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怀素自叙帖》为草书名品,历来为草书学习这所重视,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本书所选秦汉简牍皆有典型意义,希望能使读者从中看到秦汉隶书、草书及楷书书体与笔画发展演进的情形。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很好范本。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民国时期,上海艺苑珍赏社曾出版《明董文敏临圣教序真迹》一书,这件墨迹是其卒年仲春之作。有方家评说他,“直至暮年,仍与古贤周游,但他只是取其外在形式,重点在继承其内在精神。”此作可谓妙在能合,神在有飘逸灵动之气。 编者谨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名碑名帖·完全大观--2-··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2
《秦汉简帛名品(上)》为《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书中精选历代著名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优选法帖,供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系列。该系列择优质善本,高精度扫描,无限趋近底本调色,以严苛标准、 为亲民的定价,设计了这一套可以让书者随手取用、常置案头、时时临习的字帖。 本书是“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之一。 《臧怀恪碑》由颜真卿撰文并书写。该作品大气磅礴,遒劲壮阔,颇具特色。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重要的楷书代表作之一,是颜体楷书形成的标志。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显得厚重有力,圆润活泼;点画精到规整,静中有动,秀媚多姿;结体端庄平正,严密饱满;在章法布局上,字距、行距均匀相等,由于字字四角撑开,所以整体显得工整茂密。它继承和发展了唐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楷书,使唐楷的法度更趋完善和严整,对后世书法家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启迪作用,在中国书法目前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得到历代书评家的激赏。
本书是翁志飞先生先对《十七帖》本身做的一个简明扼要的讲解,对草书以及《十七帖》做了细致而又深入的解析,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在讲解过程中又辅以图解,这种图解与文字的双重结合给碑帖临摹者以 好的指引和帮助。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尽精微”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纤毫毕现, 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致广大”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本丛书对碑帖整体呈现也作了精心编排,使读者对碑帖全貌形成丰富清晰的认知,且采用中式翻身的传统模式,给予读者古色古香的读帖临习体验。本书是“经典碑帖全本放大”中的一本。
《上尊号》,全称《公卿将军上尊号碑》,又称《上尊号奏》《劝进碑》《百官劝进表》等。三国时曹魏黄初元年(二二〇)立。碑为圭首,有额,篆书阳文二行 ,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 碑阳隶书二十二行,碑阴隶书十行,满行四十九字。碑文中无撰书人姓名,传为卫觊或王朗撰文、锺繇或梁鹄所书,但无确证,亦无定论。碑文记述了公卿将军四十六人呈魏王曹丕奏章,劝曹丕接受禅让代汉而继天命。原石今在河南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此碑书法雄劲端庄、姿态峭丽,为曹魏时期的隶书代表作,对晋唐隶书影响甚巨。 本次选用之本为慕松轩所藏,曾为郑际唐、冯笏軿、梁恭辰、罗振玉、李一氓、沙彦楷等递藏,册后有翁方纲、梁章巨、钱泳等人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归上海朵云轩,二〇二〇年朵云轩一百二十 拍卖会金石碑帖专场售出。册中碑额缺
\\\"彩色放大本中国 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 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 碑帖\\\"系列之一。本书系赵孟頫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句号锷撰书的墓志铭。引首为赵孟頫篆书\\\"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府君墓碑铭\\\"二十四字。其中原书\\\"建闽海道肃政廉访\\\" 已损缺,后系他人补书。墓志铭全文近二百行,满行六字,根据\\\"元文类\\\"对照,尚有部分缺损。全卷纵三十四点八厘米,横千馀厘米,卷後有众多名人题跋,现藏于日本京都阳明文库。这件墨迹书于元延祐六年,时年书家六十六岁,当属其晚年力作。有方家评说,此书古雅秀丽,遒劲姿媚。编者将此作略加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并将引首与题跋缩印于后,令读者窥其全貌。
《灵飞六甲经》是一部道家经卷,唐开元二十六年玉真长公主李持盈奉敕检校写,经生书卷,后世托于钟绍京之名。 《灵飞》之书,在唐人写经之中允推精品。将墨迹与两刻相较,共同者三十一行,墨迹精劲潇洒,飞动传神,刻石风采稍逊。在此一并影印,所谓『透过刀锋看笔锋』,书者可据墨迹揣度全卷之风貌。
欧阳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天圣八年(一〇三〇)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北宋文坛 ,倡导诗 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举贤任能,博有雅量。主修《新唐书》,撰《新五代史》,并有《欧阳文忠集》传世。开创金石学,集周至唐金石器物、铭文碑刻千种,着《集古录跋尾》十卷,是现存 早之金石学专著。 《谱图序稿》并《夜宿中书东閤诗》,纸本,行楷书,纵三十点五厘米,横六十六点二厘米,由宋人周必大拼接装裱而成,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集古录跋尾》,纸本,楷书,纵二十七点二厘米,横一百七十一厘米,凡五十八行,共七百九十二字,内容为金石考证。其
林逋(九六七—一〇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 隐士。性孤高,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不仕不娶,自言“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世有“梅妻鹤子”之誉。善诗,工行草,书法肉少筋健,似欧阳询、李建中而 瘦硬 俗,历来为世人所重。卒年六十二,宋仁宗赐谥和靖。 《自书诗卷》,纸本,行书,纵三十二厘米,横三百〇二厘米,计三十四行,六纸拼接,诗五首,卷中、卷后有苏轼、乾隆等多处题跋,可见其珍贵,现藏 博物院。 《奉白帖》,纸本,行草书,纵三十一点四厘米,横三十五点四厘米,现藏 博物院。 《三君帖》,纸本,行书,纵三十一点五厘米,横三十八点二厘米,现藏 博物院。 范仲淹(九八九—一〇五二),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州市),后移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名臣、文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又称《鲁孔子庙碑》。东魏兴和三年(五四一) 十二月十一日立。碑为螭纹圆首,有额,篆书六字“鲁孔子庙之碑”。碑阳楷书,二十五行,行五十一字。碑阴楷书,三列,首列七行,二列二十五行,三列二十九行。碑侧有“任城王长孺书碑”一行,王昶《金石萃编》以笔迹与碑文不类,疑是后人妄刻。碑文记述了兖州刺史李仲璇命工人修建孔子容像,且为“孔门十贤”立像等事。碑石今在山东曲阜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碑虽为楷书,却杂糅了篆书及隶书的部分写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曰:“如乌衣子弟,神采超俊。” 本次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明末清初拓本,经郭麐、庞泽銮、张增熙、戚叔玉等递藏,册首有费念慈、褚德彝题签。惜此本中数开装裱错乱,今重新整理顺序。整幅拓本为私人所藏民国时期拓本。均为
旧拓本为明末清初所拓,清末时重新装裱,保存完好。党晴梵先生在裱本正文首页上所题:“此本当系明拓,至迟亦在清初,较今多数十字。
历代书家学颜者多,然学颜者多拘泥于体,不知从圆劲笔法中悟其神骨,学而能化者少。清代以来,学颜而善化者,何子贞当为第一。《争座位帖》为颜真卿严正告诫郭英义之信稿,通篇用笔如其人,刚劲耿直。在此不作赘述。何绍基临颜真卿行书当以临《争座位帖》为最夥,此册便是其一。是册每纸纵三十七厘米,横二十四点五厘米,计四十页。此册虽为临作,然何绍基之临,师古而不泥古,临作用笔多存己意。玩其笔墨,用笔圆劲遒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笔势如行云流水,纤细处似绵里藏针。是册自民国以来屡见出版,今以原作为底本,原色原大印刷,以飨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