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
《章法概论》的作者把章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论述了章法是什么,章法与笔法、字法、墨法的的关系,章法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包括分行布白、章法之势、行气、题款、题跋、钤印等等,详细介绍了时间的题写类型和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析了不同的书体,不同类型章法的艺术特色。了古今名作80幅,一一进行了详点,并有释文。 《章法概论》既是一部理论专著,又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可供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参考。
赵孟俯(二一五四!二一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俯天性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作为一代宗师,趟孟俯首先从宋以来忽视『法』而重视『息』、到南宋终使书法技巧更单调而江河日下这一角度切入,并进行反思,认为要复兴魏晋时期的『法』。基于这种认识,他大胆地打出了『贵有古意』的复占旗号,虽然不无偏颇,却为元明书法开一代风气。 这是他在中国书法的第三次变革中的突出贡献。因此,趟孟俯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元代的高峰,也是后世学子师法的楷模。 赵孟俯一生沉浸于古法之中,他的学书之路乃是从艰辛的临古中走出,并努力从古人书法中汲取养分,是天资与勤奋的结合,正如宋濂所云:『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卜看桃李耳。若赵公乃枝头叶底见其活精神者,此未
书法原是生活之必要,但在时代潮流的趋势下,迭遭冷落,竟变成在博物馆里或在书法展览的场合,才会引起短暂的注目!本书《书法美术馆巡礼》,特别介绍了几个有重要书法藏品的博物馆,让爱好此道的读者可以去欣赏历代的书法艺术珍品!
拍摄自己的宝贝,有没有因为摄影知识的缺少而困扰?有没有担心器材不够好而退缩?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随心拍摄,用爱记录,才能让摄影回归本质。 这本书为妈妈们提供了全天候拍摄宝贝的方案。用影像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时刻,捕捉父母才能见到的幸福时光,在未来将它串联起来,我们会看到不可思议的人生风景。 成为孩子的摄影师,从现在开始吧!
本书为“与大师面对面系列”之一,介绍了新闻摄影的基本技法,融合了对摄影大师名作的解读赏析与技法技巧的教授,本书的章节结构与具体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都有精心的考虑与配置,包括各种文体(如访谈等)均有适当的收集。作为一个曾经的诗人,林路先生丰沛的文采与书写节奏恰到好处的把握,以及对于摄影史知识的娴熟掌握,也令本书读来如入山中,一路景色美不胜收。 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学习参考。
在观赏本帖齐白石的行草诗卷及几帧信札中,我们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一、猛利爽捷是齐白石书法用笔的显著特征。齐白石执笔如握刀,落笔斩钉截铁,行笔果敢勇猛,恰似他以冲刀所治的单刀印,大有一往无前、刺破青天般的痛快。在齐氏书法线条的力量中,我们似乎感受到,这是一种气概,一种奇拔豪达的气概,任何艰险都阻挡不住其犀利健爽的笔锋。这种如刀砍斧劈的艺术冲击力,就是齐氏书法笔力的精魂所在。 二、苍莽生涩是齐白石书法用笔的根本内涵。齐白石的运笔,并不是在纸上二回而过的,由于他以刻石的功力来写字,因此留在宣纸上的笔痕,住往具有印石在被镌刻时所产生的爆裂的效果,这种颇具金石味的线条,在艺术视觉上更增添了几分苍莽生涩的感觉。古人常以“锥划沙”、“屋漏痕”等来形象地比喻运笔的力量感,齐白石
《中国传统书法常用字楷书字典(一)》收录了历代书法家墨迹及碑版法帖中的楷书字体,所选例字采用碑版法帖中的字形,还原书家墨迹原貌。通过拼音、部首查字法和检字表、正文所注释的文字采用繁简对照的方法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中国草书大字典》文字采用繁體字。故如首文“范”是姓氏之“范”,非“模范”之“范”的简化字,《中国草书大字典》首文“范”、“范”分列。古碑帖中的異體字,《中国草书大字典》原则上收录在楷书正體首文下。如“游”、“遊”,《中国草书大字典》收录在“游”字首文下。相近字形车字,其草书字型往往相同,如“波”、“彼”,草书字型多写作“波”,《中国草书大字典》则按原帖文義所属字,分类收录。有些字在字义上有区别,但在行草书的实际应用中又经常是混用的,如“籍”舆“藉”,原则上按直观方法歸类编排。
