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字帖大全》是一本颜体书帖合集。主要收集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重要的行、楷书名帖,为大家集中展示了颜体书法的大面貌,便于喜欢颜体的书家对颜体书法的临摹与研究。读者可以从时间发展,看到颜真卿书体的学与变,直观感受颜真卿书法的形成、发展以及艺术魅力。 本书将颜真卿的字帖分为楷书与行书两个大部分,分别理出了颜真卿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碑帖,并对每一个碑帖都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明了其创作背景与基本特点,方便大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本书 适合学习与研究颜真卿书法的广大读者作为学习研究资料使用。
周慧珺的突出成就不仅在楷法,而且流溢在她的行草书上。她学行草始终徘徊于魏晋唐宋之间。年轻时学《兰亭》,一临就是数十通,草书则醉心于黄山谷、智永、孙过庭、高闲、旭素、二王,行书则独钟情米芾。她临摹时力求于形似中笔法,每临一帖,几可乱真,但更可贵的是她并不以形似而自诩,而能遗貌取神,化裁增损,并由博返约,融会贯通,而白成一格,如蜂之采花,酿成其蜜,这正是她的聪明之处。她作行草时,解衣盘礴,如郢匠运斤,有一种磅礴万物、挥斥八极的气势和力量,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汩乎其来,沛然而不可止遏,既沉着又痛快,笔笔从腕力中析出,毫不凝滞,观其作品,使人于不可言传的意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章法布局上,她追求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奇正错落、浓淡枯润、疏密虚实的统一,她的行草若流电激
本书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部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临习指导普及图书。全书从甲骨文开始,历述篆、隶、楷、行、草、硬笔书法的特征和欣赏方法,兼及篆刻艺术的相关知识。立足于审美的感悟,带领读者领略汉字书法之美。 本书在书法鉴赏方面介绍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书法的形质层面以及神采、格调、气息、韵味等精神层面的特质。兼而论及书法家的人生历程、性格、审美追求、学书道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情况,并在鉴赏的基础上,对临习书法给予一些指导。
自秦汉而远,善书者众矣。晋唐之间,贤圣继起,妙迹各著,蔚成经典。宋元以降,大家辈出,操觚立言,流派纷呈。为政者以已之务,全力以昌;研究者著录阐析,付之入篇章。书法由致用而竞美,风貌繁衍出新,汇为中国文林白居易。 张旭光的书法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苍茫大气,元气淋漓,真气弥漫。他的书法继承了汉韵的古朴雄浑,魏晋的文雅精致,盛唐的开张扬历,宋元的文人情调,明清的展大求变;他借鉴了西方视觉艺术理论成果,在典正传统的基础上,从线条质量、结体方式、章法构成、黑色运用等诸多方面,探索了书法形式上的可能性和表现性。正如其言:“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长河中去开掘,开掘出现代审美的洪流。使我们的创作,既从传统长河而来,又站在时代潮头之上,即古即新,走向未来。”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不断升华。
对联用字主要选自汉隶《曹全碑》,选字严格,处理精当,能充分体现《曹全碑》风格特点。对联章法美观、和谐,书法爱好者可用来临摹学习,也可作为创作参考。对联共88幅,内容由诗词、楹联专家姚泉名老师全新编写,分为分为“普天同庆篇”“国泰民安篇”“恭喜发财篇”“福寿康宁篇”“丰年有余篇”“高情雅趣篇”6类,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可充分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
《在昔篇》是杨沂孙苦心结撰的一篇重要书学论文,以四言诗的形式,讲述了古文字书法的历史,讨论了文字学与古文字书法的关系,评点了历代重要的古文字学家和古文字书法家,提出了自己在古文字书法方面的独立见解。作者擅长古文字书法,他非常重视这篇用韵文形式写成的书学论文,所以亲自用篆书写出。他的儿子在杨沂孙身后将它刻板锓木,以字帖的形式流传。这是《在昔篇》这篇重要文章的版本。 很多学者久闻有这样一篇重要的韵文,但因为流传不广,很少有人读到。我们据以出版的底本,是清代末年的一个初拓本(原拓本高365mm,宽185mm;版心高282mm,宽154mm),后有吴大澂的小篆跋,阳湖赵烈文的魏碑体跋尾。此拓本保存完好,字口清晰,可称善本。此次据初拓本原大版心影印,成品尺寸宽200mm,高330mm。前附靳永所作《古文字书法学的重要文献
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性格狂放不羁,故人称「张颠」。他能诗善书,尤以狂草。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昊剑舞,时人称为「三绝」。「古诗四帖」传是张旭以五色彩笺草书的四首古诗,前两首是梁代诗人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诗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岩下老翁四五少年赞」。
清光绪四年(1878),赵之谦为在江西任职的李文敏篆书《群书治要·三略》,冀望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文敏,字少頫,又字捷峰,陕西西乡人,时任江西巡抚。这件篆书八屏气度恢弘,每屏纵一百七十四点四厘米,横四十三厘米,八屏总计篆字三百零六个,字高近半尺。赵氏五十岁书写的这件精品力作,可谓人书俱老,亦是其晚年代表作。 二十世纪末,日本二玄社曾单色出版过这一书作。在西泠印社二〇一〇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这件作品以二十八万元至三十五万元起拍价拍卖。本书虽为八开印本,仍未能原大印出此作,还望读者见谅。
在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的书法艺术中,北魏时期(公元三八六——五三四年)的碑刻书法艺术久享盛誉。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书法史上有“魏碑体”的称誉。“魏碑体”基本属于楷书(亦称正书、真书)书体范畴。《龙门二十品》是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为“魏碑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碑具有独树一帜的境界,并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册均取原迹或尽可能的拓本和复制品拍摄,电分制版精印,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实的艺术感受,以利于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形象和气质。
该书在编辑上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它的实用性强,符合初学书法者的需要,使用方便。编写这套字谱的作者都是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的教师,他们不仅是勤奋的书法家,创作有成,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能从书法教学的实际出发,博采众长,能切合学生学习书法的实际分析讲解,这样就有了针对性,对症下药,就能把病治好。他们分析的语言中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他们告诉你学习书法的难点在哪里?容易忽略的地方又在哪里?克服困难,改进缺点又该怎么样去做?这样有的放矢,会使初学书法的朋友得到启迪,有所收获。 其次,该书在编排上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易学易教。例如在《勤礼碑》这册字谱里,笔法部分先讲横画,次讲竖画,一横一竖合起来就是“十”字,接下来讲撇画,加上一长撇,就是“在”字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