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百讲》以细腻的手法梳理了史上一百名书法家的一百件作品,一位书法家一幅作品,力求能够代表书法家的鲜明风格。本书所涉书体齐备,楷行草隶篆中以行草为最多,由于楷、隶、篆的安排规整、手法平正,在评说时作者的笔调也集中在点画、结体之上的,更显得小心谨慎。
本书为“书法经典教程”中的一本。本书对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文字排序进行了整合,以学习毛笔字的技法为宗旨,按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为序,由浅入深地练习,每一笔均有运笔图解和技法指导,图例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既适用于教学,又适用于自修。为方便书写者认读,编者们对每个字都进行了简体标注,最后还附有原帖再现。
丛书坚持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印学史框架为学术支撑,以历代玺印篆刻遗存及印学文献为基础,荟萃印学史专家、古文字学专家、篆刻创作家的综合视野,紧贴篆刻研习规律,遴选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各种形制和各个名家流派风格的典型作品,呈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精华。 丛书分三辑,辑玺印史系列,第二辑名家流派篆刻系列,第三辑专题印系列,三辑总计约五十卷。每卷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本卷概述,第二部分印蜕及释文,第三部分相关史料文献,其中第二部分编排以从易到难的临习鉴赏进阶安排,兼顾类型特征和审美倾向。 此次批推出玺印史系列七种,后续品种近期推出。
王羲之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 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 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 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班志铭编著的《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收录王羲之行书作品,供读者欣 赏临摹。
文征明(一四七○-一五五九),初名壁,字征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中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与祝枝山、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诸体皆能,而且皆有所成。其篆书师法李阳冰,一笔一画不出李氏左右,书风温和,不失书卷气。其隶书则深受《受禅碑》的影并将两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书字法之准 结字方整,笔笔入规中矩,于端庄雄健之中透出一股雅致。而其草书。取法怀素与黄庭坚,确,笔法之娴熟,已达到了精炼的程度,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流美气息。 上述三种书体,草、隶是文征明不常书写的书体,传世作品不多,成就也不如其它书体影响大。 代表文征明书法艺术成就的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书。文征明的小楷以晋唐小楷为基础,具体地讲,师法锺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和欧阳询
本书介绍了钢笔楷书的基本笔画,楷书的书写笔顺,楷书偏旁部首的写法,汉字的构造,钢笔正楷字的结体,钢笔正楷字的章法,钢笔楷书作品的形式等内容,基本练就写好一手规范的钢笔正楷字,使你受用无穷。
《刘炳森隶书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刘炳森先生的书法艺术在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以隶书、楷书著称于世,兼善行草。他的隶书,以汉隶为基础,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黄宾虹一生嗜古玺成癖,终生致力于古玺印的收集与整理,对近代古玺印的研究贡献巨大。本次出版《黄宾虹集古玺印存》底本由邹涛先生提供,原书四册,内有蓝色版框。横七点五厘米,竖十二点五厘米,书口有『滨虹集印存』或『滨虹集印』字样,其中收录黄宾虹所藏古玺一百四十九枚,多数有黄宾虹手批注释或钮式说明。此次出版,合四册为一册。
本书从近3000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选出玺印305方,上自商周,下至当世,跨时3000年,是各个时期、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保存得较好原貌的代表作,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 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古文化修养对古代书论中的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进行了甄别筛选、归类整理、考证考据、分析判断、概括总结,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古代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 这本书体系独特、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独到、论证逻辑、论据详实,尤其是对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之诸法的口诀化,这些必将会对书法实践起到很进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书法实践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书法教学、甚至艺术教学的好教材。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进士,历行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及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和四川学政等了。子贞多才多艺,工诗善画,精通经史、小学,旁及篆刻、律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子贞之所以雄踞书坛,除其悟性优异而外,勤奋是其重要因素。《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腕]。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足见刻苦之状。子贞产生以临帖为日课,真、行、隶、篆,无不潜心临习,所以临
《七十二贤人印谱》内容包括两部分院一是孔子学生姓名别号及简介以及画像曰一是作者将孔子高徒的姓名别名分别治印袁汇集成册袁每位弟子一至三方印谱遥。
《王大炘印谱》收录了近代篆刻家王大炘先生的各类印谱上百个,舫印都由印文边款构成。《王大炘印谱》可收印谱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印面布局合理,刀法精湛,充分显示出王大炘先生具有的高超的金石造诣。可供广大篆刻爱好者研习、摹刻。
龙开胜先生是在当今书法界被广为关注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古为本又融汇创新,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并具体地表现了艺术中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其作品具有线条遒俊,结体高妙,气韵古雅,笔法精绝的艺术特点,深为广大书法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把青睐。此套《龙开胜书法字帖五种》共五卷,分别为《楷书卷?晋张华鹪鹩赋》《行书卷?清汪中黄鹤楼铭并序》《草书卷?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隶书卷?宋曾巩学舍记》《魏碑卷?汉扬雄解难》。
印石是一门学问,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要认识它,了解它,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鉴于此,作者尽十年之力精研印石,且广为搜集,得各类印石相片数千幅。今选其品相标准且佳者,举纲张目,分门别类,所编深具学力、匠心,可谓筚路蓝缕,功在印壇。读者得此一编,对于欣赏和收藏印石宝多裨益,相信此书出版会成为爱石者的好朋友,好向导,好顾问。
本书介绍了唐代书法家钟绍京的代表作《灵飞经》,并对该碑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钟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学习“钟体”楷书的教材。
印章,其起源要上溯至殷周际,到北宋米蒂开始,文人自篆自刻,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本书结合印章图例三百三十八颗,介绍印章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几千年历史中的印学派别、印学名家、及印学名作。对印章、篆刻、艺术史爱好者有很大的帮助。