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中国书法史》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受欢迎连载”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中国书法史》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意象”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书法知识千题共分为书学、书论、书史、书体、碑帖、技法、器用、篆刻八个部分。相较于同类书,更为全面、系统。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确保不遗漏近期新研究成果。书中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比较适合书法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理论水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书中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胡小石是著名书法家,有不少精彩的书法作品流传后世。同时,他也是较早地利用现代学术观念对传统书学史展开考察的学者。他以风格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中国书学的发展演变,建构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中国书学史》一书。
本书是关于介绍“书法形制综汇”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一条幅、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恪、少字格、多字格、界隔恪、组合格、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通景格、单条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格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沈尹黙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们的喜爱,沈老对书法的理论阐述结合了自身大量的书法实践,他十五岁已可为人书写扇面,在书法艺术上可谓年少成名,然对于书论的总结与阐发,却为时较晚,实为出自肺腑及经历了自身的实践、消化与吸收,为普及传统文化艺术,陆续整理、发表了很多书法学习的经验,《沈尹默论书法》在语言上力求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绝不作玄妙之言,以期能对后学起到帮助。
“湖山艺丛”是一套现当代艺术大家谈思想和理论的丛书。这些艺术家不但在实践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勤于在学理层面深入探索,其思考多涉及各艺术门类的根本问题,所谈所论极富洞见。此次推出《近三百年的书学》《论书随笔》《学习书法的十三个问题》《文化与书法》四本,各册篇幅不长,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堪称书法领域的“大家小书”。《近三百年的书学》是近现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的重要学术作品,主要从帖学、碑学、篆书、隶书、颜字五个方面,对明季崇祯元年(1628)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三百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进行了梳理,做出了前瞻性、纲领性的阐述。附录部分是沙孟海先生关于书法史重点问题、学书经历和体会、书法专业教学的论述。本书是了解中国书法史,尤其是理解晚明以来书法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学
《近三百年的书学》是现当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的重要学术作品,主要从帖学、碑学、篆书、隶书、颜字五个方面,对明季崇祯元年(1628)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三百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进行了梳理,做出了前瞻性、纲领性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