黄自元自幼学习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又师法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家。从创作《楷书千字文》到《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研习书法的行进脉络清晰可见。《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即本版《黄自元楷书九十二
本书内容以硬笔设计为主,但兼顾了软笔设计,另外还提供了不少量的标识设计以供参考,总之是由作者本人所创作,这也可称得上是区别其他同类书的一大特色。书中所讲的新技法仅两个方面,只有“井口”那么大,但本人的几百帧作品和、的设计技法的力度,又像“井”那么深。有人说“抵万金”,又有人说“是每个人的图腾”,但愿你能签出自己有个性的美观潇洒的名字,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科学性的分析了楷书的间架结构,该帖承接了欧字用笔和风格,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构架结字的法则编成通俗易懂的九十二条口诀,再附以字例说明,由此而成为书法入门蒙本。竟达到了家喻户晓,学书之人案头的程度。附一篇黄自元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
本字典选字标准.上起魏晋南北朝,下到清代,千余种碑帖,,选出近万字.篆书字形高古,习之不易,临写时以方当圆,定下心来写. 一、 标准 1.规范。选完整的字,残缺的字不选; 2.大小划一; 3.改成墨迹,更加精准。 二、 六迹 选取六种书法大家的字,可以看到字的形态的变化,了解其历史变化脉络。 三、 四种查阅方法 总字表本字典选字标准.上起魏晋南北朝,下到清代,千余种碑帖,,选出近万字.篆书字形高古,习之不易,临写时以方当圆,定下心来写. 一、 标准 1.规范。选完整的字,残缺的字不选; 2.大小划一; 3.改成墨迹,更加精准。 二、 六迹 选取六种书法大家的字,可以看到字的形态的变化,了解其历史变化脉络。 三、 四种查阅方法 总字表 总部首 部首索引 拼音索引 四、 功能 1.查阅方便; 2.欣赏功能; 3.临摹功能; 4.教师演示功能。
一、本书收字以魏晋、唐、宋名家墨迹为主,兼收金、元、明、清著名书家墨迹。 二、本书收常用汉字三千二百个左右,总计收行书字迹近二万枚。 三、每个汉字,最多只收九枚行书字迹。 四、本书收宋代以前之拓本墨迹,均翻成阳文。 五、本书收宋代以后书家字迹,大都从墨迹本中选出。 六、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书法爱好者。
宋元丰五年(一○八二年)农历七月十六日晚,被贬谪于黄州的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后写出的《赤壁赋》一文,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叙事、绘景、抒情、议论地结合在一起,为后人留下这一名篇佳作。第二年,应好友傅尧俞(钦之)之请,苏轼为其精心抄录下《赤壁赋》全文。 这件墨迹是苏轼楷书的代表作,其运笔古拙内涵,非其寻常法书可比。明代书家董其昌在卷后题跋:『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 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此帖为纸本,纵二十三点九厘米,横二百五十八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答稿民师论文帖》,是苏轼于宋元符三年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书札,信中阐述了对文学谴词达意的见解。 此作是苏轼晚年的代表书作,其书法老练稳重,肉丰而骨劲,有淳古之气。此帖纵二十七厘米,横
本书是面向大众的普及型书法读物,围绕中国书法的行书作品,讲述其艺术水平及创作背景以及一些关于本帖不为人知的轶事,每篇名帖附有高清大图、原文、注释、集评和古琴配乐。
以往的书法批评,多为大而化之,不细究作品存在的具体问题,令广大读者读起来有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之憾。本书作者站在书法史的高度,从艺术自身的艺术品位、技法品位出发,对近现代数十位书坛名家的作品进行直观、准确而又合乎情理的透析与点评,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作品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实事求是的批评,减少了人们对名家作品的盲从,旨在提升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辨析水平与鉴赏能力。 对名家作品作直观的论断与评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尝试。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书法界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尤其是书法界、书法理论及美术批评工作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善意的批评及改进意见,以期将这项工作更深入健康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