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昆》收录了柯军近二十年来导演、表演的七出先锋昆剧,包括导演阐述、剧本、对谈等。其中所收先锋昆曲作品包括以下七种:《余韵》(2003)《浮士德》(2004)《藏·奔》(2006)《新录鬼簿》(200
行书是中国书法中实用性和艺术性统一和最为的一种书体。古人云:楷如立,行如趋,草如走(跑),趋,即走之意,走潇潇洒洒地走,悠悠闲闲地走,而行书字体正是在书写便利的同时具备了潇洒飘逸活泼多姿的特色,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两种,偏于楷书,称为行楷,偏于草书,称为行草。王羲之、李邕行书作品行楷居多,王献米、米芾的行书作品行草居多。 王羲之、王献之、李邕、米芾是历代公认的行书大家。他们的行书既有机同之处,又风张迥异,各有千秋。 五羲之、字逸少晋代人。其行书结体用笔均出于自然而又极尽变化确立了后世行书结体典范,后代行书大家无不取其道行之,本套丛书中羲之行书选用了《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此碑虽为怀仁集王字,但却是羲之存世书迹的珍品,集中体现了王字行书的风范,是为行楷作品。 王献之,字子敬,羲之
“砖铭书法大系”自2020年本社出版的《中国砖铭全集》近七千种中国古代砖铭中遴选千余种砖铭编辑成两函八册,上函为两汉三国砖铭,下函为两晋至宋元砖铭,集中体现砖铭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合集)》是丛书的 函,即《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一)》《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二)》《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三)》《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砖铭书法这个极为庞大的“族群”中两汉砖铭可谓蔚为大观。西汉、新莽时期的砖铭书法, 明显的艺术特征,在于对结构与书写的自然表达,这与后世书体成熟、书体剧烈演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过于求奇、求怪、求装饰的出发点不同,此时书法的整体面貌,在极大程度上还是体现在对法度之内自然状态的自由追求。东汉砖铭 为经
本研究从众多馆藏碑帖善本中遴选了十五种学术价值 的宋元拓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考证、图像分析、数据统计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尝试全面、系统回顾馆藏碑帖、特别是宋元拓本的的入藏过程,梳理馆藏宋元拓本收藏格局形成的历史脉络。其次,对馆藏宋元拓本进行了全景式的整理,从拓本的题签、版本、题端、钤印、题跋等几个构成碑帖拓本的主要学术要素入手,力争全面呈现馆藏宋元拓本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内涵。再次,为了 加准确地对馆藏宋元拓本进行学术评价,将馆藏置于 外宋元拓本收藏现状的大背景下,尽量勾勒出国博馆藏宋元拓本与其他现存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自身特色。
王宠小楷写得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县人。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书法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
《历代名家篆刻字典》是我社『历代名家书法字典』系列的延续产品。我社《历代名家楷书字典》《历代名家行书字典》《历代名家草书字典》《历代名家隶书字典》《历代名家篆书字典》出版以后,深受读者欢迎。本书共收字头三千余字,范字三万余条,详尽收录了甲骨文、金文、古玺、汉简、汉印、封泥、古钱、砖瓦、《说文》以及元、明、清、民国以来篆刻诸名家的范字。可谓是集古今,汇诸家,洋洋大观。翻阅此书,既可明篆刻之源流,探诸家风格之演变,又可供鉴赏,资创作。而且本书制作精良,价格低廉,是一部较为完备而实惠的工具书。为了方便读者查检,我们还精心编制了『部首索引』和『笔画查字表』,分别编排在本字典的首尾。本书编制了《部首索引》、《笔画查字表》。
《书法异体字典类编》丛书共分篆、隶、草、楷、印章等五种,本书为隶书异体字分册。该书收录常用字的隶书异体字形,取宽泛的异体字概念,主要着眼于字形的差异,其次兼顾字形的艺术性。字头取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拼音为序排列,根据版面需要,个别字在前后两三行内适当调整。部分常用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时通行繁体字合并而来,本书则分立字头,以求简明,便于读者使用。书本所录字形,主要采自简帛、汉碑和知名书家的作品。适合广大隶书异体字学习者参考学习。
《经典古诗文原味系列:品宋词繁体习字帖》所选文章均为经典古诗文名篇,请书法名家以繁体行楷抄录,辅以简体版本的对照以及择要解说,旨在方便读者练习繁体字的同时,品读经典诗文,以求寓教于乐,温故而知新。
