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刻。此碑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故令张迁而立。碑高314厘米,宽115厘米。碑阳文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明初出土,存放山东东平县,现存泰安市岱庙。碑文中“东里润色”四字于明代以后损坏,拓本以四字未损者为贵。 《张迁碑》历来被誉为汉碑中稚拙古朴、风格雄强的典型。此碑用笔,入以方笔,出以铺毫,以方为主,方圆兼备,被尊为方笔典范。笔力坚实雄厚,气势开张;笔画朴拙饱满,且富于变化,尤其是磔画,稍纵即收,以敛取势,独具特色。结体用势平直,字体凝正,劲挺茂密,稳健自然,形如狮蹲虎踞,剑拔弩张,气势万钧,具有端正朴厚雄练之致。它还兼有篆意、草情、楷法,在汉碑中别具一格,清代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说此碑“用笔已开魏
人美书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018年重点推出的书法碑帖类图书,近期将陆续面世。全书采用大八开彩色印刷,由名家主编,选本精良、图版清晰、释文严谨、技法娴熟、印装精美。 n该系列书分为:天卷真书、地卷草书、玄卷隶书、黄卷篆书、宇卷行书五个大的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多部分卷,其中天卷真书30卷和玄卷隶书12卷将提前上市。 n天卷真书系列由北碑名家孙伯翔先生主编,后附孙先生名作《怎样写魏碑体》等真书技法和历代集评文章; n玄卷隶书系列由隶书名家著名学者华人德先生主编,附有华先生著名隶书研究文章和技法讲解,以及历代集评文章,方便读者欣赏、学习、临摹。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墨迹,原卷纵三十五点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点八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卷由元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此书为典型的“赵体”。用笔苍劲沉稳,线条厚实滋润,结体楷行相糅,章法布局经纬分明,静穆雅洁。明人李日华评:“此书有太和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靠前也。”
《草诀百韵歌》是一本流传日久、影响深远的解释草法的歌诀。以歌谣形式编撰,五字一句,两句一韵,共七十余韵,古人好取整数,故称“百韵歌”。其内容列举了二十多个草书部首、二十八个单字、三百多个形近字的区别。该歌诀言辞浅显,便于记诵,通俗实用,为草书初学者提供了入门阶梯和研习范本,因此久传不衰。明人杨慎认为 “《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学者”。至明代,已有通行版本多种,如御制增编本、连奎馆石刻本、韩道亨写本、朱学古写本等。本书所刊为明万历四十一年韩道亨墨迹本。韩道亨,字颖泉,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晚期,书法宗二王,尤擅草书。韩道亨墨迹本《草诀百韵歌》,不仅可供了解草书行笔结构之规律,其清晰劲丽的笔致更可供临摹,是草书初学者的范本。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佛经657部回到长安。三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所译经文撰写序文,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时为太子的李治受命作《述三藏圣记》一篇。玄奘收到《序》、《记》后,分别给李世民、李治写了谢表和谢启,李世民、李治又各作了答谢启。这四篇文字,与玄奘所译《心经》,构成《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完整内容。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天衣无缝,胜于自运”,“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此碑是后人学习行书和王字的上佳范本之一。本书所刊为宋拓本,现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集王羲之行书字成篇,当从唐代的怀仁和尚始,他集的《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广为流传。之后,集字蔚然成风。僧大雅集的《吴文碑》,元序集的《金刚经》都是集王字的代表作。宋、元、明、清以降,代有集王书名作问世。到了清末,康有为列出了古今集王字十八家,但据目前的发现,恐怕还不止这些。千百年来,这些集字法帖,不仅保存了王羲之书法的许多珍贵遗迹,对传承王羲之书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给历代学书者提供了许多方便。因为学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用,即书法创作,创作需成句成篇,而集字帖最能满足读者这方面的需要,它能使学书者掌握快捷的背帖方法,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被古今书法家实践认可的事实。但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古代的集字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集字形式,都有许多局限性,已远远不能满
《郭家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并书,楷书,三十行,行五十八字。碑额或称唐代宗李豫书,或称唐德宗李适书。按此碑立于唐代宗广德二年(七六四年)十一月,而此年二月李适方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后才登极,故碑文中称‘御题额’,当为代宗李豫所书。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乃为万世宗师,人称“书圣”。逸少的一大成就在于他的“今体”书法。因应变化而用之,融合技道,开拓创新,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耀文含质、离方遁圆,体现了魏晋风度,又未流于疏狂,合乎儒家所要求的‘文质彬彬’和‘中和’的审美理想。王羲之是继钟、张之后的又一位宗师,而且是影响深远的集大成者。钟、张各有专擅,而逸少诸体皆能,故唐太宗李世民盛赞他的书法“尽善尽美”。二审:本书选取了王羲之较具代表性的尺牍作品。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精品,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此碑字体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是楷书入门的经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