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史墙盘铭集联句》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最完整的一件西周青铜器,是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瑰宝之一。此盘在地下沉睡近三千年,由于古人窖藏技术的高超,以及现代挖掘者的聪明智慧,才使得盘铭出土无损,铭文光鲜如新,字迹形体完整无缺,在历代出土的众多金文中极为罕见,对研究古人先写后铸而成形的铭文原貌,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并能透过铸造的字体轨迹,展示出墨书的韵味,给当代书家研习金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帮助,是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一件重要标准器皿。
本书选了一百首内容健康、人们喜闻乐见的古诗,请著名书家用篆体书写,每页一首,每首都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来创作。由于该书的对象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所以从所选内容到创作的形式、风格都注意到了通俗性与普及性,作品不但要体现出篆体的创作共性规律,而且体现着书家的创作个性在创,作品中不但涉及到字法、章法、墨法等各方面,而且要在统一中求变化。
大16开128页软精装,除拓本外铜版色彩色精印。本书收居延汉简、永元五年简书、张芝秋凉平善帖、吴皇象文武帖、索靖月仪帖、陆机平复帖、孤不度德量力帖、济白帖、出师颂、邓文原急就章、康里巙巙书李白古风诗卷、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宋克急就章、清傅山诗文册页等历代章草名帖,附释文。
《王茁中山王篆书千字文(精)》为广西著名女书法家王茁的精品新作,书中以《千字文》为创作内容,以篆书书写而成。全篇书写流畅、结构严谨、造型丰富、秀气挺拔、结体尖细、到位,用笔熟练精妙、方折劲峭、平稳,字体疏密处理得当,线条圆熟优美。总体气象可谓神满气足,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视觉上既流美又端凝,始终能吸引欣赏者的目光。 此书的出版,可让读者欣赏到优美的篆书字体,同时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篆书千字文创作内容。
祝枝山,名允明,字希哲。因手上多生一指,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江苏吴县人,生于一四六○年,卒于一五二六年。为明代书法家。青年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有吴中四才子这称。一四九二年中举,曾出任应天府通判,因此时人又称他祝京兆。著有诗文和杂著多集。据《明史》载,其五岁时即能书写径尺大字,后尤善草书。学张旭、怀素、黄庭坚,并能出新。 此卷草书,纸本,纵三十一厘米,横一千零一厘米。书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气势雄强,书、文并美,为祝氏晚年精心用意之意。卷后有黄省曾、文徵明等跋。原卷藏上海博物馆。
《史墙盘铭集联句》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最完整的一件西周青铜器,是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瑰宝之一。此盘在地下沉睡近三千年,由于古人窖藏技术的高超,以及现代挖掘者的聪明智慧,才使得盘铭出土无损,铭文光鲜如新,字迹形体完整无缺,在历代出土的众多金文中极为罕见,对研究古人先写后铸而成形的铭文原貌,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并能透过铸造的字体轨迹,展示出墨书的韵味,给当代书家研习金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帮助,是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一件重要标准器皿。
在文字的书写方面,从广义的角度讲,不论篆、隶、真哪一类字体,都有楷写法、行写法和草写法。楷写法是一种可供作模楷 的标准体写法,早在商代已出现,甲骨文和商金文作了证明。行写法是一种流便书写体的写法,在战国的楚文字中大量存在。草写法是一种将结构简约概括并多作连笔处理的书写体,在汉代之前已萌芽。 从东汉前期的明帝开始(公元五八年),由于明帝喜爱草书面为使用草写法起了提介和推广的作用,草写不9地于是成了一种流行的写法,草书成了类流行的书体。其后经过不断的发展,汉代的草写法便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期。书于东汉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一四○四年——一四二年)的《永元器物簿》,就反映了汉代草写法成熟期的真面目。《永元器物簿》,在书写方面以草写法为主体,间用少量行写法,用笔圆劲秀润,点画飞动活泼,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公认,中国的绘画传统也同样博大精深。纵览世界绘画艺术史的诸类传统,无论是在绘画作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方面,在见诸于文字记载的艺术家的数量方面,或是在涉及绘画的美学问题的复杂性方面,以及长期以来所出现的论述绘画的典籍的深奥程度方面,只有中国可以与欧洲相比。 把中国画称为“鉴赏家的艺术”可能会造成误导,但就总体而言,在表现意象方面中国画确实不像典型的欧洲绘画那样直接有力。不过陌生的艺术一开始往往总是难于为人理解。思考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一件事:一次,我陪同一位刚到美国不久的中国画家和鉴赏家在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的欧洲画廊参观,画廊内陈列有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前到毕加索的画作。我听到他抱怨说这些画看起来差不多一个样,且笔法变化不多。本书的目的在
《历代史家书法字典-汉碑书法字典》,介绍了汉代书法作品。
楼兰,位于新疆罗布泊的西北岸,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一度既有名而又非常重要的城邑,曾经是三国魏、西晋和前凉的西域长史治所,是前秦、后凉、西凉的军事重镇,后来被废弃。 在清代之末,楼兰古城遗址被发现并遭到多次盗掘,先后出土了佛像、钱币、纺织品、漆器、木器、金属制品、琉璃制品、渔制品、渔猎工具、印章和文书等大量古器物,其中文书的数量最多。那些文书,通常被人们称为楼兰文书,有时还被人称为楼兰遗墨。 楼兰文书主要是当地不同之时的行政机构和驻军的公文公私往来信件。它们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涉汲了楼兰城的驻军、屯垦、户籍、水利、贸易、法律、仓库、医疗、邮递、契约、手工业等诸方面的情况,还涉及了楼兰城与敦煌、酒泉、姑臧、焉耆、龟兹、鄯善和高昌等地的联系情况,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稿系敦煌写卷墨迹精选丛帖。内容包括《道行品法句经》《三国志·步骘传》《打扮涅槃经残卷》《大慈如来告疏》《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成实论》《贤愚经》《因明入正理论》《大方等陀罗尼经》《文选运命论》等约20种,是从敦煌写卷墨迹中精选出来的精品,对书法爱好者有着极好的启迪作用,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本图录是“中国书法千年展”中宋、元、明、清部分。展览是为迎接“千禧”年由中国文联发起组织的,有关这一部分作品,均从我院藏品中选出。遵照展览组委会的要求,我们将参展作品稍作充实,编辑出版了这本图录。宋、元、明、清四个王朝,前后相继也将近千年,故书名仍日:“千年”。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书家林立,我们从中挑选出九十三位有代表陛书家的作品一百件,可以略观时世书风之变。 李建中(945-1013年)是率先进入这个千年的代书家,也是宋代初年的书坛代表人物。也是宋代初年的书坛代表人物。书评家多将他二人并列,认为其书法相类,仍然保持了唐人余风。而二人李北林南,李肥林瘦,书风迥异。谓李“清丽圆熟,姿态横生”;深厚温醇,有盛德若愚气象”;林则“结体峭颈”;“瘦硬通神”,“无一点尘俗气”。李虽曾为
本书稿系敦煌写卷墨迹精选丛帖。内容包括《道行品法句经》《三国志·步骘传》《打扮涅槃经残卷》《大慈如来告疏》《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成实论》《贤愚经》《因明入正理论》《大方等陀罗尼经》《文选运命论》等约20种,是从敦煌写卷墨迹中精选出来的精品,对书法爱好者有着极好的启迪作用,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