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沈尹默(1883~1971),是我国的学者、诗人,更是一位中国现代史上载入史册的划时代的书法宗师。 《微距下的沈尹默系列之五:沈尹默行草七种》是沈老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以行草创作的“简斋诗两首”等七幅作品。怎么才能掌握笔法?细看历代法书名家墨迹至关重要。沈尹默也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故宫开放得以观摩晋唐宋法书名作,这使其“得到启示,受益匪浅。”其书法才“突飞猛进”的。 《微距下的沈尹默系列之五:沈尹默行草七种》以放大原真迹体现出了用笔“纤微向背,毫发死生”的奥妙。
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本书辑录三人所书的《赤壁赋》,楷、草、行三体风格各异,神韵独具。苏东坡的行楷书隽秀端庄,工整大方,刚柔相济,整体结构严谨平稳,富于变化,无呆板笨拙之弊病,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祝枝山的草书,笔法纵逸,挥洒自如,气势雄强,结体劲练,用笔变化多趣,为其晚年用意之笔;而文徵明的行书端劲蕴藉,行云流水,其书早年从苏东坡入手,后参合米芾、黄庭坚和王羲之的书法笔意,淳和圆熟而不失清劲,整体超然飘逸,清新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