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汲黯传》小楷,纸本,朱丝栏,传由元代书家赵孟頫书写。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卷下等著录。书自【反不重邪】起,后缺十二行,由明代书家文徵明补写.明时藏于项元汴家,清同治年间归冯誉骥,后入裴景福壮陶阁。墨迹现存日本。赵孟頫(二一五四-!二三三》字子昂,晚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官至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为元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其行楷尤为著名,秀丽遒润世称赵体,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赵孟頫传世书迹真赝相杂,所谓媚俗流滑者皆是伪品。此《汲黯传》瑰丽挺拔,颇具晋唐风韵。文徵明在跋中写道【右赵文敏公所书《史记.汲黯传》。楷法精绝,或疑其轨方峻劲,不类公书。余惟公于古人之书无所不学,尝书欧阳氏八法以教其子,又尝自题
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书家取法的源泉,被后世尊誉为 书圣 。 《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凡二十七帖,一百三十四行,一千一百六十字。因第一帖帖首是 十七 二字,故名。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其一也。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按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校勘。摹刻甚多,以帖末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精彩纷呈,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青云轩书画馆编著的《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所选的中国历代书法墨迹,均为历代书法精品,大多曾深藏于内府,世人难得一窥真迹。 本书采用经折装的方式,以原大样书来呈现原貌,给读者以真迹感, 感受古代法帖的魅力。
字帖内容精选历代名家的诗词,多为全篇。全书分为楷书和行楷两部分,前半部分楷书配插图,后半部分行楷配经典名句赏析。
靳永主编的《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介绍了,《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 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 ,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这是我国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先生书写的字帖。庞中华的硬笔书法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清新俊美、自成一派,被誉为“庞体”。字帖精选中国古典诗词中流传千古的宋词名篇,配以优美准确的译文,是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习字赏文二者兼顾的优选字帖。
《寿山石印钮:人物》主要介绍了:印章钮饰、钮雕人物技法及题材,包括佛教人物、道教人物、民间传说人物、历史人物、现代人物等。
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孟达文,朱义章书,阳文,正书,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四九八)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上。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之一,经北魏至唐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共雕凿了造像十万余尊,题记中属于北魏或稍后时期的,占有相当数量,其字体就是一般所说的[魏碑体]。这些题 记在早先并不为人们所特别注意,清代乾、嘉以后金石学和碑学兴起,不少金石家都分赴名山仿碑求拓。龙门的造像记就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黄易(小松)仿拓后,始显于世的。据罗振玉《石交录》云:[黄氏*初只拓北魏《始平公造像记》一品,后增《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为四品。]后为人们又增为十品,继又增至二十品。龙门二十品被后人作为龙门造像记中的代表作。但其中仍以《始平公造像记》*为著名。此
《汲黯传》小楷,纸本,朱丝栏,传由元代书家赵孟烦书写。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卷下等着录。书自『反不重邪』起,后缺十二行,由明代书家文征明补写。明时藏于项元汴家,清同治年间归冯誉骥,后入裴景福壮陶阁。墨迹现存日本。 赵孟俯(二一五四-二三一二)字子昂,晚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官至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其行楷尤为著名,秀丽道润世称赵体,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 赵孟烦传世书迹真赝相杂,所谓媚俗流滑者皆是伪品。此《汲黯传》瑰丽挺拔,颇具晋唐风韵。文征明在跋中写道『右赵文敏公所书《史记 汲黯传》。楷法精绝,或疑其轨方峻劲,不类公书。余惟公于古人之书无所不学,尝书欧阳氏八法以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