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石门颂/中国书法宝库》精选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钟繇二王小楷/中国书法宝库》为《中国书法宝库》丛帖之一,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是书法初学者的入门佳作。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八大山人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其笔墨凝炼沉毅,苍劲圆秀,清逸横生,风格雄奇隽永。
智永,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永欣寺,整整住了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寺中,智永深居简出,每日临摹王羲之的字,从未间断。他在屋内备了几只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笔头写秃后就取下丢进簏子里。后来破笔头积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筑冢埋笔,人称退笔冢,可见智永习书之刻苦。当时向智永求书者甚多,常常踏破门槛,于是智永用铁皮裹上门槛,称之为铁门槛。智永书名远扬,是我国历史上既承袭二王书风,又有自己风格的著名书法家。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留传千古的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乾隆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册行书《心经》,书于乾隆元年(1736),用笔圆润厚重,遒劲飘逸。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康熙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册《心经》书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初三,为皇太后千秋节所书。其用笔圆厚沉实,结构严谨端庄,以示虔心。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董其昌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清秀中和,恬静疏旷。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苏轼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其用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
唐欧阳询《三十六法》解析与图文互证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陈洪绶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由中可见其执笔中锋运行、回藏提按及顿挫绞衄。
《集赵孟頫行书宋词(2)》是作者于魁荣基于对古人学书经验和学术途径的认识,用集字的方式辑撰了这本字帖,将书法植于诗词的环境之中。本帖共集宋代词一百二十首,集字量大,通过大量的临摹习作的实践,掌握赵字的运笔技能,养成赵字行书的运笔习惯,为创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本书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依托,精选古代名家名诗若干篇,然后将《兰亭序》集成有趣的古诗书法读物。同时,书中还编排有古诗诗意、书法常用款式及集字创作方法,供目标读者创作所需。并附录有智永楷书结体基本规律和笔画书写方法,供目标读者速查补缺。
法书又称法帖,是对古代名家墨迹,以及可以作为书法楷模的范本的散称。中华文明 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成形之书,始于三代,盛于汉魏,而后演变万代。编者敬怀于历代书法巨擎的尊崇,从中选取流传有绪的墨迹名帖,以飨读者。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卒于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故称董华亭;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死后谥文敏,故又称董文敏。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均善书法,人称“明代四大家”,与米万钟齐名,人又称“南董北米”。
《王羲之 丧乱帖 临习参考》由周萌著
王铎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卒于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年),字觉斯,河南孟津人。王铎擅长诗、文、书、画,于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三月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经筵讲官、南京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王铎恪守古法,一生勤奋临池,经历了积累、沉淀和超越三个过程。青年时期,王铎主要师法二王、钟繇,能形神兼备。四十岁之后,王铎的书法作品渐入佳境,如行书《题青山庄五律十首册》用笔清爽,字形雄壮。草书《赠子房公草书卷》字迹连绵潇洒,通篇参差错落,富有韵律美。五十岁之后,王铎的书法作品技法精湛,臻于妙境。他的草书作品《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杜甫凤林戈未息诗卷》《为葆光张老亲翁书草书卷》线条雄健,字形妙奇,如龙蛇盘绕,奔腾飞舞,一泻千里。特别是王铎五十八岁时所作草书《送郭一
《集赵孟頫行书宋词(1)》是作者于魁荣基于对古人学书经验和学术途径的认识,用集字的方式辑撰了这本字帖,将书法植于诗词的环境之中。本帖共集宋代一百二十首,集字量大,通过大量的临摹习作的实践,掌握赵字的运笔技能,养成赵字行书的运笔习惯,为创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
作为中国现当代书法史“海上”帖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白蕉以其醇正的二王书风与深刻的书学见解,为打破碑学独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复帖学的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也对当代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蕉的传世作品以行草居多,楷书较少,篆隶书则 少。其行草以二王为宗,清隽秀朗、淳淡婉丽、潇洒俊逸,直入山阴堂奥。《兰题杂存》长卷是白蕉的代表之作。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印光法师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帖为印光法师手书经典中的其中一部,字字规整,笔笔精妙,全篇一气呵成,颇见功力。
《郭家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目前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并书,楷书,三十行,行五十八字。碑额或称唐代宗李豫书,或称唐德宗李适书。按此碑立于唐代宗广德二年《七六四年》
《八大山人尺牍》为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中的一本,收录了八大山人部分代表性作品,并附释文及综述文章、后人评论。我们精选底本,并充分利用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精心校核,原色印刷,这 有益于临习者 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在历代研究者眼里,《兰亭》版本往往难以措手,古人早有“治乱丝,走歧路”的慨叹。近代以来,还没有人对《兰亭》的整体版本情况与流变史做过系统的研究。全面总结《兰亭》版本已成为书法史和现代书学研究中一个 迫切的课题,本书将努力对此做出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