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刻印面重要,边款也不可偏废。手边备一本专门讲授边款刻法的教程无疑会起到增益作用。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篆刻艺术边款创作的实用教材,内容涉及边款流变、边款刀法、边款章法与风格、边款方向及边款语言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图例丰富,特别是对单刀楷书边款的刀法及边款创作技法做了详实的解构,兼具实操性与学理性,对于篆刻爱好者拓宽篆刻审美维度及提高边款创作能力都有积极的帮助。本书内容皆来自作者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可谓实用性与理论性兼具。
《中华匠心》是在弘扬中华 传统和大国工匠的文化背景下,推出的 书法家孙晓云书写文化经典的又一部新作。 中华百工,彪炳史册,时代呼唤,大国工匠,既是渊久的历史追忆,也是新生代的精神感召。在曲折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匠人精神有遮蔽,有传统,也有新义。《中华匠心》这本书从名匠、佳制、 技、初心、文萃五个方面辑录、筛选文采优美并有时代意义的古文,共四十五篇精彩短文,分列于五个篇章,寄托于中华文明的技艺传统、中华匠心,寄托于中华文明的技艺传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历史创造、昭示了有关道与技的文化思考。百工之技,本于匠心,匠心独运,美哉中华。 本书借 书法家孙晓云之笔,以俊逸疏朗的行书书法为载体,用传统文献美文加注解的方式呈现,传承万古不朽的中华工匠记忆和工匠精神。百工之技,本于匠心,书法本身
本书选取最常用的汉字2000余个,精心考证和校对,并参考相关工具书的部首检字法编排,供广大书法初学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历代篆刻精品选辑.封泥》由张韬主编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 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优选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学山堂印谱》.辑者:张灏,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辑成,共六册,次年增为十册,收录了与其同时代的篆刻作品二千余方。
《历代篆刻精品选辑.汉印》由张韬主编
中国篆刻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随著时代的发展,篆刻亦由开始的实用社会功能,逐步发展为具有欣赏价值的篆刻艺术了。 为了给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欣赏与临摹资料,我们从历代的篆刻作品中,按朝代顺序选出精品结集出版,以期有益于广大读者对篆刻的学习。这套书是篆刻美学及技法的推荐书,相信会受到篆刻学习者的喜爱。 本书为16开本,纸质精良,装帧设计大方美观,适宜于学习、欣赏。是一套难得的篆刻资料书。
邓散木著的这本《篆刻学》是《人美文库》 之一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知识性的内容,介绍了 文字的由来,篆书的演变,印章的种类、流派等。下 编为技法性的内容,包括篆体字的书法,印章的章法 、刀法、印石材料的分类以及其他辅材料和工具。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傅抱石(1904-1965)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是我国的一代绘画宗师,的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和篆刻家,江苏新金陵画派的创始人。他倡导“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原则,开辟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时代,他的艺术实践及其历史功绩在中国现代文化史、美术史上具有非同凡响的里程碑意义。 本书是2007年由傅氏子女所捐赠的。该书收录了傅抱石先生的全部印章作品,其中大部分为自刻常用印。该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批艺术珍品的面貌,这对于推动傅抱石作品的研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提供服务补会的精神文化产品,无疑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