书’的设立”、“帝王与高门书家争胜”、“寒门书家的崛起”、“书家的士庶之别”等内容,就可窥见当时书风
《狂草大字典》单字下面均注明出处,并提供部首检索和拼音索引以方便使用。这套书历经几度寒暑而成,参照和搜集了了大量的书法资料,堪称当下中国好最全的书法用字字典。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它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朱关田先生为唐代书法史研究的专家,其颜真卿研究的成果、卓见为学术界所关注。《思微室颜真卿研究》布置谨严,援据精切,既有颜真卿书法评传、年谱、书迹著录考略、著述考等,又旁及颜真卿世系、亲友、同僚以及同时代的书法艺术家等,对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作出了铁板之注脚。
《褚遂良书法全集》作者褚遂良五九六-六五九,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褚亮,字希明,陈秘书监褚玢之子。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群书,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于名贤之中,善谈论。弱冠入仕,至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与虞世南并以文学受知于晋王杨广,召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大业七年任太常博士,与欧阳询共掌礼仪。大业九年,杨玄感反于东都洛阳,后被平定。褚亮受到牵连,左迁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薛举据金城郡(今甘肃天水)起事,号西秦霸王,割据陇右,拜褚亮为黄门侍郎,委以机务。褚遂良亦被署为通事舍人。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为唐太宗所灭,褚亮父子受到太宗礼遇,褚遂良被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太宗于秦王府设文学馆,褚亮与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姚思廉、孔颖达、卢德铭、虞世南等同为秦王府学士
《书法》杂志2024年合订本(上)是《书法》杂志2024年 期至第六期的合集,《书法》杂志一直以来,以传承、普及中国传统 书法文化为己任,在书法学习和书法教育领域起着端正书风、引导潮流和传授方法的作用,逐渐成为书法研究者、爱好者及广大中小学师生书法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包括海外人士的喜爱
《智永楷书千字文集唐诗》的书者智永禅师活跃于陈、隋之际,俗姓王,名法极,是帖派传人晋王羲之的第七代孙,第五子徽之之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月不详,与其兄孝宾俱舍家人道,遁入空门,住永欣寺,人称“永禅师”。 智永出家为僧,除一心向佛修习佛法经义之外,亦专心一意于书法研习与传扬,工正、草书,相传曾于永欣寺阁楼上闭关习书三十年,立志“书不成,不下此楼”,共书写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给浙东诸寺,作为习书范本,其书写损毀的笔头弃置于大竹簏中,经年累月竟达五竹簏之多,埋于寺院中名为“退笔冢”。智永习书如此勤奋执着,实为后世表率,因其善书,远近驰名,登门索书者众多,络绎不绝。
青山农金石字画,各具特色,尤以隶书著称于世。其隶书取泾汉碑,参以伊秉绶笔意,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其字气息高逸,用笔遒健凝练,结体规整端方,波画燕尾不甚外挑,掠笔上扬不显,意到为止。整体端庄沉稳,秀美典雅,金石之气蕴含于画、线条之中。 《黄葆钺隶书千字文》采用上世纪三十年代所书之原稿。作者正当知天命之年,笔势生动舒展,字体清婉蕴籍,潇洒自如,雅有古意。全篇作品一笔不苟,恰似一气合成,劲健挺秀,以韵致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高的艺术”。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汉字始,书法始。中华民族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位书法家。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本书论述了自上古至清末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并以其特有轨迹进行历史分期:混沌萌生(史前至夏);浑然入序(商至西汉);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崇规隆法(隋唐五代);尚意宣情(宋至明中);抒性扬理(明中至清)。全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中国古代书法史》是一部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