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小楷写得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县人。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书法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
《中国古代碑志法书范本精选》系从古代石刻书法艺术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个性鲜明、风格突出、艺术性强的作品,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将称为“黑老虎”的拓片中的黑底白字,翻制成人们容易接受的、具有书写效果的墨迹作品,使学习者更容易亲近碑帖,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中国古代碑志法书范本精选》本套碑志法书范本精选主要有碑、墓志及造像题记等,丛书先选10种,有汉碑、晋碑、墓志、题记等,书体有隶书、篆书、楷书等。可供不同书体爱好者学习。本套图书与其他碑帖不同的是,非将碑帖高清复印,而是将法帖处理成墨迹效果后高清印制,也许此为卖点吧。
《王茁中山王篆书千字文(精)》为广西著名女书法家王茁的精品新作,书中以《千字文》为创作内容,以篆书书写而成。全篇书写流畅、结构严谨、造型丰富、秀气挺拔、结体尖细、到位,用笔熟练精妙、方折劲峭、平稳,字体疏密处理得当,线条圆熟优美。总体气象可谓神满气足,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视觉上既流美又端凝,始终能吸引欣赏者的目光。 此书的出版,可让读者欣赏到优美的篆书字体,同时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篆书千字文创作内容。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几千年来它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方者动峭,圆者柔润。龟甲兽骨的粗重线条、铜器铭文的古朴厚重、尺牍篆隶的蚕头燕尾……将寻常巷陌的窃窃私语,前朝宫阕的悠悠往事娓娓道来。在漫长的书法演变史中草书是极具特色的一种书体。 草书,别称〔藁书〕。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为书法成熟演进中最奔腾恣肆的形态,极龙飞蛇舞之致,融连绵奔突之势,书法家最肆意的想象和最个性的色彩都在此得以彰显。 此本《中华传世草书神品》既适于临摹学书,又适宜收藏观赏。从收藏鉴赏之角度,另附上藏品的尺寸、馆藏处及历史渊源和价值,充分展现每幅作品的魅力,寻历史之足印,飨个今日之读者。
宋黄庭坚大字行书墨迹《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卷,又称《书刘宾客诗》、《伏波帖》等,黄庭坚57岁书于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亥(1101)。全卷纵33.6厘米,横535.5厘米。《伏波神祠卷》为黄山谷晚年得意之笔。伏波将军马援,汉名将,湖北有祠祭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道经此处,有《经伏波神祠诗》一首,黄庭坚此卷即取其内容。黄庭坚对这卷作品也自视甚高。
《草书异部同形大字典》是我国部总结中国书法草书书写规律的大型工具书,编著者刘少英先生积15年功夫集草书之始自汉代至清初草书真迹之大成,而又得到当代书坛巨匠启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亲自校正。本大典汇集75个形符300多个字旁约3万个草字,分为左部、右部、上部、下部、总部五个部类。本大典编创独特,思路新颖,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探讨草书艺术书写规律的一大空白,对初学者和研究者都带来了方便。
王宠,字履仁,后更名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生于弘治七年甲寅(一四九四)十一月八日,卒于嘉靖十二年癸巳(一五三三)四月三十日,郡望太原,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书法出入晋唐,书善小楷,行草精妙,诗亦清新绝俗,尤以书法名噪一时。 《明王履吉正书琴操》内容为韩愈作仿古《琴操》曲十首,依次为: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越裳操、拘幽操、岐山操、稚朝飞操、履霜操、别鹄操、残形操。为王宠于嘉靖乙酉(一五二五)十月朔日用金粟山藏经纸书写的作品,此跡落款「乙酉十月朔,书于石湖竹下,雅宜山人王宠」,钤「王履吉印」、「韡韡斋」二印。王世贞《三吴楷法十册》评:《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乃王宠三十二
宋黄庭坚大字行书墨迹《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卷,又称《书刘宾客诗》、《伏波帖》等,黄庭坚57岁书于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亥(1101)。全卷纵33.6厘米,横535.5厘米。《伏波神祠卷》为黄山谷晚年得意之笔。伏波将军马援,汉名将,湖北有祠祭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道经此处,有《经伏波神祠诗》一首,黄庭坚此卷即取其内容。黄庭坚对这卷作品也自视甚高。
草字编新编(上下) ,洪钧陶,文物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洪钧陶 原价 ¥320.00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5-01
张充和(1913—2015) 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美籍曲家、书法家。幼习书法与文学,193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时期在四川从事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的研究,拜沈尹默为师,深入研习书法,其书法以小楷尤佳,于唐楷之中参以晋人笔意,具端庄古雅之姿。本书是张充和手书据传为元代 书法家赵孟頫所作梅花律诗50首的书法作品集,充分体现了张充和这位民国才女的书法特色,带隶意的楷书秀美而遒劲,是一部名家诗作与名家书法相得益彰的高品位典雅之作。此部书法作品集从未出版,是 面世,手稿提供者在本书的前言后记里追忆了与张充和姐妹等人的至交情谊。本书采用宣纸印制,经折竖排,布面精装,配以函套,设计精美,大方古典,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赏玩收藏。。。。
上海博物馆是庋藏历代善本碑帖的重镇,本丛刊为首次全面公开上海博物馆的碑帖珍藏,从中甄选出独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稀见珍本。丛刊以册页函装的传统装帧形式,原色原大精印,再现法帖的艺术价值与典藏价值。除完整呈现包括题跋、印鉴在内的全貌外,另附别册由专家详尽解读碑帖内容及其版本情况,释读碑帖原文和观款题跋,以便读者欣赏、学习与研究。 本书为丛刊辑,包含《衡方碑》《晋唐四楷帖》《董美人墓志》《皇甫诞碑》《佛遗教经》五种。《衡方碑》为上海博物馆藏清初拓本,较之孙星衍、沈树镛递藏的明拓本,此本拓工更精,存字亦较多,且曾经黄易、何绍基、李瑞清等碑学大家递藏,足见其珍贵之处。《晋唐四楷帖》曾经翁方纲、杨继振、汤贻汾、邵松年等人递藏,包括《黄庭经》残字、《护命经》残字及《洛神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