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园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或称《颜惟贞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唐建中元年(七八〇)立于长安颜氏家庙中。篆额三行六字“颜氏家庙之碑”。碑文四面环刻,碑高三百三十八厘米,宽一百七十六厘米。前后皆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宽四十厘米,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阴额有斋室小记,十行,共九字。原碑今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 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清初精拓本,碑阴斋室小记系其它旧本补配,宋人题记二则亦旧拓本补人。整幅为朵云轩所藏,百年前旧拓。均为 原色全本影印。
《乌程汉简萃编》为 2022 年出版的《乌程汉简》一书基础上,遴选书法较有代表性者 110 余件汇编而成(增补同地出土的木简两枚),通过实物原大、红外线放大的呈现方式,展现其珍贵的文献与史学价值的同时,也为广大书法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简牍临习范本。 乌程汉简于 2009 年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旧时子城所在地,后经整理赖以保存的计有 350 余枚,现收藏于湖州博物馆。这是目前整理完毕的纪年简中时间跨度 长的一批汉简,内容以往来公文、行政事务及公私信牍为主,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领域,包含篆书、古隶、汉隶、章草、今草等多种书体、风格,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两汉时期珍贵的社会、历史信息:从史学的角度,反映出两汉时期湖州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证史补史;从古文献及古文字学的角度,可佐证释诂训字,填补古文献空白
《周慧珺行书古代爱国诗词选》是周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做的力作,此书一经出版,又风靡全国,不断重版,周氏书风又一次席卷全国书坛。
......
本书为中国很具代表性法帖的欣赏与学习系列之一,孙稼阜主编。楷书。为唐人颜真卿书法作品《颜勤礼碑》。分原帖、介绍及释读、技法分析、后学者临作,以及作者书论、前人评价等。特色鲜明丰富,与市场同类型书籍相比,具有接近不同的卓异品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受怀素、杨凝式、《瘗鹤铭》影响,形成奇险的书风。传世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王长者墓志稿》等。本字典将黄庭坚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元延祐三年(一三一六年),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一卷小楷《道德经》。卷首,赵氏绘老子像一幅,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道德经》。 赵孟頫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有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秀丽,字势秀丽娟美,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赵孟頫写小字如同写大字一般,每个细微的笔画都一丝不苟,用笔精到,结体合乎法度,无轻浮、松散之感。这篇小楷《道德经》极大的特点就是平稳方正,没有太多出奇的变化。由于是小楷作品,为了在小空间内避免小气,有些字采用了横向舒展的结体安排,给人一种大气稳重的感觉。整幅字神采奕奕,富有晋唐小楷的意蕴与法度,显示出书家深厚的书法功力。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本字典将颜真卿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拓本作品,因此是版本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鉴于草书的学习者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故“ 单元《孙过庭书谱》基本点画的变化及运用”中只列举了例字,对点画的运笔过程不再赘述。“第二单元《孙过庭书谱》中草书符号的运用”中按照《标准草书》中的对草书符号的诠释,仅释例了《孙过庭书谱》中涉及的草书符号。本书所有例字均从原帖中放大选取。
苏轼(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多者。 《人美书谱 行书 北宋 苏轼 寒食帖 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收录了他的书法作品。
敦煌写经中的南北朝写本相对较少,校改严谨且又保存较好者十分难得,而公元6世纪早期的《佛名经》写本 属凤毛麟角。碳十四的化验结果确定了标准的时间,此件 是已知目前 完整 长的一卷南北朝经书,打破南北朝经书的拍价记录。书法结体舒朗自然,又不失高古淳朴,显示了一种典雅的书卷气。是隋唐时期楷书定型和 成熟前的重要一站。是研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书风交融之有节点意义的极为重要的书法墨迹,这次又将原作的单字进行放大,让读者可以细致的看到南北朝用笔的习惯,也是在写经书中的 ,必将引起书法爱好和研究者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