徐正濂先生当代 篆刻家、书法家,其印章风格取法黄牧甫、齐白石、来楚生等,刀法简明率直,其书其印皆奇崛凌厉张力十足,具有强烈独特的个人风貌,是海派艺术的代表。 《徐正濂行迹选》一书分为书法篇、篆刻篇、文字篇、岁月篇四部分,其中书法篇收录了徐正濂近年创作的篆书书法作品七十件,篆刻篇收录几十年来创作篆刻作品七十件,文字篇收录多年来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考证与哲思十余篇,全书展现了先生年届古稀在书法篆刻之路经行之足迹,集中体现了其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探索与成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王宠小楷写得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县人。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书法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
本书首版于2001年,自2010年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修订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截至今年3月,平装版第22次印刷,精装版5次印刷,加上此前几版及多个语种的海外版本,累计重印三十余次,印数逾二十万册,在书法理论类图书中创下了较高的销售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典藏版)》是 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典藏纪念版。 《书法有法》是孙晓云女士结合自己数十载书写经验对书法笔法的思考沉潜之作。书稿一大特点是文本叙述通俗易读,揭开传统书论晦涩术语之面纱,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以深入浅出的随笔体探讨了执笔法等书法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所配图片伴随作者思绪证史说“法”。书法爱好者可从中一探传统书写笔法之奥妙,大众读者亦可窥我国书画艺术之瑰宝。
“砖铭书法大系”自2020年本社出版的《中国砖铭全集》近七千种中国古代砖铭中遴选千余种砖铭编辑成两函八册,上函为两汉三国砖铭,下函为两晋至宋元砖铭,集中体现砖铭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合集)》是丛书的 函,即《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一)》《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二)》《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三)》《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砖铭书法这个极为庞大的“族群”中两汉砖铭可谓蔚为大观。西汉、新莽时期的砖铭书法, 明显的艺术特征,在于对结构与书写的自然表达,这与后世书体成熟、书体剧烈演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过于求奇、求怪、求装饰的出发点不同,此时书法的整体面貌,在极大程度上还是体现在对法度之内自然状态的自由追求。东汉砖铭 为经
在世界文明史里,以文字作为表现对象的独特艺术,只有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绚丽多姿。那一串串闪光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激励着我们的时代精神。在古代,"书"字兼有文字和书法两层含义:文字书写得清楚、正确,用于实用交流;书法则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象形是汉字的构造基础,可随着历史的进化演变,汉字变得越来越抽象化和符号化。有趣的是汉字形体结构的丰富和线条的多变,却给书法艺术创造了一个广为驰骋的天地。据郭沫若先生研究,"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今天,书法艺术仍旧受到尊崇和喜爱,成为人民大众的艺术,也和书法艺术从文字的实用逐渐过渡而来是分不开的。了解了这个背景,人们就会理解,学习书法和练一手好字成为中国人从小到老的终身学习课程,当然这也是我们出
本书是将清朝书法家何绍基的文字分类整理而成的字典。为了收集文字所查找的文献资料多达145种,仅手写的资料就收集了很多。在编辑的初期,我们粗选了四万三千余字,按照各种字头分类。最后,在比较对照了同一资料中类似的字体、笔风之后,选择了秀的部分。 字头的配列原则上按照康熙字典为准则,精挑细选了3830个字头,所举字例更超过两万四千字。 每个词条下面的文字依次收录了其楷书、行书、草书、以及隶书的不同字体,而且每个字体 都明确地标明了出处。至于这些文字的来源,我们都是参照了过去有记载的资料得来的。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我们原则上没有进行改动。但是,对于文字周围有污迹或缺损的地方, 我们也适当加以增补,改动处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文字的大小,基本上是按照日记、诗句、连句等
《草书异部同形大字典》是我国部总结中国书法草书书写规律的大型工具书,编著者刘少英先生积15年功夫集草书之始自汉代至清初草书真迹之大成,而又得到当代书坛巨匠启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亲自校正。本大典汇集75个形符300多个字旁约3万个草字,分为左部、右部、上部、下部、总部五个部类。本大典编创独特,思路新颖,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探讨草书艺术书写规律的一大空白,对初学者和研究者都带来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