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控笔训练》《高效练习49法》《符号化练字》《连笔符号口诀》《一行美文》《你的名字2册》 行书控笔训练:以线条连写为主,相比楷书的线条,不只是单一的简单线条练习,而是更强调连写,旨在练习书写的连贯性。另我们的控笔线条和符号相联系,内容安排合理,过渡自然。 高效练习49法:运用49个口诀,快速调整字体结构,直观易懂,高效写出漂亮字。 符号化练字:书写提示 技法图示 练习,让复杂连笔变简单,画符号就能练行书! 连笔符号口诀:24个连笔部首简化行书,高效易学,写好更写快 另有练字打卡功能,有诗词美文,百家姓和常用姓名实战练字。另配视频教学,高效练字。
《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墓志铭》,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刻,志石为灰白色石质,方形,下半部稍有断裂残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高65.2,款67.4厘米,34行,每行33字,共1034字,1919年洛阳城北安驾沟出土。
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书法家极具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并且还可以领会到大师们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笔墨技巧融会贯通的,从中受到启迪和艺术熏陶,激发灵感,学习技法。目的在于为那些掌握了书法技巧,渴望进一步提高、创作出艺术水准的作品的书法爱好者提供技术性支持与帮助,助其在书法创作和书法艺术鉴赏方面踏上快速成功之路。
张即之行楷妙绝南宋。此册张即之书《佛遗教经》,为一纸本手卷。高二十八公分,长八六七·九公分。乃其晚年书法精品。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轻、重、疾、徐,相映成辉,披览之下,顿觉奇趣横生,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一字之中笔画粗细明快,伸缩舒展皆而作,却又不失法度,骨格清奇。善于变形却又在情理之中,使人觉得熟而不俗,健而不僵,古而不怪,活而不滑,既有唐人之遗韵,更多自家风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有宋一代楷书名作。
本产品包括心经117个非重复字,米字格定位,并附有欧阳询、苏轼、弘一法师、溥儒的同字楷书,王羲之、赵孟頫、文徵明的同字行书。扫码可观看教学视频。 附赠光盘为手抄心经视频教程;光盘内容由亲口讲授,亲笔书写;《心经》117字非重复字单字精讲+1课章法讲解。
《草书解读与书写规范》是以今草为原本,不涉及章法布局、墨法等,单从它的书写特点,选择一些草字为例,做些解析和识读,而从中找出它的基本规律及其书写规范,以帮助初学者能够从繁杂浩渺的字海中看出些眉目,找出些窍门来,从而正确地识草、辨草、记草,为我们临碑摹帖起到的辅助作用,或者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能够规范地书写草书,这便是《草书解读与书写规范》的主要宗旨和功能所在。
欧阳询唐代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早期书学王羲之,后来渐变其体,正、行书笔力险劲,自创一格,人称“欧体”。与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并称,初唐书家。 离騒是《楚辞》的篇名,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作品内容以反复倾诉他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并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及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宝库内容丰富,从商周甲骨文、青铜彝器款识,到周秦两汉魏晋简牍帛书、汉唐碑版铭志、宋元明清墨迹,琳琅满目。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临摹古代书法作品的迫切要求,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我们在选编出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之后,又精选地下出土的春秋战国至两汉魏晋时期的简牍帛书,推出新一套《简帛书法选》。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简称《圣教序》,唐高宗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立于西安弘福寿寺,行书2400余字,后藏于西安碑林。碑的内容包括唐太宗和太子李治为高僧玄奘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统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弘福寺僧人怀仁唐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开始,经历24年之久,运用灯影放大、缩小和裁切、割接等办法,集皇室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而成文,后镌刻成碑。由于从唐代年藏王羲之真迹中摹出,较为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王书原貌,被认为是王羲之真迹得以较系统流传的重要依据,故历来为书家和学者所重视,并被认为是学习行书的范本。
王宠,字履仁,後改字履吉,虢雅宜山人。舆祝允明、文徵明、陈道復一道,被人们稱焉“吴中四才子”。其害上追晋唐古法,以古拙取勝,拙中藏巧,自创空璺古雅,疏宕遒逸之书风。明代嘉靖五年,王宠应朋友之请,音绿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作十二首。據书家在卷後跋语中讲述,此作用纸为吴中新制蓝色粉纸。全卷从二十八黠一厘米,横六百三十五黠六厘米,现珍藏於上海博物馆。
趙孟頫在《蘭亭十二.一跋》中說:;日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古人由于交通、通信、印刷等的相對落後,一件書法佳構能真正睹其真容,置諸案頭供臨習的機會并不是人人都有。至如《淳化閣帖》那樣的彙刻帖,也多是『分賜大臣』,到元代趟孟頫時,已是一套難求了。趙孟頫之言,已足見欲得佳碑帖敷行之不易。 現代印刷技術空前發達,其印製法帖逼真之程度,遠過古人雙鈎填墨及彙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與縮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現書作的精神風采。這是極方便于書法的學習的。鑒于此,我們選编了一套放大本法帖。首輯、第二輯中包括《大盂鼎銘文》、《散氏盤銘文》、《毛公鼎銘文》、《虢季子白盤銘文》、《張玄墓志》、《崔敬邕墓志》、《張芝冠軍等五帖》、《鍾繇薦季直表》、全旦示表》、《王義之傳本墨迹》、《王
《散氏盘铭文》,西周厉王(公元前九世纪)金文,旧藏乾隆内府,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笔势雄强,气象宏伟,全盘三百五十七字,每字间架疏密变化有致,用笔藏头护尾,所以临写时笔画的起、收处以呈圆形为好。本书将《散氏盘》文字集为联语,使我国独有之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成为合璧,因其既有文辞,又有书体,可谓书文并茂,相得益彰。就习书者而言,可作为其由临习到创作的津梁,使碑刻书法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谢无量(1884—1963),原名蒙,号希范,字无量。1884年6月28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官宦家,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3年至1904年去日本学习,1906年担任《京报》主笔。1909年聘为四川存古学堂监督,同年10月在四川咨议局撰《国会请愿书》。1912年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五四”运动期间著述有《马致远与罗贯中》、《楚辞新论》、《古代政治思想》。三书为孙中山所赞赏。1924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特务秘书。1926年至1927年转任南京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教授。1930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7年在香港卖字为生。1940年任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常与老友马一浮诗歌唱和。1949年应熊克武之邀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解放后任四川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馆研究员。1960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63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一生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
学书必学王羲之。然而,王羲之真迹,早已只字无存,幸好唐、宋时代摹写本将其风貌留存下来。这些极为珍贵的摹写本,有的散见于故宫博物院以及其他一些博物馆,包括台湾,有的则流传到日本国。编者经过多年努力搜集,现将这些摹本墨迹汇成一书,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习。 「姨母帖」、「初月帖」是王羲之一门书翰卷中的一部分,其纵为二十六点三厘米,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雨后帖」纵二十五点七厘米,横十四点九厘米,藏于故官博物院。「远宦帖」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二十一点三厘米,「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合为一卷,其纵二十五点八厘米,横四十七点八厘米,「快雪时晴帖」纵二十三点八厘米,横约二十四点三厘米,褚遂良摹「长风帖」卷纵二十七点五厘米,横四十点九厘米,褚遂良摹「七月帖」纵二十七点七厘米,横二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