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于翰墨间”。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 。 本书为我社碑帖名品的又一全新主题——全本实临解密系列。此系列的第六本为孙过庭《书谱》实临解密,作者翁志飞作为中青年书家代表具有较高的临摹创作能力,全书由前言、单字解析、实临对照、临摹范本四部分组成,前言部分梳理孙过庭生平、唐人笔制与孙过庭草书用笔、关于《书谱》的传播、《书谱》临摹技法。单字解析与实临对照通过一比一实临与原帖比对出版,共计390条,每条后均附有临摹的视频,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以达到实物图书配合视频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为专业院校或业余书法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
《张猛龙碑》是魏碑名品,启功先生夸赞此碑说:“张猛龙碑于北碑中,较龙门造像,自属工致,但视刁遵、敬显隽等,又略见刀痕。惟其于书丹笔迹在有合有离之间,适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难追也。”此碑原石高清照片尚无出版,本书为首次公布。黄宪之编著的《张猛龙碑刻拓对勘》拓片部分图片质量高,且有多个拓本对比。参考原石照片可以弥补很多拓片难以体现的细节。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一座有着数万年史前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两千多年建县历史的三省边城。富川是古代中原地区沿潇贺古道进入岭南的 站,也是海上丝路两广段的起始点之一。《广西富川石刻集》的编撰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党委、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并因地制宜落实 “ ”发展战略的举措,以期发掘富川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潇贺古道”等文化品牌。本书共收录154通石刻,包括5通宋碑(其中1通为明代重刻)、22通明碑、2通南明碑、105通清碑、20通民国石刻。石刻类型多样,有摩崖、石碑、墓碑、建筑题刻等,涵盖内容 广泛,包括官府告谕、宗祠、庙宇、门楼、田产、墓志、修路、修桥、兴学、均役等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富川现存石刻资源相当丰富,本石刻集仅选取其中一部分,采取影印石刻拓片、全文抄录
古诗文集字创作辑系列丛书各选取50首元曲、宋词和集联,每件作品附有释文、并且各字形注明出处。打破书家限制而混集而成的作品,互相对照、融会贯通,印刷精良,限度保持字形的原汁原味。书中所集字所成之篇,既可直接临写成完备的书法作品,也可参照解析文字和字形出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启发,可作为品质上佳的创作参考书。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名家临古系列》精选历代知名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满行七十字。碑石下半段文字残缺已甚。此碑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由知名书法家李文采临写,碑帖对照,方便读者学习。
李邕(公元675~747年),字泰和,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世称“李泰和”、“李太和”,或因其曾任北海太守而称作“北海”、“李北海”,有“书中仙手”之美誉。其父李善,乃当时学者,因贺兰敏一案被株连,配流岭外。赦还,不复入仕,闲居汴、郑(今河南开封、郑州)之间。所注《文选》60卷,被视为经典。邕幼从父学,善辞章,有文名。知遇于当时名士李峤、张庭圭。因性格直拗且狂放自矜,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李邕资质甚高,才华横溢,有“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为一时之主”之称。((旧唐书·本传》称:“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李邕书写的碑文和所撰碑文数量之多,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也从侧面看出李邕书法与文辞俱佳。其所作碑版基本上是
《张猛龙碑》建立于正光三年,石碑现仍保存在曲阜孔庙内,虽然碑面、碑阴及文字,受到了损害,有些字体不太清晰,不过,透过其优美文章以及石质的坚固,雕刻碑面精妙的残留文字,可以看出其一点、一画的运笔,充满清晰活泌。碑面刻二十六行,一行四十二个字,碑阴刻此碑的人官位与名氏。碑文记述张猛龙生平及办教育的事迹。无撰文人姓名。碑文字体方整严谨又富于变化,雄奇险劲,“结构枝绝”,如周公制礼,事“皆美善”(康有为《广艺州双楫》),杨守敬评曰:谓此碑不佳者是俗眼。为北魏碑刻。此碑文字已去隶书之用笔,开隋唐楷书之先河,为楷书方笔的代表。此碑发现于宋,至清由于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推崇,更加于世。现存明初“时字三模本”和明代稍晚时“皿、魏不连本”为佳。
《衡方碑》自宋欧阳修以来,迭经著录,为汉碑之一。碑字结体宽博,笔画肥厚古拙,方圆兼备,风致高雅,体势雄伟。在章法布白上,行密格满,与《史晨》、《曹全》相异趣。碑额阳文隶书,尤有气魄,结体严整,笔画圆劲,看似平正而神采飞动。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本书为文物出版社推出的《花笺》系列近期新策划十种之一种。内容上,从清光绪文美斋本《百花诗笺谱》中集出的彩色花卉图案20种。本书规格与已出版《花笺》系列保持一致,即每种收录图像20种,每种图像2张笺纸,
《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择取古代诗文佳作,选用传世法帖单字,以文系字,以字载文。《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所选书法字形以中国古代书法家为主,偶有古代日本名家字迹;部分生僻字或古代法帖中未找到的文字以拼合的方式构成,部分文字因不明书者姓名,标注“佚名”。《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选人各篇章的字形,首重风格相近以求全篇和谐,《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在此基础上尽量多择取不同书家,以求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字形以资借鉴。同时,不同篇章作品之间在章法排列上力争变化,以求集字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
《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楷书系列10:智永真书千字文》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提八个方面对基本点画的写法及其变化进行了解析。《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楷书系列10:智永真书千字文》依据《分部配合法》中列举的偏旁部首按照不同位置分为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五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适当扩充。由于本帖中字数有限,《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有些偏旁本帖中没有,因此,只解析了有的部分。《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偏旁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请读者明鉴。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经典:朱子治家格言》科学性地分析了楷书的问架结构,是学楷书者入门的法帖。作为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三百年来历传不衰,无论是官宦士绅、书香世家还是贩夫走卒、普通百姓,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流传之广、影响之久远,远远超过了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任何一部,它不仅被人们作为理家教子、整饬门风的治家良策,为人处己、规物范世的箴规宝鉴,而且还被作为私塾蒙馆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