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沙孟海编著的《印学史》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
《篆刻入门》为民国时期孔云白所撰。 孔氏以自身篆刻创作实践为基础,并向近代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请益,参考方先生授课讲义,最终编成《篆刻入门》一书。《篆刻入门/篆刻小丛书》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钮与用具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篆刻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篆刻的其他知识。论述简明扼要,插图详尽丰富,既足资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研习者参考,又可为刚入门的篆刻爱好者了解篆刻艺术指明门径。 《篆刻入门》一书早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本次出版即以该石印本为底本,加以点校整理排印出版,并对原书中个别文字错讹作了纠正,对一些漫漶不清的印章图版予以替换,其余尽量保留了原貌。
篆刻是赵之谦心中永恒的情结。尽管他从政江西,为实现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而试图舍弃艺术,但内心的苦闷彷徨仍溢于言表。他的一生最终仍是属于艺术的,活跃于19世纪中叶的赵之谦因书画篆刻载誉史册,而不是其他,这在赵之谦而言,既是始料未及,也有悖于他涉艺的初衷,从而为他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悲壮的色彩。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意在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阐述,为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并试图通过对赵之谦个性化创作的解析,使读者对篆刻艺术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提示,并希望能由此增进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赵之谦是我国近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赵之谦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
通过《吴昌硕临石鼓文》这本帖,我们可以学到一整套鲜活的技巧法则,但更可以体察到:其实学习古典,在掌握了基本技术规范之后,不妨放开来看看自己究竟能对古典作出何等样的阐释与发挥。没入门的初学者当然还未能想到这些,也没有能力做;但有能力的书法家,却应该从吴昌硕身上汲取这样一种启示:即使是临摹,有没有创造力与想象力,也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书法艺术家的成败得失的。
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寿上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柔而易攻,且其品质似玉非玉、成冻成晶,是雕刻工艺品的很好材料,备受雕刻家的钟爱。福州的寿山石雕刻艺人不断从传统的雕塑艺术中汲取营养,历经、1500多年生产开发展并成熟,直至今日在雕刻技艺上发展出圆雕、浮雕、透雕、印钮、薄意与微雕等雕刻技法,成为中华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寿山石的圆雕动物类题材最为丰富,广至飞鸟走兽、鱼虫水族,近如家禽六畜、十二生肖,无一不可入作,又可同山石树草、云水花木相结合。其作品又多以吉祥富贵、平安顺利等寓意体现,其世俗的风格最易为广大百姓所接受。 学习其雕刻的基本技法应倾向于写实与传统修饰相结合,尤其注意体现动物的结构比例之准确,造型动态之生动活泼,作品画面富蕴动感韵律和整体感。
本编系将篆书形体相近、易混易讹之字编集成五方诀,以便习篆者析其异同,探其原由,避其讹误。随时代之发展,今日之楷隶与古老之篆籀变化较大,以今之楷法书昔之篆文,因不知其源而讹,往往被世人所诟,帮此编至为重要。本编因篇幅较大,故而改为上、中、下三部分。 本书以上三编虽系各自成篇,但彼此联系紧密,有前呼后应循序渐进之特点。 本书改编所依原影印本中作者及印行年代末载,据推该书系据清人沙青岩所辑《说文大字典》中的《说文篆法皕韵歌诀》等所影印。现书名亦所新拟定的。 本书改编时除将原传统之雕版改为现代电子版外,还对全书进行了校订,为《说文解字部首》中五百四十字加注了汉语拼音读音,对歌诀之释文加注了与之相应的简化字,还将注文改为简化字并加现代标点。为便利篆刻者,增加实用性,改编时又对之篆书
......
《必臨系列》這套圖書征求多所高校專業老師、學生意見,選用的印章皆是較為清晰的各個時期的經典代表,每方印的釋文均採用直譯印面的形式,並在括號內標註現通用简体字或通过印章查找、篆刻字典考證后實際意義的字以幫助讀者理解,且每方印都附有相對照的反印,正反對照方便學習者印面上石和臨摹畫印稿。
印章按内容与使用功能可分为一类是具有凭信功能的印章,以官印、私印及斋馆室名印为代表;另一类是人们表达祈福愿望以及寄托情怀的印章,这类印章被称为闲章。闲章相对于姓名印、斋馆印来讲,不仅印文内容精彩,而且更符合篆刻创作情感与艺术的表现。 战国古玺印中出现的吉语印大约是最早的闲章类型,如“敬事”、 “正行无私”、“千秋万世昌”等,这类印章造型多样,章法灵活。到了汉代,吉语印更是为寻常百姓所接受。人们常常在印面上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也有两面均刻吉语的。内容多为“日利”、“长乐”等,也有像“宜官秩,长乐吉,贵有日”等稍长的文句。一般都是为祈求平安吉祥而铸刻的。 自宋以降,随着文化的发展以及书画鉴藏风气的盛行,开始出现了收藏章与闲章相结合的情形,如米芾的“笔精墨妙”等印,进一步
许多人熟悉齐白石是从他的绘画开始的,但齐老自己却说:他的印比画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客观地说,如果齐白石只是一位单纯的绘画者,他不可能,也没有理由成为大师齐白石。可以说齐白石的篆刻是齐白石绘画的基石,没有齐白石篆刻的成就,齐白石的绘画就没有艺术的支撑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齐白石27岁开始学画,但齐白石最早制印的年龄更早。在27岁以前,齐白石就已经开始对篆刻的研习与创作了。这一观点,我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白石印展中的白石早年制印专柜中不难找到答案。齐白石早年是木匠,其腕力大,手头淮,分寸感极强,这为后来的齐氏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齐白石的印风是与其书风一脉相承,互相发展的。再次,齐白石的印才是透视白石艺术构思、创作、成就最理想的窗口。我们看白石老人的印优选的感受就是“痛
怎样学篆刻 ,李早,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李早 原价 ¥18.00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01
《中国历代篆刻精选必临系列》共分为十一册,按照时间及人物风格进行分类。分为先秦、秦-西汉、东汉-南北朝、元明时期四册;清代以后按照篆刻名家的风格以及师承关系进行分类划册,分为《丁敬·蒋仁卷》、《陈鸿寿·赵之琛卷》、《邓石如·吴让之卷》等七册。编排上采用正印、反印对照的形式排版,便于读者对照反印临摹,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适用于篆刻初学者临摹学习。
《吴昌硕篆刻精选》精心选择了部分吴昌硕的篆刻文字供大家欣赏和研习。晚清时期,很多著名篆刻家登陆印坛,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同时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的影响优选的篆刻家之一。吴昌硕从事篆刻艺术约有60年之久,作品风格也几经流变,终于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表现“涩”、“拙”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以次得以邓石如印文圆润遒劲的特点;吴让之用刀明快淋漓之长处;赵之谦布局疏密之窍门,例如他31岁至35岁所作的《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等印,都是很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