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马圈湾汉简 的出土,除了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外,对研究书法的演变也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可谓汉代隶书中较为恣纵的 变体 ,其中包含了隶书、草隶、草书多种风格的样式,笔锋清晰俊逸,纤毫毕现,为研究临习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合集)一函三册,精选其中近二百支,分类编排,放大精印,附有释文,以为临习之资。
吴湖帆(1894 1968),江苏吴县人,吴大澂嗣孙。工画山水、花卉,亦工行楷书,收藏宏富,精鉴别,善填词。又精鉴定,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故宫博物院审定委员,家中收藏宏富,继承祖父吴大澂、外祖沈韵初及妻潘静淑家藏品外,大力搜罗金石、书画、碑帖,藏有黄公望《剩山图》、吴镇《渔父图》等剧迹。1956年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本书遴选吴湖帆的精品书画扇面80余件,并作释文,对其中的部分込作局部放大编排。
本书是 入古出新 当代古玺印风展 的作品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副院长尹海龙老师主编,收录当代50余位艺术家的古玺风格篆刻、书法、印屏,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感受。本书是对当下篆刻界古玺印风格创作的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示,对篆刻学习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毛泽东同志在近代文学史上是一座值得世人仰望的高峰。本书精选了毛泽东同志在世时公开发表的诗词三十九首,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具有很强的普及意义。《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前身上海书画社于1977年8月刊刻的木版雕刻书,是继木刻雕版《共产党宣言》之后又一本发扬中国特色传统雕版印刷工艺的书籍,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特影印出版该书,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
《玉门关 地湾汉简书法(合集)》为 简帛书法大系 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三册,其中册、第二册为精选玉门关汉简,第三册为精选的地湾汉简。 玉门关汉简是玉门关遗址(亦称 小方盘城 )及周边烽隧发掘出土的汉晋简牍729枚,内容涉及玉门关位置、出入关制度、中原与西域关系、西北边防制度、丝路交通等,可弥补过去敦煌出土汉简的诸多内容,对玉门关址的探索以及两汉玉门关功能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玉门关汉简时间跨度长,书体多样,内容丰富,我们精选了其中书法优美、保存完好的简牍约一百五十支,可作为书法爱好者临习使用。 地湾简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简牍材料,所见年号集中于公元前81年至公元27年,属昭帝至光武帝始时期内,是肩水候官的各种原始文书档案,记录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情况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 晋人尚韵 的回味无穷、 唐人尚法 的规矩方圆、 宋人尚意 的曲径探幽、 元明尚态 的婀娜多姿,还有 清人尚碑 的朴茂雄健。
来楚生(1903-1975)号然犀。书斋名然室。浙江萧山人。来楚生是继吴昌硕之后,在现当代印坛方面成就 为突出,但其篆刻艺术价值却是在其身后才渐显出来。来楚生书、画、印皆能,篆刻自出新意,开创了一代印风。印以肖形印方面的成就 为突出,其肖形印起步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早期的作品中还略有拘谨的味道,四十年代以后,渐趋于概括、高古一路。他的肖形印题材广泛,生肖、人像、花卉、草虫、故事,成语等,富有时代气息,本书为来楚生篆刻集,多数为肖形印。此书稿对了解来楚生篆刻特点、艺术价值以及生平事迹提供了具体而直观的材料,可以让读者细细品味学习。
说起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的印坛盟主之一的王福庵,人人皆知,但对王氏传人中有出蓝之誉的吴朴堂却知者不多。学者、诗词家陈运彰在六十余年前曾说: 福庵王先生承乡贤之遗风,守其家学,岿然爲海内宗匠。及门多士,经其指授,皆有法度可观。吴君厚庵尤其秀也。 本书选录了吴朴堂先生各阶段的篆刻印蜕逾千枚、边款逾二百面,大部份是首次出版发行的作品,不仅在收录印作数量上远超之前所出版的各类吴朴堂先生印谱,而且尽可能选取清晰的原拓印蜕和边款,采用 下真迹一等 的原色印刷,力求限度真实全面地展现出吴朴堂先生的篆刻面貌。同时,更在编谱体例上进行了精心的梳理。本书按照 诗词闲句 书画鉴藏 名号斋馆 和 附录 分类顺序排版,以方便读者检索查阅。
代表盛唐气象的颜真卿楷书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被称为 颜体 。其《颜勤礼碑》真通篆隶,笔势圆劲,气态质厚,如端人正士,不可亵视。此碑宋时见传,宋人《金石録》《集古録》等书均有着録,但其后石佚,民国年间重新出土于西安。 《颜勤礼碑》特刊用朵云轩藏陈运彰本,帖中盖有数方陈运彰收藏印,另有朱孝臧题签,徐行跋,为民国碑石出土后早期拓本,现首次原色全本影印。 本书附《颜勤礼碑》整拓,以观原作整体神采。
《壬寅消夏录》是清末重臣兼收藏家端方(1861-1911)的书画藏品目录。 端方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托活洛氏,直隶浭阳(今河北丰润)人。他历任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湖南巡抚、出洋考察各国政治大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同时也是清末内府以外最大的文物收藏家。端方的金石书画善本古籍收藏蔚为大观,多重器名迹,全球的知名博物馆几乎都有其旧藏。其金石藏品着录,于其生前已刊行为《匋斋吉金录》《匋斋藏石记》等。而其书画着录生前未刊刻出来,只以抄本形式存在。 《壬寅消夏录》的实际编撰者为缪荃孙。缪氏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于史学、金石书画、版本目录等无一不精。 《壬寅消夏录》四十卷,全书内容详赡,卷一记录晋唐书画,卷二至卷七记录五代宋书画,卷八至卷十四记录元代书画,卷十五至卷二十三
以 心正则笔正 笔谏著称书史的柳公权,其楷书劲健遒逸,自成一家,世称 柳体 。其书法初始柳氏家学,后出入颜真卿,兼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弘,神明变化,遂以方拓峭险,而别开生面。其*负盛名之《玄秘塔碑》笔法刚劲严整,八法具存,如正人端士,特立廷陛而不可屈挠。 《玄秘塔碑》特刊用上海图书馆藏宋代精拓本,清徐渭仁旧藏。 本书附《玄秘塔碑》整拓,可观原作整体神采。
本书收录书画篆刻大师王福厂传世篆刻作品二百余方,其中有印石和印面的作品七十余方,收录王福庵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较全面的作品集。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概述王福庵的篆刻艺术发展过程和艺术价值。书中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王福厂的篆刻艺术年表。本书为研究、学*福厂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来楚生(1903-1975)号然犀。书斋名然室。浙江萧山人。来楚生是继吴昌硕之后,在现当代印坛方面成就 为突出,但其篆刻艺术价值却是在其身后才渐显出来。来楚生书、画、印皆能,篆刻自出新意,开创了一代印风。印以肖形印方面的成就 为突出,其肖形印起步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早期的作品中还略有拘谨的味道,四十年代以后,渐趋于概括、高古一路。他的肖形印题材广泛,生肖、人像、花卉、草虫、故事,成语等,富有时代气息,本书为来楚生篆刻集,多数为肖形印。此书稿对了解来楚生篆刻特点、艺术价值以及生平事迹提供了具体而直观的材料,可以让读者细细品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