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常识》主要包含一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对书法千年发展的简概,对书法艺术精神的阐发,对书法技法的详细解说,对自身学书经验的认真总结,以及对名家书论和碑帖的赏析。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文字、毛笔与书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学习中国书法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法,还可以领略书法中蕴含的艺术精神。
马泉(瑔),字清源,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6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同年在北京画院进修班学习传统人物、山水,两年后在院任专职画家。 马泉先生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人物画室主任,北京长鸿美术学校校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顾问、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美国世界华人文化联合名誉会长、旧金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马泉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尤擅画中国历史故事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兼能山水、花卉、书法、篆刻,并对中国旧体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马泉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受邀参加全国省、市级以上画展三百余次并多次获奖;绘画作品曾在美国、法国
在20世纪女书家中,萧娴首先具有年龄的有利条件。她生于1902年,去世于1997年,可以说基本与20世纪同来同去。在这个风云变幻异乎寻常的世纪之中,萧娴一生经历之丰富、师友的广多和成就的突出同样是异乎寻常的。 对于她的异乎寻常的突出成就,论者多局限于其书法一门。其实她的成就除书法艺术之突出外,印章和诗词也属能品,所以《20世纪杰出书法家:萧娴书法艺术解析》专设论篆刻艺术一章;其诗词多为青壮年时所作,而大多已毁于兵燹,晚年手录《劫余草》所载不过残稿而已,篇幅很少,故择其要者,分别年代,编入《萧娴年谱》有关各节。她青壮年时绘画作品,都已散失,只得付之阙如。诗书画印,古来多有文艺家兼擅,萧娴也都有所涉猎。当然以书法艺术成就为,刻印实践较少,宜称第二,诗词则可列第三,至于绘画,后期已不弹此词,当然
《王羲之%26lt;丧乱帖%26gt;临习参考》由周萌著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是当代书法大家。在他的书法中,蕴含着指点江山的伟人之魂,激扬文字的诗人之情,雄视古今的哲人之思,运筹帷幄的军人之概…… 毛泽东的书法融会诸家,通变古今,自成一体,其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年是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为缅怀其丰功伟绩和人文情怀,特编辑出版此书。 《毛泽东书法选(甲编八)》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选辑而成,作品出自中央档案馆馆藏和荣宝斋珍藏的毛泽东手迹。 《毛泽东书法选(甲编八)》是甲编,收入的作品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杰出的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历代名家小楷系列:三国钟繇小楷精选》不仅是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小楷的范本之一,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研究小楷难得的好范本。作者在编辑过程中,力求甄选书法史上具代表性的书法家的代表作,尽可能搜集并选择传世范本呈现给读者。
足足用了半年的时间,英章总算是完成了他这部墨迹选,今天正好是他的57岁生日,全家举行了小宴,一是祝贺他的生日,二是庆贺他又完成了一部集子,因出版这部墨迹选已是他多年的夙愿。 小宴后,英章突然对我说:“集子我编完了,那就有劳夫人给我写个序吧!” 起先我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但再看他的眼神,我知道他是认真的,他是认为,我是他的人选。因为同床共枕30多年,应该说我最了解他。 英章在天津长大,7岁的时候,父亲教他唱京剧,而书法的学习早在他3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说到书法,他家是祖传,是个书法世家,英章的祖父,当年在祖籍河北河间县城里就从事文秘工作,因一手好字,在县里很有名气。英章的父亲不仅是曲艺表演艺术家,在当时的天津也是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父辈兄弟三人,共生有十个男孩,英章排行老九。英章年幼时,父辈
《韩天衡篆刻艺术赏析》包括了喜出望外、味外心绪、行者无疆、一分为二、古鄣、一片冰心、味闲草堂、李印乃钊、如意、伏屋、花中君子、千秋万岁、上善若水、兔(生肖印)等等。
共收有从黄若舟至王介南等92人共100件作品。在此书中的书法名作,或者名重一时,或者流芳百世,或者明珠长埋,都是有的影响和相当的水平的。本书由书家简介、书法作品、鉴赏文字三部分组成,这些书家的作品,基本上一位书家一件作品,及鉴赏文字一篇;但也有少数大家,收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作品。凡是收有两件或两件以上作品的,不仅字体形式不同,而且都是不朽的杰作。至于那些只收一件的名家作品,不是流传有绪的桓赫名迹,就是有代表性或新发现的佳作。本书对楷书、隶书、行书的写作方法,以及纂刻艺术的代表人物、纂刻知识都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总之,本书所鉴赏的那些书法名家作品,基本上包括了一般书法史上所介绍的现代书家及其作品。
《千字文》是我国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识字课本,是一部袖珍百科全书。这本书是周萌先生以正楷(欧体)书写的,其自幼随父习字,后师从南开大学田蕴章教授等,功夫深厚。本书华章妙墨,精心编排;篇后有注释文字,适合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作为习字范本。
书家张森,一九四二年生于浙江温州。原来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光学科技人才。由于家学渊源,自年轻时起,即有兴趣于书法。廿世纪七十年代调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书法创作研究。在数十年的书法研习中,遍读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的名碑名帖,会古融今、放意自得,终于在隶、楷、行、草诸方面,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结合个人的艺术气质和性格特点,创出了书法的新境界,成为蜚声中外的书法名家。 在诸种书体中,张森的书法又以隶书见长。张森的隶书,追求继承和发展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传统与书家个性相统一的艺术之美。
欧阳询,字信本。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本书由书法理论家对其最经典影响力的法帖进行了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鉴赏解读,一册在手,既可欣赏法帖,又可借助专家点评加深理解法帖的妙处所在,是一本的艺术鉴赏图书。
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本书由书法理论家对其最经典影响力的法帖进行了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鉴赏解读,一册在手,既可欣赏法帖,又可借助专家点评加深理解法帖的妙处所在,是一本的艺术鉴赏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