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一天下第 行书 ,但《兰亭序》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后不知所终,现在为人称道的是《虞摹兰亭序》、《褚摹兰亭序》和《冯摹兰亭序》三种摹本。 《虞摹兰亭序》,唐虞世南摹,纸本,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五十七点七厘米。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董其昌在题跋中称 似永兴(虞世南)所临 ,后世遂认定此卷为虞世南摹本。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 天历本 。此卷用两纸拼接,各十四行,排列较松,近石刻 定武本 。清代刻入 兰亭八柱 ,列为。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字伯施,唐越州(今属浙江余姚)人,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道劲。 《褚摹兰亭序》,唐褚遂良摹,纸本,纵二十四厘米,横八十八点五厘米。卷中有米芇题诗,故亦称 米芾诗题本 。褚遂良(五九六-六五八),唐杭州(今浙
智永,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永欣寺,整整住了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寺中,智永深居简出,每日临摹王羲之的字,从未间断。他在屋内备了几只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笔头写秃后就取下丢进簏子里。后来破笔头积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筑冢埋笔,人称退笔冢,可见智永习书之刻苦。当时向智永求书者甚多,常常踏破门槛,于是智永用铁皮裹上门槛,称之为铁门槛。智永书名远扬,是我国历史上既承袭二王书风,又有自己风格的著名书法家。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留传千古的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石门颂/中国书法宝库》精选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书家取法的源泉,被后世尊誉为 书圣 。 《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凡二十七帖,一百三十四行,一千一百六十字。因第一帖帖首是 十七 二字,故名。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其一也。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按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校勘。摹刻甚多,以帖末
《钟繇二王小楷/中国书法宝库》为《中国书法宝库》丛帖之一,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欧体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介绍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贡献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瑾、欧阳询,元有陈绎曾,明有李淳、姜立纲,清有王澍、蒋衡,等等。至清
对二王书法的深入研究是传承书法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二王问题的深入,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单主张从点画的具体形迹上去模仿二王,而且须了解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去全面剖析二王书的成因,并由此去探讨二王书风的当代意义。 这里面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如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微观地讲,还包括当时的笔墨工具的制作情况等。《二王书风探微》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的信息与资料,对传统的理解不是通过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文中疏陋之处,也请方家予以指导批评。
......
翰墨之冠欧阳询、大器晚成的欧阳询、没落的欧阳家族、寄人篱下、默默无闻、老而弥坚、欧阳书舍、后继有人、欧阳询书法艺术渊源、欧阳询的书风分期、兼收并蓄的前期、独树一帜的后期、欧阳询的书法艺术成就等。
本系列图书旨在传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弘扬普及书法文化艺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素养,使广大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中学习传统道德文化,并提高书法艺术水平。每册书前有书写要领,书后还有作者的精选草书书法作品供欣赏。本册内容为《隶书弟子规》。
本系列图书旨在传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弘扬普及书法文化艺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素养,使广大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中学习传统道德文化,并提高书法艺术水平。每册书前有书写要领,书后还有作者的精选草书书法作品供欣赏。本册内容为《草书弟子规》。
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唐代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本系列图书旨在传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弘扬普及书法文化艺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道德素养,使广大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中学习传统道德文化,并提高书法艺术水平。每册书前有书写要领,书后还有作者的精选草书书法作品供欣赏。本册内容为《楷书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识字课本,是一部袖珍百科全书。这本书是周萌先生以正楷(欧体)书写的,其自幼随父习字,后师从南开大学田蕴章教授等,功夫深厚。本书华章妙墨,精心编排;篇后有注释文字,适合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作为习字范本。
《佛遗教经》又称《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涅槃教诫经》《佛临涅槃略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七岁从母入道,游学天竺,遍参名宿,博闻强记,誉满五天竺。后归故国,王奉为师。前秦苻坚闻其德,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兵迎师。途中,吕光闻苻坚败殁,遂于河西自立为王,罗什乃羁留凉州十六、七年。直至后秦姚兴攻破吕氏,罗什始得东至长安,时为东晋隆安五年(401)。姚兴礼为国师,居于逍遥园,与僧叡、僧肇等从事译经工作。 自后秦弘始五年(403)四月始,罗什先后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法华》《大智度论》《阿弥陀经》《维摩经》、《十诵律》等经论,有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自佛教传入,汉译佛经日多,但所译多滞文格义,不与
被唐太宗称之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的虞世南是初唐家之一,他的书法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本书汇集了虞世南传世经典书法多幅,并由书法理论家对其法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鉴赏解读,一册在手,既可欣赏法帖,又可借助专家点评加深理解法帖的妙处所在,是一本的艺术鉴赏图书。
《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中收集了毛泽东在少年、青年、中年、晚年不同时期的大部分诗词、书法作品。从毛泽东童年创作的歌谣,到晚年最后一次吟哦的诗句均收录其中,可谓是当今文化市场上较为全面的一部“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集”,我们在编写《毛泽东诗词书法赏析》时对每首作品都附有诗词的出处和它最初发表的时间和出版单位。并介绍了每首诗词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赏析,而且还配置了毛泽东同时期的照片和其书法作品。并对毛泽东书法作有精确、到位的评析。这将是一部展现伟人艺术的最佳作品集。
小楷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深受国人之喜爱。我国古代书法经典小楷数量之多,数不胜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历代名家小楷系列》是北京艺美联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彦伟先生策划,从历代数千种碑帖中精选出来的小楷经典中之经典。因古人写字繁体异体之常用,为学习者方便,所选每种小楷精选皆同页配上释文。 全套精选十六本,自三国至清,共有四十种经典小楷,排列以年代先后为序。其中,有一种经典小楷为独立一本,也有数种经典小楷合为一本,皆以读者学习和研究方便为编辑之目的。 楷书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小楷是楷书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楷书是特指大楷和中楷,小楷相对于大楷和中楷而独立。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小楷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流变是与楷书艺术同步的。楷书由隶变而来,经魏晋发展,钟繇被后人
《行书唐诗三百首/传世书法经典》所选诗作,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其中包括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等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了全貌。难为可贵的是,该书选用唐诗,都是由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等人的行书字拼凑而成,可以使得读者在陶醉在唐诗意境的同时,欣赏到书法大家的行书书法,一举两得。
2014年度选题初步确定本丛书为30种,今扩为40种。此次撤销5种,增加15种。 此次提交的15种包括《石鼓文》《泰山刻石》《晋唐五代名家墨迹选》《王羲献之尺牍》《王羲之十七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爨宝子碑》《龙门四品》《郑文公碑》《董美人墓志》《智永真草千字文》《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文徵明西苑诗》《董其昌濬路马湖记》《王铎赠汤若望诗册》。这些碑帖法书也都是中国书法目前的经典作品。 “中国书法经典”已出版10种。本丛书的出版,旨在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套具有版本价值的中国书法经典,延伸山东画报出版社的书法产品线,打造山东画报出版社的书法图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